劉禹錫的一篇最剛短文,激勵了無數人的青春,不會背的沒幾人

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多數時候,這裡只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劉禹錫的一篇最剛短文,激勵了無數人的青春,不會背的沒幾人

對於古典文學,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意境唯美充滿韻律的古詩詞。其實,除了詩詞以外,還有一種文學樣式也同樣經典,產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和詩詞一樣充滿韻律,而且有的篇幅短小,情理交融,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另一朵奇葩。

它就是古代的駢文。駢文起源於漢代,形成於魏晉,在南北朝時達到全盛,成為文章的正宗。唐宋以後,駢文的正宗地位被古文取代,很少再有人寫了。可是,由於這種文體形式優美,講究平仄,用字典雅,仍然受到一部分文人的喜愛,產生了一些經典作品。

劉禹錫的一篇最剛短文,激勵了無數人的青春,不會背的沒幾人

例如,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篇唐代駢文,劉禹錫的《陋室銘》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篇短文是語文課本中的必選篇目,激勵了很多人的青春。它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不會背的沒有幾個人。全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的一篇最剛短文,激勵了無數人的青春,不會背的沒幾人

在唐代詩壇,劉禹錫素有“詩豪”之稱。人們對劉禹錫的印象,多數停留在他的那些經典詩作中,例如他的《秋詞》、《烏衣巷》、《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證》、《竹枝詞》等等。事實上,劉禹錫的豪邁爽朗和耿介剛正不僅體現在他的詩作中,在這篇《陋室銘》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篇短文雖然只有81個字,卻寫出了他最剛的人生。當時劉禹錫因為王叔文的革新失敗,被貶到了安徽和州,成了一個小小的通判。可是,按禮制,即使是通判,也應該有三間三廂的房子住。可是和州的知縣,對他一再凌辱,將他從城南驅趕到城北。

劉禹錫的一篇最剛短文,激勵了無數人的青春,不會背的沒幾人

對此,劉禹錫一笑而過,寫下了這篇流傳千古的《陋室銘》,再一次展示了他的“詩豪”本色。該文不足百字,表面平淡如水,實則綿裡藏針。作者含而不露地向那些凌辱他的人,表達了自己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以及不與世事沉浮、不輕易屈服的剛正品性。

與南朝時期那些空洞華麗,徒有其表的駢文相比,劉禹錫的這首《陋室銘》,集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其中,大量對偶句的使用,使整篇文章顯得端莊典雅,而排比句的使用又使文章充滿了磅礴的氣勢,充分體現了作者豪邁不羈的性格。

劉禹錫的一篇最剛短文,激勵了無數人的青春,不會背的沒幾人

同時,它還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活在世上,不應該過於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應該追求精神和心靈的充實。不論居室如何簡陋,物質如何匱乏,不論遭受怎樣的坎坷屈辱,只要自己不卑不亢,堅持操守、生活充實,就會擁有一種超越物質的精神力量,讓自己從容不迫地過一生。

可以說,千百年來,這篇《陋室銘》以其樸素淡雅,情感深摯,剛正從容的文風,令很多人讚歎不已。劉禹錫在文中所體現的那種榮辱不驚,平淡自守的個人魅力也為其贏得了很多讚賞。其實作人,就應該學劉禹錫,無論處於什麼境地,都不能輕易地低頭。要想打敗生活,只能靠自己。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