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厚植人才發展沃土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助力高質量發展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

  我區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意識,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智引天下英才,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助力高質量發展。

  求賢若渴,一條條人才新政傳遞熱切期盼

  “2009年,自治區人才專項經費為800萬元,且分散在不同部門。如今,全區人才工作‘一盤棋’,整合所有人才經費實行項目化管理,去年人才專項經費達2.17億元,是2009年的24倍。”近日,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一位負責人說,這足以詮釋我區“引才、用才、育才、穩才”的誠心和決心。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了《關於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意見》《關於實施人才強區工程助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等6個規範性文件,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和自治區人社廳、科技廳等部門先後出臺了《高層次人才優厚待遇實施辦法》等48個配套性政策文件,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效果突出的人才政策和創新制度,為我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搭建了“四梁八柱”。

  在引才穩才方面,對全職引進和自主培養的全日制博士每月發放4000元至5000元的補助,對引進的重點大學和重點學科畢業的全日制碩士每月發放2000元至3000元的補助,連續補助5年;對全職引進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自治區給予20萬元至220萬元的安家費。

  在育才方面,對入選青年託舉工程、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院士後備人才,培養單位給予3萬元至500萬元的資助;在人才載體建設上,對院士工作站、人才小高地、科技創新團隊、專家服務基地、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給予10萬元至50萬元的資助。

  在用才方面,對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實施激勵措施,對獲得“塞上名家”系列獎、“塞上英才獎”“寧夏傑出人才獎”的,分別給予5萬元至100萬元的獎勵;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分別配套獎勵20萬元至500萬元。

  力度空前的獎勵政策體系,大力營造人才發展的好環境,為人才創新創造暢通綠色通道、提供全面服務。

  海納百川,一項項優厚待遇飽含滿滿誠意

  “寧夏人才引進政策含金量高,讓我感受到滿滿誠意。”今年從中科院畢業的孫亞平博士選擇到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科工作,享受到副高職稱待遇及20萬元的安家補助金。“孫博士加入我們團隊,在科室品牌建設和醫療課題研究等方面,發揮了人才效應。”該院腫瘤科主任吳曉東說。

  聚天下人才,我區登高望遠、敞開胸懷。

  18個部門共同編制的高層次人才服務指南,在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住房服務、休假療養等21個方面給予高層次人才全方位服務保障;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打造“人才之家”,優化升級人才服務窗口,對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服務事項實行“一窗受理、部門聯辦、一門反饋”的模式,為各類人才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服務……

  近3年,通過各類重大人才工程、重點人才項目、重要人才計劃的實施,我區人才總量達72.6萬人。其中,實施“千名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計劃”“寧夏籍人才回鄉創新創業計劃”“外省區院士專家寧夏行”等,累計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28人、國內外知名專家465人、外國人才(華僑華人)智力2700餘人次;實施“海外引才百人計劃”,5批累計資助48人;實施“國內引才312計劃”,4批累計資助61人;實施“青年人才延攬計劃”,2017年以來全區企事業單位全職引進重點院校、重點學科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57人,引進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51人。目前,全區在職博士研究生近1600人,近3年新引進的博士佔全區現有博士總人數的1/6。

  泰和芳綸及氨綸、國能煤制油、共享鑄造3D打印技術走在全國前列,維爾鑄造中國標準動車組鋁合金枕梁打破了相關技術依賴進口的局面,天地奔牛智能控制高效刮板輸送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人才這一最強引擎高速運轉,把集聚成效轉化為科技創新優勢和經濟社會效益。

  目前,我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02家,自治區科技型企業總量超過1100家,新增各類創新平臺86個。(記者 馬照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