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

工业固废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主要包括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脱硫石膏、污泥、放射性废物和其它废物。其可以分为两种:一般工业固废和危险固体废物。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是指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用于提取有价组分,生产建筑材料、环保材料和其他材料,填筑路基,建筑工程回填,生产肥料,改良土壤等。

通过原料回收、加工再用、转化利用、废物交换等方式,从工业固体废物中提取或使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活动。如回收金属、再生建材或农业肥料、再生筑路材料等。

全国各个省市都有很好的综合规划,比如:

(一)制定健全的产业政策,有效保障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健康稳定发展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缺乏一定经验,无论是前期的研发与建设工作还是后期的具体实施,都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具有一定差距,因此,要保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不断壮大,除了要有专业化的技术指导外,必须有良好的运营机制和特殊的产业政策作为保障。我国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与政府机构是密不可分的,必须制定与此紧密相关的政策,促使固废处理企业与市场机制主动衔接。一是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在税收政策方面,由于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投入大、利润回收期长、产品效益较低,为了鼓励其发展,政府在税收政策上专门制定一些增值税优惠条目。重视资源税改革,提高资源税税率,进而加强各地区政府和企业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重视程度,加快其产业化进程。二是完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了保证我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顺利进行,必须完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采取法律的强制性手段进行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有序引导各企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行为,将工业固废及其综合利用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增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能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实践的不断应用,人们认识到产品的环境责任不仅仅只是要生产者来承担,在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的每个参与主体都有责任承担。因此,将消费者、回收者、销售者和政府以及社会相关部门都纳入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主体范围。针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而言,由最初的固废排放者、固废综合利用者、产品开发者、消费者和政府以及社会都是相关利益者,都是责任的承担者。要全范围同时因地制宜地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有效地促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

(三)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生态园区建设

1.构建产业园区,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持续发展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生态园区的建设,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优势集聚。以工业固废排放量较大地区为试点,围绕煤炭、电力以及钢铁等企业集聚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在园区内部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多联产、多循环,共享资源和公共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园区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可以进行贸易往来,一家产出作为另一家投入,自行消化工业固废,形成新型建材产品,延长生产链条。可以集中搜寻销售渠道,首先在当地打开市场,培养顾客的消费习惯。还可以形成强大的物流系统,吸引相关配套企业的入驻,逐步形成完善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

2.重视科研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一方面全国各个行业都在进行生产方式转变,注重环保,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要抓住机遇,集中力量,在这个方面尽快突破;另一方面,要引进和研发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工艺和技术,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科技研发,促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形成,推广先进的处理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园区集中的优势,鼓励园区内部企业和各大高校、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联合,组建专项技术研究团队,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促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总之,在未来的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中,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的理念,通过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制度创新,加快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并对重点企业实施全过程污染防治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政策、技术等行政手段,鼓励开发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拓展环境友好型的综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