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爆買與A股話語權

今年以來,外資對A股優質資產興趣持續不減,截至昨日已連續26個交易日呈淨買入狀態,年度累計淨買入突破3300億元。

外資力量越來越大,一方面降低了整體市場波動率,另一方面也造成市場分化,外資重倉板塊與非外資重倉板塊的股價運行呈現不同特點,甚至讓人感覺存在“兩個A股市場”。除了這一市場表象,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外資會不會在某些板塊上形成話語權,如果它們取得話語權又意味著什麼?

人們提到“話語權”這個詞,多少帶點民族情感,其實,股市話語權並不神秘,也與民族情感無關。誰在市場中佔有主導地位,市場運行乃至利益分配就受其偏好的深刻影響。

A股早期由莊家和散戶組成,莊家占主導地位,話語權由莊家掌握,莊家設局操縱、散戶火中取栗是當時市場的主要特點。後來機構投資者發展起來了,它們更重視基本面,所以股市多圍繞經濟形勢、政策和行業預期等因素波動,但內資機構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過度解讀基本面信息,愛發明各種“邏輯”、想象力豐富,且愛用戰爭思維在市場上找博弈對手。“膽汁質”的內資掌握定價權,市場在過度樂觀和過度悲觀之間搖來蕩去,股價經常上天入地。回溯看,即便是那些極優質的公司,股價上漲過程中也大多出現劇烈波動。

外資也注重基本面,但側重點非常不同,外資“腦筋很死”,不太懂內資發明的“邏輯”,主要精力放在股本回報率、利潤、現金流等公司層面上。今年以來,隨著開給外資進入的口子越來越大,外資這種偏好開始影響一部分股票的走勢,也可以說在一部分股票上掌握了定價權。

內資、外資理念不能絕對說誰更先進,市場本身也不應絕對地排斥某種理念,否則就會失去深度,但就市場整體而言,理性、波動小意味著定價能力更強,而定價功能是整個資本市場核心的核心。有人以臺積電、三星為例警告內資不要讓A股的核心資產都入了外資彀中,從過往看,太重博弈、長線思維欠缺確實是內資的硬傷,所以,恐怕不宜把這種警告當笑話。曾幾何時,BAT等互聯網龍頭在境外上市,境內創造利潤而外資得到了大部分資本回報。如今外資已大軍入境,如果未來外資大比例獲取了中國優質資產的回報,而內資仍熱衷於從博弈中獲利,那就太令人遺憾了。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