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50%以上

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50%以上

中新社报道,2020年中国光热市场形势与应对策略峰会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落幕。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首席顾问、原所长韩文科在此期间表示,根据中长期能源转型发展战略目标,到205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50%以上。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霁雪表示,“十四五”新能源发展面临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根本性转变。对于光热而言,首批光热示范项目的阶段性进展是“十四五”光热发电产业规划的基础。通过推动示范项目建设,中国光热产业链不断成熟和发展,已培养出具有系统集成能力的领军企业和优秀供应商,通过对已建成项目的验收数据来看,光热发电已体现出了其优势。

国际油价19日上涨

新华社报道,国际油价19日上涨。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2020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29美元,收于每桶61.22美元,涨幅为0.48%。2020年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0.37美元,收于每桶66.54美元,涨幅为0.56%。

西北新能源外送再添新通道

经济日报报道,甘肃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线加强工程于19日正式投运,为西北新能源外送再添新通道。该工程起于敦煌,止于白银,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工程由张掖750千伏输变电工程、750千伏河西电网加强工程两部分组成,新建超高压线路839公里,新建750千伏变电站1座,扩建原有750千伏变电站5座。该工程将甘肃清洁能源东送、西送能力分别提升至850万千瓦、550万千瓦以上,可增加甘肃清洁能源外送电量9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890万吨。甘肃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达2161万千瓦。截至今年11月,甘肃新能源利用率达93.6%。

我国加快氢能装备试验检测技术布局

科技日报报道,从北京氢能装备试验检测推介会上获悉,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航天101所)、中国特检院、中科院理化所、北京低碳院等13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国内首个液氢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快氢能装备试验检测技术布局。未来氢能的定位是将替代石油,我国是产氢第一大国,也是未来用氢大国,据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占比将达10%。无疑,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航天101所副总工程师刘玉涛指出:“目前,国内氢能产业在产品性能测试和质量验证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尚存不足,缺乏成熟的氢能装备性能检测和试验方法、标准以及基础设施,未形成完整的氢能装备质量评价体系和检测试验能力,严重影响我国氢能装备推广和安全应用进程。我们应加强对氢能装备检测领域的持续研究和投资,成立区域性氢能装备检测试验基地,形成覆盖全国的氢能装备检测网络,提升氢能装备检测水平。”

中石化经研院:预计2019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3025亿立方米

界面新闻报道,预计2019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302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251亿立方米,增速约为9.0%,低于2018年405亿立方米的增量,远高于煤炭、石油等其他化石能源消费增速。其中,城燃用气贡献了需求增量的近五成。预计2019年国内城燃用气消费需求达到1195亿立方米,增量约为113亿立方米,占总增量的45%。工业用气贡献需求增量的三成以上。2019年,国内工业用气总体需求约为10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4%,贡献了全年需求增量的34%。

生物天然气产业指导意见:2025年产量超百亿

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生物天然气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年产量超过100亿立方米,到20

30年超过200亿立方米。生物天然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净化提纯产生的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的天然气,同时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生产有机肥。相较于今年初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指导意见》取消了生物天然气2020年发展目标。2025年的发展目标由征求意见稿的150亿立方米调整到100亿立方米,2030年的目标则由300亿立方米调整到200亿立方米。

未来五年中东和北非天然气支出将减少

油气新闻网站报道,阿拉伯石油投资公司(Apicorp)在一份新报告中表示,中东和北非地区天然气行业的承诺和计划投资总额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同比减少700亿美元。在2018年展望中承诺上游投资的9个国家中,有7个国家同比下降。预计阿联酋和卡塔尔的下游天然气投资将增加。总体而言,中东和北非地区承诺投资下降最为显著的是科威特(接近80%)、沙特阿拉伯(60%)以及阿尔及利亚,约为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