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找房再傳上市,深陷對手圍剿前景是否樂觀?

貝殼找房再傳上市,深陷對手圍剿前景是否樂觀?

貝殼找房再傳上市,深陷對手圍剿前景是否樂觀?

貝殼找房又一次被傳謀求上市融資。

作者 | 史蒂芬老夢

來源 | IPO那點事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雙11’ 1111套特價房源上線蘇寧易購,單套最高優惠超百萬!!”

這個雙十一,在蘇寧易購平臺上,就連價值不菲的房子都可以打折促銷,消費者除了狠狠地“買它”,也別無其他選擇——蘇寧易購平臺首批100套特價房在上線後便被秒殺,首套特價房更是上線僅10秒便被消費者預定。

蘇寧平臺的讓利大促不過是房地產行業年底沖銷量的縮影之一。不論如何,在行業各房地產公司紛紛推出自己的優惠特賣套餐之後,房市終得回暖,股票市場上房地產板塊開始回升:自11月16日開始,A股房地產開發板塊指數至今累計已漲11%。

這邊蘇寧賣房一時爽,另一邊行業信息分享平臺貝殼找房卻又一次被傳謀求上市融資。

贝壳找房再传上市,深陷对手围剿前景是否乐观?

12月18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貝殼找房正就潛在IPO事宜與一家顧問機構合作。公司最快可能在明年完成上市,但目前尚未確定上市地點。公司很快便否認了該傳聞,指消息並不實,其目前“暫無明確上市時間表和地點”。

然而,據《國際金融報》獲悉,貝殼找房近期重簽了美股,很有可能以VIE的形式登陸美國資本市場。

在行業整體稍現轉暖跡象及虛虛實實的傳聞中之中,揹負鏈家公司上下希望的貝殼找房似乎來到了十字路口,而且其後退空間似乎並不大。

鏈家All In重要籌碼

貝殼找房成立於去年4月底,平臺脫胎於鏈家旗下的鏈家網,有關人員亦是來自鏈家網平臺。但在內容上,除了鏈家網所固有的二手房、新房、商鋪、寫字樓買賣租賃服務外,貝殼找房平臺還有提供樓市資訊、搬家保潔、房屋裝修、分期借款等服務。

從提供的內容上看,貝殼找房平臺就是升級版的鏈家網Plus。

除此之外,貝殼找房與鏈家網最大的不同就是,相比起鏈家關起門來自營的模式,貝殼找房屬開放平臺,其數據資源及技術均向行業開放,外部及其他品牌均可以進駐平臺。

從經營模式上看,貝殼找房更像是鏈家旗下“58同城”。

鏈家對這個開放的線上平臺亦是寄予厚望。按照其計劃,今年全年,貝殼找房的GMV要達到2萬億元。

鏈家之所以會定出一個相對較高的目標,自然有它自己的考量。一方面,率先入駐的自家鏈家品牌首先就可為貝殼找房帶來最原始的流量基礎,而平臺還有房屋智能評估系統、VR看房、交易流程可視化、房屋遷徙系統等功能吸引其他潛在的品牌入駐。

另一方面,鏈家亦有自己的業績壓力。據悉,早在鏈家2016年4月進行B輪融資(見下圖)的時候,公司就與投資方簽有協議,若在交割日後的5週年內不能完成合格的首次公開發行,投資人可要求公司進行股份回購,回購價格為基本投資價格加每年8%的單利回報。

贝壳找房再传上市,深陷对手围剿前景是否乐观?

(圖源:企查查)

但相當一部分業務佈局線下的鏈家近期經營狀況卻未必理想。除為數眾多的線下店運營費用外,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來增加線上業務起,公司每年IT和互聯網成本就達到1.1億元。去年世界盃期間,光是廣告投放就花費了1.65億元。

今年3月份,包括萬科A間接全資持股的珠海市萬科祥裕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天津融創茂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新希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22家投資人宣佈撤出鏈家投資,導致公司註冊資本由2054.02萬元一度下降至1355.82萬元,減少33.99%。企業類型從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合資)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而據貝殼找房表示,此次減資為滿足企業發展所需,原投資方在鏈家的股份將通過協議平移到貝殼找房。

故此,可合理推測,在此前房地產行業環境整體不太景氣的情況下,鏈家或在暗度陳倉,希望通過貝殼找房實現上市。此前有消息指,貝殼找房將先於鏈家上市。屆時,鏈家將會成為貝殼找房的二級子公司。

鏈家董事長左暉早就表示,在推出貝殼找房之後,已經做好最壞的準備,若貝殼沒做成,“鏈家也沒了”。

好在被寄予鏈家上下“全村希望”的貝殼找房在推出市場後表現也並不差: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貝殼找房APP的月活人數已接近600萬人;12月,貝殼找房已進入全國100座城市,擁有120多個加盟品牌,連接1.8萬家門店。

而截至今年7月,貝殼找房佈局全國98個城市,連接超過25萬經紀人及近3萬家門店,入駐合作品牌則超過160個。當中,包含優客逸家、自如、魔方、美麗屋、You+、同創、灣流等市場上較知名的品牌。

今年3月,貝殼亦獲騰訊領投8億美元D輪融資,平臺估值規模為百億美元,正式入駐騰訊九宮格。

在重資產經營的鏈家受大行業影響較大,邁不開腳步時,“輕裝上陣”的貝殼找房想象空間或反而更大,若兩者要選一個上市的話,自然是貝殼找房的可能性較高。

若媒體近期透露貝殼找房籤美股的消息屬實,則公司很有可能會以VIE的形式登陸美國市場。

兩大派系之爭能否脫穎而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特別是像貝殼找房這樣增長迅速較為出位的競爭對手出現的時候。

從業務模式來看,貝殼找房顯然動了互聯網綜合信息平臺58同城的奶酪。而五八同城自然亦有擔憂的理由。據極光大數據,去年9月份至12月,58集團旗下安居客平均DAU由233.5萬增加到235.2萬。同期,貝殼找房的平均DAU則從64.2萬增加到104.4萬。雖然從絕對數量而言,安居客仍處領先,但貝殼找房的增速顯然快得多。

實際上,早在去年6月份“全行業真房源誓約大會”上,58集團的總裁便作出“58永不自營”、“持續加大廣告投放”及“設立1億元理賠基金”等承諾,吸引/挽留平臺的行業經紀們。

該活動參與方包括我愛我家集團、萬科物業樸鄰公司、麥田房產、龍湖冠寓等行內公司。我愛我家董事長謝勇表示,行內經紀公司需要的是“真正的平臺”。一家自稱是平臺的企業,如果既做線上,又做線下,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在商業倫理上和操作邏輯上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顯然,這個自稱是平臺的企業即是指鏈家集團。

古語云: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自古江湖有了少林,爾後便有了武當。現今的房地產中介經紀市場亦分為涇渭分明的兩派:“鏈家派”及“58派”。雙方誰也看誰不順眼,大概都自詡是九陽真傳。

有意思的是,鏈家在投入大量資源至貝殼找房,將大量核心人力資源前往平臺之後,定下的目標就是在2018年年底將貝殼找房APP流量提升至行業第一,超越的對手正是58旗下的安居客。

但顯然,在行內佔有先發優勢,家大業大的“58派”絕非善茬。

在外有勁敵之下,貝殼找房內裡也不是完美無瑕。首先,有指貝殼找房的數據存在水分。鏈家部分地區公司強制要求員工每天完成100個貝殼找房應用下載量,並納入員工KPI考核。如此“刷”出來的數據真實性有待懷疑。

其次,今年年內,貝殼旗下房源曾收到多起甲醛超高的投訴。對此,公司相關負責人還出現消極應對,拒接電話等問題,給出的答覆也只是甲醛問題不屬公司管轄範圍,應與出租人協調解決。

長此以往,貝殼找房消極應對出租房源的問題或會對其聲譽造成影響。

最後,還是迴歸“58派”的指控——對於一個自有品牌就有份參與的平臺而言,應如何保持公平。

今年2月份,貝殼找房宣佈其去年GMV已超過1萬億,今年的目標則是2萬億——如果說去年主要是鏈家自身鏈家網的引流貢獻,則之後其GMV增長就有賴其他的非自有品牌中介經紀平臺參與。但此時,平臺要如何才能保證不會對自營的鏈家、德佑兩個品牌進行傾斜。

58集團可以保證自身不自營以保證其信息平臺對所有中介商一視同仁,自然亦有其說服力。但對於本身兩大品牌已經入局的鏈家而言,公司無論如何澄清都會有瓜田李下之嫌。

對於鏈家而言,房地產信息平臺這條“輕資產”的賽道較資產燒錢擴張實體店擴大經營規模的“重資產”經營從資金上看至少是更健康的,但當有了一個既是選手,又是裁判的人進場,其他的選手還有入局同場競技的慾望嗎?事實上,行內不少人士對貝殼找房的運營模式已有所不滿。

至於有關房地產信息平臺是不是一個好的賽道,可以參考其最大的競爭對手58同城。

2015年3月,58同城完成對安居客全資收購,涉足新房市場。去年,58同城的新房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增速超過50%,服務客戶品牌同比則增加約100%。

但那畢竟是行業的龍頭58同城,其品牌吸引力絕非其他平臺可媲美。總體而言,賽道前景是光明的,就看“鏈家系”在新一輪的華山論劍中,能否挑落公認的武林宗師了。

從目前情況來看,被鏈家寄予厚望的貝殼找房雖然增長迅速,但在自身經營方面,或仍需苦練內功。

加入“格隆匯打新研究群

”,

與打新大牛一起,

獲取最全面、最深度打新資訊。

掃描下方二維碼,

後臺回覆“IPO”即可入群學習。

贝壳找房再传上市,深陷对手围剿前景是否乐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