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買菜、打卡、教育 銀行APP如此親民


找房、買菜、打卡、教育 銀行APP如此親民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家銀行充分利用手機銀行的線上服務優勢,保障客戶的金融與生活需求。“宅生活”激活了與防疫相關的民生場景,推動銀行利用互聯網思維去獲客、引流與經營。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智能新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劉偉光,日前撰文表達了關於疫情帶來的數字生存思考,“疫情以來,各商業銀行線上業務流量迅速攀升。除了原有業務的集納,還幫助了新業務的開拓。而且許多銀行迅速整合資源,開拓了各項增值服務,多家手機銀行上線抗擊疫情專屬服務區,這些現象都充分證明線上金融業務將從互金時代直接躍遷到全面線上化時代,出現了大量的數字化應用。”


銀行在線找房場景


浦發銀行上線安居場景服務平臺“甜橘APP”,功能包括在線找房、VR看房、房產估值、按揭貸款在線申請、房產資訊、還款試算及優惠購買品牌汽車、家電等權益,減少了用戶的線下操作流程,助力疫情有效防控。


“甜橘APP”的推出,是浦發銀行個人貸款傳統業務向數字生態建設的積極嘗試和探索,為客戶帶來更加便捷、全面、智能的金融服務。


銀行線上購物場景


找房、買菜、打卡、教育 銀行APP如此親民


除了京東、天貓等眾多在線商超,民眾也可以在銀行買到放心菜了。


建設銀行推出“線上菜籃子”服務,時令水果、青菜、雞蛋、豆製品等生鮮可在線安心購買。


此外,建設銀行還打通上下游服務,推出為生鮮、商超、餐飲等類型商家量身定製的“慧點單”,該應用是集下單、收銀、預定、門店管理、連鎖管理等服務於一體的智慧經營與收銀工具,幫助商戶打造線上線下數字化的經營新模式。


一些區域性商業銀行也根據本地化特色,上線了買菜功能,貨品以套餐為主,部分銀行也支持單品選購。


安徽農商銀行通過社區e銀行推出“送菜到家”服務,合肥、阜陽、淮北地區現已開通。


在疫情環境下,為了能將新鮮蔬菜從田間地頭快速送到千家萬戶,安徽農金社區e銀行平臺聯合商戶開展“宅家不斷糧,美味安心享”抗疫活動,解決廣大農戶、種養殖戶滯銷問題,居家用戶買菜難問題,從貨源、運輸、價格等環節給予全面保障。


鄞州銀行手機銀行上線同城無觸配送食蔬服務,通過“蜜生活”可以選購生鮮食品、優質大米、清潔除菌用品,單品豐富且滿百免郵。


內蒙古銀行聯合雲閃付在呼和浩特地區開展水果、蔬菜、牛羊肉同城配送服務,並立減30元,主城區內免收配送費,在快遞外包裝、人員著裝等環節,全流程消毒防疫零風險。


濰坊銀行聯合阿里雲推出“愛心平價菜”公益活動,用戶可在支付寶內搜索“濰銀愛心平價菜”,或通過濰坊銀行微信進入“愛心平價菜”小程序,當日12:00前下單,次日送到家(小區門口)。


濰坊銀行對菜品的甄選投入大量精力,在配送過程中,還有銀行的工作人員跟蹤參與,以保證菜品的安全。


銀行無接觸防疫場景


銀行機構利用科技手段,安全、高效地開展信息收集和疫情防控管理。


上海農商銀行推出“銀居通”產品,為各企業提供健康復工登記服務,為各居委會提供口罩在線預約服務,企業或居委會可通過後臺將明細登記數據導出使用。


齊魯銀行開發了針對企業、學校等單位組織的智慧“打卡”統計平臺。管理部門可以通過讓所轄企業的管理者掃描“企業打卡二維碼”填寫企業信息,掌握企業復工情況;已復工的企業管理方也可以通過讓員工掃描“員工打卡二維碼”填寫個人信息,掌握員工個人情況。


雲閃付APP升級數字社區頻道,推出“四大防疫產品”——智能門禁、健康打卡、紅外測溫及社區在線服務功能,助力政府部門、物業實現社區無接觸管理,有效應對疫情防控。通過智能門禁及門禁內自帶的紅外測溫計,政府部門及物業可自主設置居民可出入社區次數,及時掌握出入人員健康狀況,實現人員出入實時管控。小區業主在雲閃付APP內進行每日健康打卡,小區物業即可無接觸式收集個人健康狀況。通過社區在線服務功能,小區物業可在線發佈小區公告,業主也可在線報事報修及聯繫物業,保障居民正常生活需求。


銀行數字化教育場景


遠程教育方面,中國農業銀行攜手騰訊雲、盛燦科技,上線為教育局、學校及學生家庭打造的一站式智慧教育解決方案——農業銀行“智慧校園”平臺。


據悉,該平臺以微信小程序為載體,開放線上教育繳費、教育補助申領、教職工工資發放、線上雲課堂、線上報名、線上健康上報等6大線上應用和服務,可滿足各類用戶以及各地教育局、學校、分行的差異化應用需求。


截至2月26日,農行“智慧校園”平臺已在北京、吉林、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重慶、廈門、深圳等11家分行升級上線。


銀行零售業務的未來競爭


商業銀行持續加強科技投入與開放程度,通過衣、食、住、行、育、娛、醫等場景為客戶提供服務,從而實現廣泛觸客、快速獲客。銀行通過打造平臺,整合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資源,鏈接用戶和各個生態系統中的不同參與者,也可以實現從C端到B端的批量獲客。


南京銀行指出,手機作為目前人們最重要的信息傳送工具,正在佔據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銀行與用戶溝通的陣地勢必隨著用戶習慣的變化而變化。利用互聯網思維在手機端打造全新銷售場景,在線實現銀行的品牌傳播、產品推送及業務辦理,已經成為傳統銀行正面迎戰互聯網的重要法寶。


疫情過後,看房、買菜、打卡、教育等民生場景服務的後續發展,需要多方檢驗,對於手機銀行的未來發展,易觀分析認為,開放銀行時代,手機銀行通過快速接入、開放輸出模式觸達更多非持卡用戶,賦能手機銀行註冊用戶數繼續增長,但非持卡用戶向持卡用戶的轉化、活躍用戶的長期穩定增長仍需要銀行不斷提升運營能力、提高場景使用率、提升用戶粘性。


編 輯:趙 芳

責 輯:達世民

監 制:孔德梅

運 營:海西州銀行業協會

投 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