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托起大夢想,照耀扶貧之路

每年的11月初至第二年6月底都是大棚草莓生長的旺季。在南環路山裡寨村沿線,白色的保溫大棚連成一片。在草莓種植戶張龍龍的大棚裡,草莓長勢甚是喜人,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採摘。紅彤彤的小草莓是張龍龍全家的奔頭,更是城關鄉山裡寨村眾多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小武器。

張氏草莓基地創始人 張龍龍:“從2015年開始種植大棚,當時建了兩個棚,收入一年15萬左右,感覺種植草莓還是不錯的,小草莓、高收益、大產業。當時效益不錯,第二年又建了8個大棚,這八個棚是以批發為主,一年一個棚效益為4萬元。”

張龍龍的草莓大棚種植按照綠色、無公害標準進行管控,除了施用生物菌肥,還採用蜜蜂授粉,極大地提升了草莓的口感、品質和產量。

示範引領,村委帶動。山裡寨村兩委決定大力發展大棚草莓種植產業。2018年,該村註冊了封丘縣眾利農業種植合作社,又發展了12個大棚,加入了16戶貧困戶。

貧困戶:“大娘多大了?74了,家是哪的?山裡寨的。在這幹五年了。一天70元錢。現在的工作是?把老葉拔掉。平時的工作是?栽草莓、拔草、摘草莓。能掙個零花錢,也不當午家務事,也能照顧家也能掙錢,我可滿意。”

山裡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趙志勇:“我們村都是以傳統的種植業為主,一季麥子、一季玉米,經過張氏草莓發展以後,效益不錯。剛開始發展兩個大棚,後來又增加八個,十個大棚效益非常喜人,村裡經過張氏草莓的帶動,又有其他農戶加入發展草莓,效果同樣不錯,前景可觀。2018年,註冊了封丘縣眾利農業種植合作社,有發展了12個大棚,加入了16戶貧困戶,通過眾利合作社的發展,平時貧困戶可以學技術,閒事可以在這打工,經過他們的扶持,三五年可以脫貧,現在雖然吃點苦受點累,將來都可以變成光芒,照耀他們的扶貧之路。”

記者:陳莉 高淑萍 衡綱

監製丨周玉廷 審核丨賈自旺 編輯丨朱丹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