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接窩”需謹慎,不弄清楚這些事就下竿,別怪魚不搭理你

​大概是四年前的一個夏天吧,有次我去黑坑釣鯽魚,該魚塘當天上午是正釣,收費大概一百五左右,下午場偷驢收費為一百。我中午十一點左右到的釣點,這會兒差不多是第一場快要結束的時候,心想著看誰釣得好能接個窩,撿撿漏。果然,我剛一進釣場大門,就看見一大漢叼著煙,笑嘻嘻地和老闆聊著,想必是釣了不少魚,得意了。

我停下來問了句:今天出魚怎麼樣,哪個位置好點。

老闆剛要開口,卻不想被大漢搶了個先:繩子邊上的位置是我的,收竿的時候口還很好,窩裡魚肯定有,就怕你釣不到。

我:怎麼會釣不到?

大漢:不止是你,誰來了都釣不到,你問老闆,上次也有一個人...反正信不信由你。說完,他便拖著釣箱離開了。

我這個人也比較喜歡較勁,這窩子裡有魚怎麼可能會釣不著呢,於是就果斷坐下。

說來也奇怪,剛開始坐下的時候窩裡確實有魚星,可是餌料丟下去卻不吃,咋釣咋不吃,到後面連魚星乾脆都沒了。這一天,空軍而歸。

類似的經歷還有不少,而且不止發生在黑坑,野釣也會遇到。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人家釣得好好的,我們去接窩,魚就不吃了呢?下面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如果大家下次再去接窩,記得回想我說的這幾點。

釣魚“接窩”需謹慎,不弄清楚這些事就下竿,別怪魚不搭理你

首先你得知道一個前提,即:窩子裡究竟有沒有魚!這一點至關重要,圈起來要考的

“窩子裡沒魚掛啥都沒用,窩子裡有魚怎麼釣都行”,這是很多釣友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雖然我不太喜歡這樣的說法,但用於接窩這件事上,前面半句還是很有道理的。

咱們為什麼要接窩?就是為了節省誘魚的時間,最好下竿就中魚。下竿就中魚不是不可能,但前提是窩子裡得有魚才行,如果沒魚一切還是得從頭開始。所以下次接窩的時候,不管野釣還是黑坑,先問清楚釣友的漁獲如何,如果人家釣了幾個小時連片魚鱗都沒看見,我反倒建議別接窩了,弄不好是釣友打窩不慎自己把窩子毀了,這樣還不如自己重新選個地方。

補充一句:即使人家釣得好也未必代表窩裡還有魚,也許這些魚是兩三個小時前釣的。

釣魚“接窩”需謹慎,不弄清楚這些事就下竿,別怪魚不搭理你

竿子長短要保持一致,窩點必須得看清楚,有時候爆護和空軍的距離就差一兩米

魚是遊動的,理論上來說你的餌料離開窩點一兩米沒什麼大礙,魚照樣可以找到,但理論僅僅是理論,與實戰並不能保持完全一致。

先說黑坑吧,偷驢的時候大家想方設法釣遠一些,因為老滑魚往往在中間較深處或養泵附近,有時候只比別人遠幾十公分漁獲就截然不同。我記得前年冬季去黑坑偷驢,該黑坑限竿4.5米,結果有個人才用4.5米的竿子配5.4米的線,雖然拋出去特別費勁,但魚口就是好,身邊幾人眼紅過去蹭窩,用4.5竿子配齊杆線,怎麼甩都沒口。後來老闆過來阻止,該釣友換回正常線組,一樣沒口了。

再說野釣,野釣的地形遠比黑坑複雜,前深後淺、左高右低的情況太正常了,而且前兩天我還寫過一篇文章是關於“醬層”的,不過我說的那個醬層不是泥漿,而是“水綿”,它是一種水藻,軟乎乎的、摸上去像鼻涕的那個。如果釣點周圍這種東西比較厚,餌料掉進去魚找不到也正常。


再講一個例子:我們鎮上的那條江,今年五六月份有一個位置出魚特別好經常能上大板鯽,但是隻有一個人能釣到,其他人去了要麼空軍要麼就釣幾條小鯽魚。後來我忍不住了,就跑過去和那位釣友套近乎,問其原因。原來,這位釣友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傍晚吃完飯都會來散散步,順便帶點剩菜剩飯打窩,時間久了窩子就養成了。至於為什麼別人釣不到,那是因為水底有個坑,範圍很小且只有4.8能夠到,跑過來接窩的人如果用4.5就夠不到,用5.4又太遠了。用4.8魚竿的也有,但左右的方位又不一定對,所以才釣不好。(為什麼那些接窩的人不問問具體情況呢?這個我不知道)

釣魚“接窩”需謹慎,不弄清楚這些事就下竿,別怪魚不搭理你

餌料的味型很重要,這一點主要體現在黑坑

上面提到“窩子裡沒魚掛啥都沒用,窩子裡有魚怎麼釣都行”,這後面半句話我是常常要反駁的,窩子裡有魚並不一定能釣起來,而餌料的差異就是導致有魚不上鉤的原因之一。這個在野釣中不太體現的出來,因為野釣相對來說滑魚比較少,只要肯進窩那都比較好辦,除非是體型特別大的魚,那就比較謹慎,可能不吃商品餌,你掛點玉米、紅薯就願意吃了。

餌料不同導致魚口不同的情況主要在黑坑,黑坑大家都習慣用小藥,餌料雖也有香精成分但A品牌和B品牌的差別不會特別大,對於黑坑這樣的肥水池來說,餌料那點香精不算啥。小藥就不同了,不說品牌、品種的區別,就算同一種小藥你點一滴和點兩滴就不太一樣。

所以你去接窩的時候,如果餌料裡小藥加的很多,味道比該釣友用的餌料還大,那麼魚不吃是情有可原的,就像我開頭說的那個經歷一樣,可能剛開始還有點腥泡,後面乾脆連泡都沒了。接窩的時候最好用前一位釣友的餌料(如果有剩的,討要一下應該會給),如果他差不多用完了,那就看一下顏色、聞下味道,儘可能配出差不多類型的,然後小藥寧少勿多。

你要是實在拿捏不好,直接掛倆蚯蚓,能釣幾條是幾條,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釣魚“接窩”需謹慎,不弄清楚這些事就下竿,別怪魚不搭理你

關於打窩,黑坑接窩謹慎用散炮,野釣接窩切勿往釣點“狂轟亂炸”

黑坑因為要收錢,所以誰都想釣多點,這就導致我們明明看到一位釣友收杆的時候窩子裡還有很多魚,但為了釣更多,在下杆後還是習慣性地補幾球散炮,或者拉餌帶散炮開釣。

除非你對自己的技術特別自信,否則請謹慎使用散炮。原因一就如上面說的,濃度不一樣,凡是往餌料里加小藥的,那麼散炮裡多半也會加,而且散炮的投餵量和霧化程度要比餌料好,你砰砰丟個幾坨,魚就被嚇跑了。原因二,有些人垂釣習慣性打滿竿,你若是把散炮丟窩點外面去,剛好給魚一個“離家出走”的理由。尤其是人家玩正釣,而你是去偷驢的時候,第二場魚本身就少了,且慢慢往遠處走了,你還打滿竿投餌,相當於送他們一程唄。

野釣也一樣,人家要是釣得不錯,你坐下去直接釣就行,起碼先破個白,等後面魚口慢下來了,再稍微補點窩子。在釣魚人比較多的地方,即使你選的位置並沒有人釣,也先別急著“狂轟亂炸”,沒準人家半小時一小時前剛走呢,建議先掛兩條蚯蚓打探一下情況。野釣和黑坑不一樣,別急於一時,掛倆蚯蚓試試也就幾分鐘時間,耽誤不了事。

釣魚“接窩”需謹慎,不弄清楚這些事就下竿,別怪魚不搭理你

線組、浮漂、魚鉤的選擇以及調釣方式

把裝備的選擇和調整放到最後是因為我覺得這一點最不重要,在窩子裡有魚的前提下,即使你鉤子大一點、浮漂笨一點我想也不至於沒口,少釣幾個魚完全正常,但一口沒有的概率很低。不過說還是得說,畢竟現在天冷嘛,有時候窩子裡魚比較少、個體也小,而你的裝備差的太多,那也是有可能反應不出信號的。


例:前年冬天我經常陪朋友去一黑坑釣青魚,那個黑坑吧其實是個混養池,夏天的時候放過銀鱈魚、鯽魚、草魚、鱸魚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冬季改為青魚池前也沒有清塘,所以魚品種是挺多,只是數量少。另外,由於塘主放的青魚個體不大數量不多,所以收費也不高,頭天大概兩三百,第三場開始直到下一次放魚都是150。有次我不知哪根筋搭錯了,拿了支5.4的軟竿,配了個3+2的線組就去了。在釣了一個多小時後,青魚沒動靜,鯽魚泡泡倒是冒了起來,不過由於線粗鉤大的原因導致口很差,半天才上一個,上魚速度與腥泡的數量完全不成正比。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我放棄了青魚,換成1.5+0.8配6號袖的線組,浮漂也改小,上魚速度馬上就變快了。

我知道有部分釣友野釣鯽魚也在用3+2的線組,在冬天溫度比較低的時候,建議換一換,沒準漁獲會顯著上升

釣魚“接窩”需謹慎,不弄清楚這些事就下竿,別怪魚不搭理你

最後的提醒

無論是野釣還是黑坑,都不要盲目地去接窩,一定要先想想這幾個問題,而且要綜合考慮,別隻抓住一點。線組粗一號,浮漂重一克,餌料味道濃一點,釣位偏了半米,這些單拿出來也許都不是什麼問題,可問題是你在所有地方都差了一點,漁獲自然就差了一大截了。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