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別錯過養腎黃金季

熟悉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的朋友一定知道,中醫講究天人相應,冬季與我們人體的腎相應,想要養腎的話,冬天就是最好的時候。

然而,養腎是一門大學問,講究頗多,並不是說我們冬天多吃鹿茸瑪咖羊蠍子火鍋就萬事大吉了,補不好還容易引發別的問題,給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大家可能都聽過,藥補不如食補,我今天還想加一句:食補不如生活方式補。誠然改變生活方式是很困難的事,但是如果維持著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吃再多的補藥也是無濟於事。如果您能照著我們接下來講的生活方式,堅持個兩三週,就一定會感到積極的變化,比如體力更充沛,頭腦更清爽,思維更集中,身體更健康。

一、防寒保暖

冬三月,別錯過養腎黃金季

《黃帝內經》講冬天要“去寒就溫”,其實就是保暖的意思。冬天人體陽氣趨於內收,休養生息,如果這時候穿得不夠暖,那麼疲勞了大半年的陽氣就得掙扎著跑到體表來禦寒。身體差的人,陽氣打不過寒邪,便會生病;身體好的即使當時不病,因為陽氣沒能得到休息,也會為以後埋下禍患。

保暖要有重點。我們大多數人都能做到給身體裹上厚衣服,但因為各種原因,總有可能把自己的頸部、雙腿、腳踝或者足部暴露出來。俗話講“風從頸後入,寒從腳底起”,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頸部、背部、下肢後側是足太陽膀胱經管轄的區域,足底、雙腿內側是足少陰腎經管轄的區域。腎與膀胱相表裡,它們在經絡上互相聯繫,在功能上互相照應,如果感受寒邪,也是腎與膀胱率先中招。因此大家要記得戴圍巾,穿長而厚的褲子,把自己的頸部和下肢都保護起來。

很多美女,冬天穿得單薄,主觀上可能也並不覺得冷。真的是她們天賦異稟,或者身體很好嗎?其實絕大部分情況,是已經凍得麻木,失去對自己的知覺了。這樣的女孩,腿摸上去通常是涼的,隨便按一按可能都很痛,皮下有一些硬結,腿部皮膚也不太好。這裡提供一個解救的方法:大家可以買一條棉褲回來,東北款就可以,要那種鬆鬆軟軟不裹腿的,找個冷天套上棉褲出去走一圈,和穿自己通常的褲子走一圈對比一下。我有位朋友試了試,從此對棉褲愛不釋手,說:“你們不穿棉褲的人,是永遠無法體會穿棉褲的幸福的!”

二、早睡多睡

冬三月,別錯過養腎黃金季

按照《黃帝內經》的講法,人的作息跟著太陽走最好。冬天日照時間變短,人也應該如此,“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腎主一身之陽氣,而陽氣就是我們賴以生存,行使身體各項功能的動力來源。大家通常以為養陽氣就是吃一些溫熱性質的食物或者藥物,這種方法與其說是“養陽”,不如說是“振奮陽氣”。陽氣得到振奮,身體機能提高,自然是會覺得舒服,但從根本上講,陽氣的總量和質量並沒有得到補充和提高。那麼什麼才是養陽氣的根本途徑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讓它充分地休息。睡覺,就是最天然的休息方式。

人體構造十分奧妙:人一醒,陽氣馬上出來活動;人睡著,陽氣也跟著回去休息。我們與天地同步,在恰當的時機給予身體足夠的睡眠,就能讓陽氣得到最大程度的補養。根據“跟著太陽走”的法則,冬天晚上六七點就天黑了,讓生活在現代節奏中的我們確實難以實踐。但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我們也要儘量提前自己的睡覺時間。有條件的話,晚上9點前能躺下最好;實在不行,也要保證在11點之前睡著。

三、以靜為主,靜中有動

冬季是一個以“藏匿”為主題的季節,自然界的萬物都藏起來了,人也應該順應天時,“使志若伏若匿”。在日常起居中,要做到的是適當減少鍛鍊,尤其是大量出汗的鍛鍊。在春夏季節大家應該多鍛鍊多出汗,但到了冬天,就不要輕易讓自己出大汗:這時候就是在用生命出汗了。很多人堅持冬天長跑、游泳,甚至冬泳,認為這是鍛鍊自己意志的方式,其實是在耗損自己的生命能量。我們處理過太多因為冬季鍛鍊不當而落下病痛的患者,實在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然而,不出大汗,並不是說就不鍛鍊。人並不是冬眠的動物,相比貓著,適當的活動更有助於身體氣機的疏布。我們推薦站樁、太極、八段錦、五禽戲等傳統養生功法,建議大家不論什麼功法,做到微微汗出、身心舒暢就可,切不可大汗淋漓,過猶不及。

冬三月,別錯過養腎黃金季

做到以上三點,便是抓住了一年中養腎效果最好的時機。養好了腎,來年就能有個好身體,創造更多價值,迎接更多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