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能源學院獲批“河北省省級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備選資格

以河北省省級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為主軸,推進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高質量發展

前言: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國家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案實施,學院創建省級優質高等專科學校的重要一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勝利召開,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進學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指明瞭方向。五年來,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三全育人、五育並舉,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各項事業發展均邁上了新的臺階。近日,學院黨代會即將召開,為進一步振奮精神、鼓足幹勁,學院官方微信開設“奮進能院”專題欄目,回眸發展路,奮進新時代,集中展示五年來學院上下同心協力,搶抓機遇,頑強拼搏,砥礪奮進,在各個方面取得的建設成就和發展變化,激發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凝心聚力,團結奮鬥的正能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譜寫新時代能院共同發展新篇章而不懈奮鬥!

2017年11月,學院獲批了“河北省省級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的備選資格。圍繞河北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三柱一新”產業格局的發展要求,實施“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專兼互融教師隊伍建設、技術服務與創新平臺建設、國際合作與示範性職教集團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環境提升”等“七大工程”,按照成為企辦院校科學發展的示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示範,行業先進技術應用創新與服務的示範,特色校園文化育人的典範,即“三個示範一個典範”的建設目標,學院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全面完成了預期建設目標。

——院校治理邁入科學發展軌道

學院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頒發的《關於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履行黨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保落實的作用,不斷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各方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

全面落實教育部《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和《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不斷完善和豐富學院制度體系。制定了《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章程》,修改完善相關制度241項,逐步形成了以《章程》為統領,體現學院企辦院校特點的內部管理制度,做到所有工作領域和所有工作環節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根植於企業辦學特點,圍繞河北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養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產業結構升級,立足於唐山市“三個努力建成”,著眼京津冀協同發展,出臺了《關於學院發展目標研究確定的若干工作意見》,科學制定了《學院“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確立了努力把學院打造成在全國煤炭系統和京津冀區域有影響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企業員工素質培訓基地、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應用基地的發展目標。同時制定了涉及教學、科研、開放辦學等5個專項規劃,形成了統領“十三五”時期的思想綱領和行動指南。

引入開灤集團“溝通、精細、透明”的管理理念,借鑑實施開灤集團公司RMDC精細化管理模式,在教學管理和內部診斷與改進中,持續推進了三階段、三層次,四職能、五到位的“3345”全方位PDCA+創新的教學管理模式;借鑑企業“走動式”管理模式,在學生管理上創造性地實施“三走六進”管理,及時發現個性問題,培養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在企業“6S”管理基礎上,創新並大力推行教室、實訓室“7S”管理,培養學生嚴謹治學、規範實習的良好職業習慣;引入開灤集團公司“培育和塑造本質型安全人”企業安全文化,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保障體制和機制,實現校園和諧安全穩定;同時在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完全成本核算實施辦法中引入企業標準,通過校企融通,讓各項制度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讓依法治校成為內部治理新常態。

學術委員會按照學術規則相對獨立行使學術管理職責的理念,在專業建設、教學評優、教科研項目評審及名師專業帶頭人資質審核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開啟了學院“教授治學,學術治理”的科學篇章。

發揮企辦院校辦學優勢,依託河北省新能源職教集團,創新建立了運行有效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出臺了《學院校企合作管理辦法》,積極對接區域產業園區,定期組織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的研討和專業建設,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了運行有序的政行企校協同參與人才培養機制。

為了保證規劃的實施和各項政策措施執行到位,學院每年年初都要根據發展需要,圍繞“解放思想、高標定位、質量發展”等方面提出貫穿全年的工作總基調和總要求,據此形成每年各項工作計劃和工作方案,每月以院長辦公會、重點工作部署會、黨務工作例會等形式進行調控督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新的突破

學院堅持專業對接產業,主動融入“互聯網+”行動、《中國製造2025》國家發展戰略,瞄準河北省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戰略,對接能源(煤炭)、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等產業設置專業,形成服務煤炭產業轉型升級,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煤炭特色專業群、依託唐山市區域實訓資源,做優服務於京津冀區域主導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的裝備製造專業群、瞄準大數據與物聯網和信息技術製造業等新興產業做強信息服務專業群、緊跟省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戰略,在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方面做強商務服務專業群的“一特一優兩強”“112”核心專業群。

為滿足開灤集團等傳統能源產業升級對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和煤礦傳統專業人才補充需要,選擇煤礦開採技術等四個專業作為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016年至2019年連續四年從開灤和冀中能源集團招生,人數達到了533人,推進了招生招工相統一;充分利用校企兩個教學場所,做到上課與上崗相統一。教學組織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實現了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企業先進技術和教學內容,企業技能大師(師傅)和教師,生產和實訓的“四融合”;實現了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教師科研能力、企業生產效益、學院辦學質量的“四提升”。師資配備上實行“雙導師”制度,企業師傅(兼職教師)重點承擔學徒訓練、企業學徒等實訓教學任務;校內專任教師重點承擔學徒校內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任務,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機制。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改革的推進,既優化了學院煤炭特色專業群建設,又極大地豐富了學院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路徑。

裝備製造專業群依託“兩室一中心一基地”,充分發揮崔志剛、劉少輝技能大師工作室、盧恩貴市級教學名師工作室、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和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作用,開展校企協同技術創新,近三年引進23個教科研項目,獲得5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實現生產效益25萬元。

商務服務專業群以學生職業成長為中心,以服務企業需求為導向,遵循企業淡旺季經營規律,與合作企業“同頻共振”,實施靈活的教學方案,實現“課程開發”、“課堂講授”、“成果評價”和“實習訓練”“四聯動”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近三年新增規模合作企業7家,先後組建金匠世家有限公司、天津百盛集團、大連喜家德連鎖公司和深圳百果園有限公司105人的企業訂單班,為合作企業培養儲備幹部,學生就業質量明顯提升。

信息服務專業群對接河北華網智等6個區域信息服務企業,組建了11個共計706人的訂單班,形成了“1.5+1.5”訂單人才培養模式(1.5年校中廠,企業教師進課堂,1.5年廠中校,學生頂崗練),拉動了信息服務專業群的招生,近三年招生人數節節攀升。

在創新行動發展計劃建設過程中,全體教師統一思想,潛心教學,教科研水平大幅提升。《基於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研究》獲省第八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標誌著學院職教研究邁上新臺階;《高職思政“基礎課”專題模塊教學模式研究》等6項成果獲煤炭行業教育教學成果獎;在“第二屆全國煤炭行業優秀教材評選”活動中2本教材獲一等獎,2本教材獲二等獎。《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和《網絡營銷分項目實務教程》兩門教材入選煤炭高等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目錄,學院教科研水平躋身行業同類院校前列。在國家和省級各類競賽中,師生技能競賽成績斐然,實現了省賽特等獎和一等獎的突破,二等獎數量大幅增長,三等獎實現全覆蓋。師生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共121項。

——校企協同實現共建共享

2016-2018年學院和企業在實訓室建設上共投入2385萬元,對原有實訓室進行了更新改造,新增17個校內實訓室,21個校外實訓基地,實訓條件明顯提升,生均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到8000餘元,實訓設備臺套數滿足學生實訓需要,利用率達到90%以上。

煤炭特色專業群改造升級了原有的實驗礦井、煤礦開採技術一體化實訓室等12個校內實訓基地,工位數達到360個;充分利用開灤集團下屬10個礦業分公司的資源,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裝備製造專業群新建了三座標測量儀等8個實訓室,改造升級了原有的S7-200型PLC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和維修電工實訓室,新增工位237個。在原有的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華電曹妃甸重工裝備有限公司、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等21個校外實訓基地基礎上,新建了7個校外實訓基地。與唐山開灤鐵拓重型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合作協議書》《校企共建校內數控加工車間合作協議》,對所有設備進行了全面檢修升級,省補資金投入的5臺設備已安裝調試到位。2017-2018年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為企業液壓支架設備生產加工管接頭零件2300個,銷軸零件1300個,導杆零件560個,產品合格率達到了98%,實現效益25萬元,開展了車工、鉗工、電工、焊工、數控車工等實訓教學項目,平均每年承擔的校內實訓突破10000人次。

信息服務專業群引企入校,吸引河北華網智通信技術公司等4個企業投資180萬元校企共建雲計算技術實訓室、信息安全實訓室、華為通訊實訓室、啟奧web前端設計實訓室、華為網絡實訓室等5個校內實習基地,新增工位260個;從工作室管理角度對時刻藝術設計等6個工作室進行優化,創設企業工作環境;新增河北華網智通信技術公司等6個校外實訓基地。

商務服務專業群秉承產教融合的職教理念,實施校企協同育人,校內成立唐山匯智財務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唐山支點科技有限公司,經歷市場化經營運作,開展各類代理記賬、會計納稅、社會服務,帶動專業改革和實訓室建設。學院投資約200萬元新建會計綜合實訓室2個,ERP企業模擬實訓室1個,購置價值近百萬的教學軟件3套,與北京新邁爾科技公司共建2個實訓室,新增工位245個,新增唐山大眾會計師事務所等6個校外實訓基地。

——信息化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學院主動適應信息化教學趨勢,發揮數字資源優勢,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提質擴量推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投資60萬元與超星集團合作搭建了學院網絡教學平臺。出臺了《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管理辦法》,立項建設《財務會計》《PLC及組態控制》等24門院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其中9門課程推薦參加教育廳在線課程評選活動;《計算機應用基礎》獲得河北省成人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立項資格。

省級精品課程《礦井地質》《生產礦井測量》被確定為“行動計劃”中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學院投入22萬元用於課程資源建設、課程上線和課程維護,目前兩門課程已完成建設任務,全部上線運行。

《辦公室的故事》課程是學院首門完全自主設計製作的網絡在線課程,是“行動計劃”中期調整後確定的備選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目前已運行四個學期。該課程在學銀在線平臺上線後,700多所學校和社會單位超過15000人選修了該課程。唐山市財政局培訓中心、開灤安全生產培訓中心等單位已經將課程或課程資源納入培訓課程體系,海拉爾第一職業學校、重慶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已開設該課程,並進行學分互認。踐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理念,發揮了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示範作用。

2017-2018學年學院共有114名教師324門課程應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全體任課教師運用開展課堂信息化管理,師生信息化素養不斷提升。截至2018年9月在線課章節資源總量達1.5萬個,視頻1.2萬,題庫試題數6.5萬個,累計訪問量近4000萬次,選課人數16.5萬,選課門數1808門。

——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 形成企辦院校特色培訓品牌

學院作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煤礦安全培訓示範基地”,服務國家煤監局、河北省安監局、河北煤監局、唐山市人社局、質監局、財政局、住建局及行業企業,根據社會培訓的需求,構建安全培訓、技能培訓、職能業務培訓、高級研修培訓、社區及繼續教育培訓等“五維度”培訓體系;面向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高技能人才、特種作業人員、公務員、農民工、復轉軍人等各層次人員開展培訓,實現年培訓量15000多人次,62500人天,形成“面向廣、層次多、規模大”企辦院校特色培訓品牌,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持。

學院充分發揮全國煤炭培訓示範基地的示範引領作用,集中行業企業培訓資源優勢,通過開展理論指導、標準制定、鑑定考試等培訓研發工作,為全國煤炭行業培訓提供了標準和樣本。

學院多次承擔國家煤監局、河北省安監局培訓政策制定、標準制修、教材編寫工作。近兩年參與了國家煤監局考核標準、考核題庫、培訓大綱等10個標準的編制;主持河北省安監局培訓實施辦法、一般作業人員培訓大綱、考核標準、考核題庫等22個項目的制定;編寫煤礦安管人員、井下一般崗位從業人員培訓教材25種。

2017年,學院受河北省安監局委託,根據《河北省煤礦井下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投入資金97萬元,牽頭完成了90個崗位,21個作業類別的培訓大綱和考核標準,主持編寫了21部培訓教材,受到河北省安監局和煤礦企業的一致好評。

學院投資207萬元,建設了“唐山市安監局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特種作業考試點”,並作為裝備製造專業群校內實訓基地,總面積850㎡。涵蓋高、低壓電工作業、熔化焊接與熱切割作業等5個特種作業類別。每年可進行特種作業考試人員3萬人次左右,為唐山市安全生產從業人員素質提升提供了基礎保障。

發揮學院、企業培訓方面專家人才優勢,進行技術諮詢、培訓課題項目開發、培訓方式創新等方面的研究,本著“政府引領,企業承建,資源共享,自治自律”的建設原則,學院計劃成立“河北省煤礦安全生產培訓研究中心”。開灤集團公司已經批准並以開總安字〔2018〕100號文上報河北省安監局備案。

——強化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診改工作穩步推進

學院建立了學院-系部-專業(課程)三級內部質量保證組織體系,成立了學院質量保證領導小組和質量保證委員會,負責內部質量保證的領導組織,制定學院及專業層面的質量保證政策,質量保證委員會下設質量管理辦公室,主任由教務處處長擔任,負責執行質量監控、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和考核性診斷制度建立與運行等工作;建立由系部主任擔任組長的系部質量保證工作組,負責本系部的質量管控;成立專業(課程)質量保證小組,負責專業、課程質量的自我診改。

制定了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與診改運行實施方案》,在“五縱五橫一平臺”為基本框架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下,形成“3551,質量驅動”的診改工作機制,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螺旋上升。明確“五體系一文化”的指導思想即以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為指導,通過確定目標體系,完善標準體系和制度體系,建立實施體系,形成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學院特色質量文化建設。在教學和教學管理實踐中,積極貫徹診改理念。持續推進三階段、三層次,四職能、五到位的“3345”全方位PDCA+創新的教學管理模式。

以點帶面開展了5個重點骨幹專業診改工作,撰寫專業整改報告;在課程層面組織開展課改課程診改研討會。每月對網絡教學平臺中所產生的課程數據進行分析,針對教學信息化過程中出現的資源不足問題、管理環節缺失問題、作業留設不足等問題分析原因,進行整改。在師資隊伍建設層面充分發揮青果教務系統和超星網絡教學平臺數據採集功能,對教師結對子、企業實踐和聽評課情況實施在線監控管理,實時採集相關數據。

進入新世紀近二十年來,學院經歷了從成人高校改製為普通高職院校,從普通高職院校發展成為河北省省級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備選院校、河北省新能源職教集團牽頭院校的歷程。回望走過的路,無論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學院作為“全國煤炭系統和京津冀區域有影響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企業員工素質培訓基地、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應用基地”的使命和功能沒有變、為開灤集團公司和地方社會經濟建設服務的初心沒有變。把握機遇,順勢而為,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辦好為開灤集團公司和地方社會經濟建設服務的職業教育、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今年花勝去年紅,料得明年花更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春天已經來到。奮進的征程已經起航我們堅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學院將搶抓機遇,順勢而為,充分發揮企辦院校辦學優勢,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大潮中戮力前行,挺立濤頭,書寫建設特色高職院校大寫意到工筆畫的精彩,實現學院發展從高原到高峰的攀登,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描繪出企辦院校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壯大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