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的前世今生

北京是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一個壯麗的文化奇觀。那古老的街巷是城市的脈絡,由四合院比鄰組成的街道永遠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恰似棋盤。人們稱條條街道“衚衕”,至今已有700年以上的歷史。北京胡同的形成是隨著北京城的形成而變化、發展演進的。

北京胡同的前世今生

元代自1267年至1276年經歷九年建成了一座為今天北京市區奠定了基礎的元大都城。元大都城城裡的街道都有明確的規定,大街寬二十四(約36米),小街寬12步(約18.6米),衚衕寬6步(約9.3米)。

北京胡同的前世今生

“衚衕”這個詞元代就有了,這兩個字原是蒙古語的譯音。據專家考證,“衚衕”兩字源於蒙古語,是水井之意“衚衕”,有水井的地方為居民聚集之地。還有元代《經世大典》內有“火弄”一詞,也是衚衕之意。在原雜劇《單刀會》中也有“殺出一條血衚衕來”的詞。由此可見,“衚衕”在元代已經成了常見之詞,元大都有11個城門,衚衕達400餘條,如磚塔衚衕,菜廠衚衕,沙拉衚衕等均是元代的街名,今天還是這樣稱呼它們的。

北京胡同的前世今生

明滅元后,在元大都基礎上重建了宮殿和街道,又有了內外城之分。內城的主要建築,南起正陽門,北至地安門,最北至鍾、鼓二樓,為中軸線。東、西兩邊又形成與中軸線平行的南北大街。橫向的衚衕是在主幹的基礎上按規格所建。外城的街巷分佈,也以中軸線為主幹,前門大街為界,衚衕貫穿其東西。此時在北京分36坊,衚衕增至1170條。

北京胡同的前世今生

清朝建立後,定都北京,皇宮、城池、街巷沿襲明制,改成京師。街巷增擴,但總體佈局無大的變化,內城衚衕增至1477條,加上外城的600條,共計2077條。辛亥革命之後,北京的衚衕又有所增加,至解放前,已增至3200條。新中國建立以後北京的城市建設迅速發展,又有了新的居民區,至20世紀60年代地圖上所標註的衚衕多達5000餘條。

北京胡同的前世今生

北京城衚衕的命名是很有講究的,也是一門獨特的學問,其內容甚是豐富。有以典型建築或遺址命名的,如黃寺大街,國子監街,東廠衚衕,貢院頭條,二條等衚衕,有以歷史上的名人命名的,如文丞相衚衕,李閣老胡同,廣寧伯衚衕,石駙馬大街,趙登禹路,張自忠路等等,

北京胡同的前世今生

也有以商業故地或商品名稱來命名的,如燈市口大街,因為明朝時這裡是燈市而留下此街名,菸袋斜街,是因為清代至民國,直到解放後,此處有多家賣菸袋的商店,街的形狀又有些斜,很自然的定名為菸袋斜街了,花式上頭條下頭條等衚衕,也是因為此地層賣鮮花和手工做的絹花紙花而出名,後來留下了衚衕名。

北京胡同的前世今生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深入,北京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衚衕在不斷減少,為了使衚衕這一北京古老獨特的建築和民俗文化現象延續下去,政府將城區內有特色的衚衕確定為歷史文化保護地區,這對保護古都風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衚衕遊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旅遊新項目,深受各界人士及海外遊客的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