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助力脱贫攻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山西省委、忻州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力冲刺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9年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按照静乐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脱贫摘帽“百日决战”工作方案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照“军令状”承诺事项和《静乐县2019年脱贫摘帽实施方案》承担的具体任务,静乐县水利局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2019年工程实施情况

静乐县2019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为巩固提升工程,都是在安全的基础上对水量、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的巩固提升。实施的饮水安全工程涉及14个乡镇95个村(新建备用水源36处,新建蓄水池20处,更换管道51处,提升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3处),在全局人员齐心协力,恪尽职守的努力下工程于8月底全部竣工,受益人口达4407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22人)。工程总投资2289万元,完成投资228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61万元,省级资金268万元,市级资金60万元,县级扶贫整合资金1000万元。

二、工作成效

1、明确建设任务、保障脱贫攻坚

今年是静乐县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年初,该局就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全县14个乡镇,对全县的饮水安全状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并结合去年调查摸底的情况,做到了底清数明,有的放矢。在深入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制定了解决方案。对季节性缺水的村庄,通过打井、新建水源作为备用水源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提升供水水量;对冬季管道易冻和部分村管道老化的问题,通过更换管道来提高供水保证率;对入户较为困难且取水距离远的问题,通过增设供水点来提升方便程度,同时建立了贫困人口农村饮水安全台账。

2、开展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水质,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2019年该局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及自然村的管网末梢水均进行了检测。检测分为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检测和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委托具有CMA资质的检测公司检测,共检测水样718份,覆盖了全县所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3、落实维修养护经费、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2019年该局共落实维修养护经费136万元,实施39个村的维修工程,其中省级以上维修养护资金69万元,市级维修养护资金17万元,静乐县财政局以《关于批复2019年度部门预算的通知》(静财字【2019】12号)文件安排维修养护经费50万元,以全县农村人口13.8万计算,市县两级落实维修养护资金达到人均4.86元,超过省水利厅规定的人均3元标准。

4、修订出台新的运行管理办法、确保工程健康运行

农村饮水运行管护工作的核心是“怎么管,谁来管”,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该局做了大量的工作,2017年根据水利部等五部委文件要求,于同年9月出台了《静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按照“谁受益、谁管理、有偿供水、以水养水”的原则,明确了“乡(镇)、村两级履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主体责任”。

2019年,该局根据《水利部关于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通知》《山西省水利厅关于建立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工作的通知》,以及《山西省水利厅关于加快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系“三个责任”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时间节点,对全县14处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制作了“三个责任”公示牌,全部安装到位,接受群众的监督。2019年11月根据《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静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印发静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从工程运行、水价核定、水费收缴、水价补贴、维修养护等方面再一次修订出台了新的运行管理办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饮水工作的需要。

5、做好水价核定、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提倡水资源有偿使用,促进节约用水,该局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的通知》以及山西省水利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全县实际, 遵照“补偿成本、保本微利、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对该县十四个千人以上供水工程进行水价核定。

6、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

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重要内容,是事关民生福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按照省水利厅《全省农村饮水问题排查工作方案》的安排部署,该局组织相关人员,于今年8月10日-8月30日,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逐村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组对照饮水安全评价准则的四项指标,通过认真入村排查,现场查看工程运行情况,随机入户走访了解村民饮水状况,清楚的掌握了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累计填写村级调查表349份、入户调查表11115份,群众满意度调查表1415份,群众满意达到100%,拍摄反映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情况和供水设施现状的图片2800张。摸清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做到了底清数明。

排查活动开展期间,该局还在静乐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公布了农村饮水安全分管领导及项目负责人的电话,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建立了应急预案,确保农村饮水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7、狠抓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长效运行,该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督导组,按照局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一般工作人员包村的模式,对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回头看”活动,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2019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监理制。为了监督工程质量,在工程实施时还成立以纪检组、工程技术人员、受益群众组成的巡回监督小组,对工程进行流动监管。每个村确定专人现场跟班进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可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阅。

8、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为了有效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进一步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便于上级部门对该局工作进展的掌握和指导,该局坚持及时准确的进行日常月报和相关工作的报送。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强化工程运行管理、促进设施高效配置和使用、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我们坚持及时、真实、客观的原则,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填报了行业概况、到行政村现状、集中供水工程现状、项目管理情况及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运行情况。

9、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政策知晓度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作为“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中的重点工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每个村饮水达到安全标准,为了使工程在全县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深入人心,提升群众满意度,助力脱贫攻坚。我县通过电视访谈、微信公众号、发放宣传单等途径进行了大力的宣传,同时把相关音像资料存入优盘发放到每个乡镇,在乡镇例会上播放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都能准确了解掌握政策,确保政策深入人心,有力的促进了农村饮水工程真正的成为民心工程。

10、高度重视,认真整改,措施到位

神峪沟乡温家坪村位于神峪沟乡东南部,是2018年脱贫退出村。在2018年市级交叉脱贫检查中,有村民反映该村存在季节性缺水现象。该局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到村了解情况,该村现有水源稍有欠缺。为了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我局及时制定了解决方案,新建了补充水源。新水源供水量达到了5m/h,完全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