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供給側改革下的鋼鐵雄心

世界鋼鐵協會上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6月的全球粗鋼產量較上年同期增加4.9%至9.2506億噸,創歷史新高。其中,佔全球粗鋼產量一半的中國增加9.9%,達到4.9216億噸,同樣超出歷史水平。全球的鋼鐵市場以美國加徵關稅為導火索被“割裂”,並陷入供給過剩的狀態。全球粗鋼產量增產,而關上市場大門的美國則由於進口鋼材減少,美國國內鋼鐵企業一度實施增產,但生產價格高又使內需低迷。包括土耳其、俄羅斯、日本等鋼鐵生產和消費主要國家都在收緊。

一口斷言供給大於需求或許有點早。因為對於鋼鐵行業來說,世界市場的需求主流。雖然中國粗鋼的產能已經飽和,但是精加工鋼鐵產能水平遠不及世界領先水平。原來鋼鐵企業依靠資源成本優勢,以簡單加工的初級產品面對市場競爭,現已毫無優勢可言。面對嚴峻的市場情形,國家推動實施“供給側改革”,是一種積極的信號。但對鋼鐵企業而言,供給側,怎麼改?

產業轉型升級基金的積極探索

2017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主席辦公會決定設立自治區產業轉型升級基金,2018年初,自治區通過公開招標程序選定雷石作為基金的管理人,2019年10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產業轉型升級基金正式封閉,總規模300億,首期規模50億。內蒙古自治區國資委設立產業轉型升級基金推動區內產業技術改革轉型的運動,給出了一個各方面都認可的範本。

這個範本的價值在於:其一,新的資本運作模式。政府原來以引導基金主流運作模式中(政府出錢,並不參與後續的資金操作細節管理)轉變為基金管理人的引入模式(自治區政府採取招投標的管理模式,國資委並不參與)。在經過招投標程序之後,中標的市場化投資機構雷石投資與引導基金髮起方內蒙古國資運營公司共同作為基金管理人,雷石投資負責用市場化手段運營自治區的這筆資金,國資運營公司則作為監管方確認過程合法合規。這種國資和市場化機構合作,共同管理基金的模式,在國內政府引導基金中尚屬先例。在這種國家監管,市場運作的模式下,錢不僅僅提供給企業,還需要指導企業怎麼用,如何改變自己,對資金的去向負責,讓企業學會適應金融資本對資金精細管理的規範,從內部增強其自身競爭力。

其二,“放水引魚”的運作手法經受住現實考驗。國資委出資建立的轉型升級基金共計50億元,通過市場化運作,吸引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配資,最終將形成300億元基金規模。在2018年初,隨著《資管新規》出臺,在原有資金募集模式大多被卡斷的情形下,雷石投資作為基金管理人轉換思路,改變以往企業通過自治區額外擔保才能獲得資金援助的傳統做法,以市場化的方式,由基金管理人主持的市場化機構公開募資,按照金融運作規則全程監控資本流動,使資金使用安全透明,保護投資方未來收益優先權,一切都按照現代化金融市場規則運營。這種做法在新規下合法有效撬動了市場外部資金,達成鯰魚激活鯉魚群的活力效應。從而也打開了合法有效將資本導入有價值企業的通道。

包頭鋼鐵的轉型攻堅路

包頭鋼鐵是一家歷史悠久,榮譽滿身的老牌國企。作為西北五省最大的鋼鐵企業,作為中國最大的優質鐵礦和世界最大稀土複合礦,包鋼一直是支撐中國工業生產騰飛的重要基石。世易時移,鋼鐵產量不再是制約中國工業發展的瓶頸,新技術,新產品成了當務之急,這家曾經輝煌的企業也陷入了長期低迷,連續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4.01%。2017年包鋼出現了33億元的虧損,總體資產負債率達到80%,其中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佔50%以上,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如何盤活資產,實現集團轉型升級成為領導者的心頭重壓。

早在2014年,包鋼集團就決定將現有的稀土、煤炭、鉬等資源逐步注入到包鋼股份。包鋼股份將轉型為新型技術資源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稀土鋼複合產品供應商。公司積極開展“新體系業務板塊,增加國際先進大型機械設備的固定資產投入,投資在建項目包括冷軋工程、綜合料場工程、鐵路接軌及工廠站、新建500萬噸帶式球團生產線工程等項目。

但是由於轉型高企的負債和財務費用,尤其是短期負債佔比較高的不合理負債結構,轉型之路面臨巨大的生產經營困難,在傳統的信貸運營模式下,留給包鋼的掙扎運營空間非常小。來自於自治區產業引導基金的這筆錢,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對於包鋼而言,是名副其實的雪中送炭。

國內面臨債務和產品升級考驗的鋼鐵企業不止包鋼,本鋼、鞍鋼、山鋼等企業同樣面臨著轉型,在金融領域的運作改革甚至早於包鋼。包鋼跨越危機的路途並不簡單。雷石基金團隊入駐包鋼集團後發現,企業所承擔的債務已經接近總資產的80%。債務問題非常複雜,即有內部競爭,也有相互擔保帶來的債務關聯,使得一家單位出現問題,很快將危機蔓延到所有兄弟單位,導致整體流動性僵化。

“包鋼集團歷史悠久,企業體量很大。近幾年由於經營戰略的原因,造成短期內負債快速上升。包鋼集團不僅牽扯了很多金融機構,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等。同時還有上游大量的供應商以及企業職工,處置稍有不慎,將會對自治區的金融體系乃至社會穩定造成影響”包鋼集團公司組織體系複雜,集團公司以及各級子公司、子子公司等大部分都涉及到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相互之間的資金拆借以及相互擔保的問題,涉及的金融機構多,利益複雜,所以方案平衡的利益多。

自治區產業轉型引導基金選擇包鋼,理由很明確,它的技術實力和歷史業績都足夠強。但包鋼走到這一步,如果不先解決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那麼簡單給錢一定沒用。畢竟包鋼揹負的資金壓力,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信貸包袱。真正的考驗來自於“錢怎麼用”。按照傳統思維,包鋼作為國有企業對於“扶持引導基金”的認知存在誤差,把“政府扶持引導基金”看做銀行貸款,“你何必操心我們怎麼用錢?到時候我們還錢就是”。但這不是貸款,而是國有資金在市場化金融管理機構主持管理的資本,怎麼用錢,才是真正需要追究的細節。畢竟內部資金拆借、擔保帶來的教訓已經很慘痛,不能再對資金的走向放任自流。合作之初,入駐考察的資本管理人雷石投資與包鋼就此產生了很多分歧,這種分歧無關對錯,是兩種不同管理思維的碰撞。為此雷石投資管理團隊用了一年時間,花費大量精力,為包鋼集團整體普及推廣市場化資本運營管理的經驗,幫助包鋼適應扶持引導基金的規則,其中細節涉及機構重組,權責掛鉤等諸多事項。在資金到位之前,讓包鋼集團學會擺脫既有思維陷阱,在新規則環境下用錢。

面對複雜局面,雷石投資在對包鋼集團相關企業進行了仔細的摸底之後,量體裁衣,先後設計了“定增方案”、“優先股方案”等多套實施方案。2018年初,報經自治區國資委審核後,交由包鋼集團選擇,最終包鋼按照自身實際情況,決定採用最佳的債轉股實施方案。

包钢:供给侧改革下的钢铁雄心

2018年年底,包鋼集團債權人委員會總行級工作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這次會議上,包鋼與部分債權銀行以及戰略投資者簽署了債轉股框架協議。

2019年10月9日,包鋼集團,包鋼股份、包鋼金屬公司與蒙誠雷石代表簽署了正式協議,自治區副主席包鋼與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也同時出席了簽字儀式。至此,雷石投資管理的內蒙古產業轉型升級基金對包鋼投資20億元正式落地,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在內的五大行以及國內知名資產管理公司跟隨共同出資,使得整個項目在期限內成功募集資金總共83.77億。

內蒙古自治區的5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價值就在於此,通過國家出資,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幫助重點企業解決困難。其中的金融運作通過競標的民間金融機構來管理。最重要的是內蒙古國資委作為共同管理人,始終把握著競爭規則的底線,有效調動了社會資金,引入了現代市場金融運營手段的同時,保證了合法合規,讓資本和企業都在健康有序的軌道上運行。

所以說,這是一次帶著枷鎖舞蹈的過程。不過,對於資本管理人之一的雷石投資來說,這不是困難最大的一次挑戰,在過去十二年中,雷石投資累計管理基金規模超過百億,尤為突出的就是政府服務能力,其中不乏財政部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深圳市引導基金、深圳市鯤鵬資本、深圳市龍崗區引導基金、南京市產業發展基金、南京市麒麟高新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廣州市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和廣州南沙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重點項目。

但內蒙古自治區的扶持引導基金項目依舊是雷石投資團隊記憶深刻的一次磨礪。不僅僅因為資金規模,企業傳統思維,還在於目前的金融監管規則的更新升級。包鋼轉型成功,證明國有資產的市場化金融運作,是解決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自治區政府的這一步棋,走對了。

引導基金的落定,不意味著包鋼變革任務的結束,對於雷石投資來說,這僅僅是開始。除了資金,雷石投資還計劃深入包鋼運營管理,從局外人的角度,在科學運營、提高經營效率等方面,向這家國家重點扶持企業積極提供有效的建議和規劃,幫助儘早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這一戰略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