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械知識,按照瞄準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標嗎?

在大多數人的常識中,槍械打靶按照瞄準器瞄準就能正中靶心。但是大家有沒有細想,按照槍械構造,準心軸線與槍管設計軸線不重合,子彈飛出後就應該在瞄準點下方,為什麼還能按照瞄準軸線還能正中目標?

那是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槍的瞄準線和槍管軸線是平行的,子彈落點絕對是在瞄準點下方,再結合初中物理知識大家都知道考慮子彈飛行受重力作用,當子彈飛出槍口之後,子彈憑慣性飛行,不再加速,豎直方向上又受到重力作用,同時還有空氣的阻力,那麼子彈的軌跡大致就是一個平拋運動。那麼對槍來說,意味著只要子彈一出槍口,就開始加速下墜,軌跡比瞄準線低,子彈肯定會落在瞄準點的下方,而且距離越遠,子彈落點還要更靠下方,這顯然打不中目標。瞄準並不能打中,難道要射手在瞄準射擊時候還要把槍口往上抬,且打得越遠抬得越高?所以怪不得神槍手那麼稀少(PS:開個玩笑,神槍手少可不是因為這個)。

槍械知識,按照瞄準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標嗎?

瞄準軸和槍管軸線

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是我們的眼睛欺騙了自己的心,先入為主的條件誤導了自己,我們靠肉眼判斷而得出槍的瞄準線和槍管軸線平行的結論是錯誤的,實際上兩者並不平行,具有小角度夾角,且隨著目標越遠,兩者之間的夾角還可以變得越來越大。所以在射擊的時候,假定視線瞄準軸是水平的,那麼槍管其實就是微微向上抬起的,子彈飛出槍口後的軌跡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拋物線。只不過這個微微抬起幅度很小,大家很難察覺,所以誤認為兩者平行。

槍械知識,按照瞄準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標嗎?

子彈軌跡和瞄準軸線圖

這張圖中,黑線是子彈的軌跡,紅線是瞄準軸線,也就是眼睛-照門-準星-目標的延長線。可以輕易看出,在這個圖中子彈和瞄準軸有兩處重合的地方,30m和200m處,即實際射擊情況,瞄準軸水平且和槍管夾角都滿足上圖,那麼子彈在30m和200m處落點就和瞄準位置重合,就可以實現準確瞄準射擊目標。眾所周知,射擊目標不可能永遠在30和200米距離上,實際戰場射擊目標距離不定,那麼槍如何保證在有效射程內射擊不同距離的目標,彈著點都落在瞄準點上,不偏高不偏低呢?從子彈拋射的軌跡可以想象得出,假設要射擊300米的目標,那麼槍口肯定要比圖中,也就是射擊200米目標時抬得更高一些,槍管和瞄準軸的夾角更大一些,讓子彈飛出槍口時上升角度更大一些,拋得遠一點,這樣等子彈落下時,正好在300米處與瞄準線交匯,射中瞄準點。如果要射擊100米目標,那就讓槍口上抬角度低一點,槍管和瞄準軸的夾角更小一些,子彈飛出去的軌跡上升角度小一些,拋得近一些,這樣子彈下落時在100米距離上就和瞄準線交匯,射中瞄準點。但是這個瞄準軸和槍管夾角調整總不可能讓射手憑感覺吧,如何能夠做到量化的呢?這就提到瞄準表尺。

槍械知識,按照瞄準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標嗎?

豎立標尺

槍械知識,按照瞄準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標嗎?

毛瑟步槍上的弧形表尺

機械瞄準標尺有豎立式和臥式,那麼瞄準表尺是怎樣工作的呢?上面我們已經說明只要調整槍管和瞄準軸的夾角大小,讓子彈飛出槍口時上升角度合適,拋物線合適,這樣等子彈落下時,正好在相應距離處與瞄準線交匯,射中瞄準點。簡單來說就是假如以水平線作為參考並調整瞄準軸始終水平,照門-準星-目標始終水平,那麼能調整槍管和瞄準軸夾角的方法就是調整槍管向上的傾斜度,那麼照門和槍械相對位置就相應變化。而槍管是固定住的,唯一能調整的瞄準軸,只要依據槍械有效射程,製造出最大高度照門,通過計算和大量實戰設計修正設計不同距離對應照門瞄準高度位置並製作刻度標尺。然後通過相應標尺高度的照門瞄準目標射擊,就能命中目標了。

槍械知識,按照瞄準器打真的能打中目標嗎?

基本的原理就是這樣,不同的瞄準器(鏡)都是和上述通過調整瞄準軸和槍管的夾角達到兩者重合的方式一樣。所以,所以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上來,只要準確調準槍械瞄準器(鏡),按照瞄準器打就能準確命中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