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上鎮:大山深處發“羊財”

泉上鎮:大山深處發“羊財”


●本報寧化記者站 賴全平 文/圖
  臨近年底,找黃木生買羊的人多起來了。他在山上放養的黃山羊,很受歡迎,每頭羊能賣近2000元。
  黃木生是寧化泉上鎮聯群村貧困戶。聯群村地處偏遠,距寧化縣城50多公里,毗鄰清流縣,植被茂盛,通村公路蜿蜒而過,非常適合牛羊放養。黃木生今年62歲,妻子智障,八旬老母體弱多病,多年前全家僅靠他打零工掙錢維持,供女兒念大學,生活極度貧困。2013年春,他利用當地山林多、草料足的資源優勢,從朋友吳志剛手中領養了6頭黃山羊,當起了“羊倌”,沒想到第二年就繁殖到了14頭。
  黃木生自學養羊技術,向當地養殖戶虛心求教,邊實踐邊總結經驗。如今,他不僅學會了放養、防疫、治病、育肥等飼養技術,還掌握瞭如何提高產羔率等技能,成了遠近聞名的養羊能手。“看羊的神態,聽羊的叫聲,我就能判斷羊是否得病,初步判斷羊得了什麼病,要用什麼藥。”黃木生坦承,他小學都沒念完,養羊經驗全是實踐中摸索出來的。
  “黃山羊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只要將羊趕到山上放養,不需要喂飼料,養殖成本低。”黃木生坦言,純生態放養能提高羊群的野性,肉質有保證,深受消費者喜愛。


  只要不是雨雪天,每天上午10點多,黃木生就與妻子李招妹一前一後地將150多頭黃山羊趕上山,讓羊群進山自由覓食。下午四五點鐘站在山下“咩、咩、咩”地叫喚,山羊就會結伴而歸。
  羊群一般以羊圈為中心,在方圓20公里內活動。遇上颳風下雨,羊群走散了,夫妻倆就漫山遍野地呼叫、尋找,遇到生病的羊羔就抱回來。遇上母羊生產,他們徹夜守候,細心照料。
  養羊是一門技術活,平時要注意做好羊舍消毒和山羊的防疫。最讓人傷腦筋的是,除了野豬會襲擊小羊羔外,還有人為的間接禍害。2017年上半年,羊無緣無故死了60多頭,損失7萬多元。黃木生懵了,當地獸醫也查不出病因、束手無策。通過長時間觀察,黃木生髮現,羊曾吃過通村公路邊的野草。原來,有的村民貪圖除草方便,竟沿路噴灑除草劑,以致新長出的嫩草帶毒,羊啃食毒草後慢性中毒而死。痛定思痛,黃木生後來主動提出為村民沿路劈草,以免羊群中毒。
  吃一塹,長一智。在扶貧幹部的結對幫扶下,黃木生重振旗鼓,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如今,他不僅養羊,還養殖了30多隻土雞和8頭黃牛,年收入超過5萬元,早已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黃木生收集的羊糞,也成了當地農民的“香餑餑”。“把羊糞發酵成有機肥,賣給村民種植果蔬,果蔬產量高、質量好。”黃木生說,每年出售羊糞能增加近6000元的額外收入,還常常供不應求。

  近年來,泉上鎮立足山多地少的特點,積極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帶動山羊養殖業發展,養殖山羊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新亮點。看到黃木生養羊走上脫貧路,遠近村民紛紛上門求教。他無償地將技術傳授給對方,有時還為經濟困難的村民免費提供羊種。如今,黃木生的女兒已大學畢業,在廈門工作。在當地政府幫助下,黃木生一家搬進新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