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海面上突現三隻“玉淨瓶”!它到底是什麼?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 通訊員 姚弘 曹家華

湛藍的海面上,三隻“玉淨瓶”豎立正中,大小船舶穿梭而過,構成一幅靈動的畫面。

东海海面上突现三只“玉净瓶”!它到底是什么?

昨天(12月18日),在建的浙江交通集團寧波舟山港主通道舟岱大橋完成了一項重要的節點。伴隨著主通航孔橋ZT3#主塔最後一個節段澆築完成,順利實現封頂,標誌著國內最大跨徑三塔跨海斜拉橋主塔施工全部完成。接下來,建設團隊將開始進行主通道航孔橋的鋼箱梁吊裝等工作,確保2020年臺風季到來前完成大橋合攏。

东海海面上突现三只“玉净瓶”!它到底是什么?

目前在建的浙江交通集團寧波舟山港主通道項目由富翅門大橋、舟岱大橋和魚山大橋三部分組成。全長36.777公里,批覆總概算163.24億元。它與甬舟高速相連接,連島工程跨越8個島嶼,總里程達到83km,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連島高速公路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跨海橋樑群。它的建成通車將進一步提升世界第一大港的航運能力,同時也是規劃的長三角一體化重要交通工程“滬舟甬跨海通道”的組成部分,將為舟山寧波更好的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东海海面上突现三只“玉净瓶”!它到底是什么?

而此次實現主塔封頂的舟岱大橋連接舟山本島和岱山島的,是寧波舟山港的交通配套設施,舟岱大橋主通航孔橋共計3個主塔,採用鑽石型塔身,由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和下橫樑組成。三座主塔總高度相同,均為180米。它的總體造型設計為空間曲線形塔身,形似“玉淨瓶”。

然而,要把三隻“玉淨瓶”安放在海面上,卻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

舟岱大橋獨特的塔身造型,典型的海洋性環境,繁忙的通航水域和複雜的海底纜線環境,均給主塔施工帶來了巨大挑戰。“塔座和索塔實心段處於浪濺區,受海水漲落潮侵蝕頻繁,結構耐久性要求高,質量控制難度其實非常大。”工程建設人員介紹,施工區航道繁忙,尤其主通航孔橋為萬噸級通航孔,來往船舶頻繁、撞擊力大,給施工船舶與海上平臺帶來極大風險。此外,惡劣的天氣環境也時刻影響施工。“從去年10月29日開始施工以來,我們先後經歷兩個季風期和一個颱風期,今年僅颱風就遭遇了5次,季風期長期出現超過6級大風,不斷造成間隙性停工,年有效作業時間只有210天。”

就是在這樣多重困難下,舟岱大橋主塔還是提前完成了封頂。要知道,主通航孔橋是舟岱大橋關鍵控制性工程,索塔封頂這一重要節點的提前完成,奠定了大橋總體建設進度目標如期實現的基礎。

目前寧波舟山港主通道的魚山大橋、富翅門大橋已建成通車,舟岱大橋建設進度過半,計劃於2021年底全線建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