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數載終進大學,最終卻越混越差,農村大學生出路何在?

文|小派


雖然現在很多人稱大學生已經氾濫到極點,但是誰也不能否認的是,在國內某些偏遠地區的農村,孩子們考上大學依然是一種奢望,但是好在農村的孩子都非常努力,他們也知道唯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所以夜以繼日,努力學習,寒窗數載之後,終於進入了自己的理想大學,當上了一名名副其實的大學生。

可就當他們剛準備發力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又一次被同齡人甩在了身後。後勁不足,越混越差成了農村大多數出來大學生的標配,很多人在考上大學之初都會想著翻身,可是到最後也只是碌碌無為,最終回到老家。

寒窗數載終進大學,最終卻越混越差,農村大學生出路何在?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混得很差呢?他們在成長進步的道路上到底缺乏了什麼?農村大學的出路到底在哪裡呢?

其實啊,從選學校選專業的第一步開始,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差距就已經開始拉開了。小編自己就是農村的,在當時我們鎮上高考時報志願目光只會著眼於省內的大學,而且往往只會報單一的專業,思維與眼界的狹窄讓我們無法去思考更多,也無法踏出第一步,很多專業我們真的是聽都沒有聽過,更別說去報考了。

寒窗數載終進大學,最終卻越混越差,農村大學生出路何在?

第二就是內心的自信。如果大家在學校裡有所觀察,就會發現大多數城市的學生在閱歷以及自信上真的是完爆了農村的學生,看著他們在人群中亮眼發光,在運動會上揮灑汗水,雖然很羨慕,但是如果讓自己去做的話,那說的不好聽可能就是會讓人看笑話。

第三就是家庭環境與資源。“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這句話並不只是說說而已,在大學,你會看到各種形形色色的隱形富豪,他們用著你用不起的東西,學著你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拿證書,不能說我們大學生活費出不起,只是我們除了要養活自身以外基本上就沒有多餘的資金在其餘事情上支出了。

寒窗數載終進大學,最終卻越混越差,農村大學生出路何在?

大學的交換項目想去嗎?要錢;寒暑假的出國研修想去嗎?要錢;各類證書拿下來鍍金想要嗎?也要錢;全國各地的大會項目想參加嗎?都需要錢...

正如有一句話所說:“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資源與環境會使農村學生捉襟見肘。在共同畢業之後,城市的學生不需要操心住處,也可以有著更好的去處,而農村的學生就必須要為著自己在這座城市生存下去而努力奮鬥,減輕家庭負擔,贍養父母是很多農村學生的必經之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沈騰演過的《西虹市首富》,在意外得到了10億啟動資本後,沈騰飾演的王多魚本來想花光它,沒想到的是越花越多。雖然這種現象在現實中可能很難出現,但是也說明了一個道理:

寒窗數載終進大學,最終卻越混越差,農村大學生出路何在?

有資源的人擁有著更高的容錯率,就算走錯一步甚至踏進深淵,都有更大的手將他拽出來然後重新啟動,而沒資源的人只能做更保險的選擇,他們不敢也不能拼,踏錯一步或許就是永不翻身的結局

寒窗數載終進大學,最終卻越混越差,農村大學生出路何在?

但是,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是每一個人都不會成功,農村考上大學的學生可以說都是潛力股,不需要過多的去苛求自己,有的人生在羅馬是我們所改變不了的,家境的改變需要幾代人去完成,只要自己抓住機會,足夠努力,誰又能說你以後就一定會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