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眼里的差生,22岁当正教授,独立解开世界性难题,获百万奖金

老师眼里的差生是什么样的?大多数人心目中基本都有一个相似的答案,不管如何给差生定义,成绩不好必然是差生的共同特征。

刘路从小就是老师眼里的差生。虽然他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但偏科现象极其严重。他对数学极感兴趣,尤其喜欢钻研各种数学难题。

但同样的,他其他科目非常差,语文,英语一直在及格线附近晃悠,一不小心就会亮起红灯。这也导致他总体成绩相当不理想。

到了初中,这种现象依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变。他妈妈和老师沟通时,老师惋惜地告诉他,这孩子其实挺努力的,就是天资差了点。尽管老师说得非常委婉,但也基本给他定了性。


老师眼里的差生,22岁当正教授,独立解开世界性难题,获百万奖金

l 运气“爆棚”,考入了中南大学

一直到了初三,刘路的成绩也没有任何的起色。老师基本已经放弃,家长也认命了。但他们并不知道刘路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早在初一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自学数论了。

或许刘路潜意识里知道,如果考不上大学,即使他对数学再感兴趣,也很难出头,而要考上大学,第一步就是要进一个好的高中。

于是他分出精力,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于是在别人眼里,他运气“爆棚”,考入了重点中学。

在高中,同样因为他痴迷数学,其他科目成绩相当一般,好在总算维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准上,高考再次运气“爆棚”,进入了中南大学。


老师眼里的差生,22岁当正教授,独立解开世界性难题,获百万奖金

l 征服数学世界难题“西塔潘猜想”

刘路就读的是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进入大学后,他对数学的兴趣更大了。基本上每天都会泡在图书馆里,啃那些全英语数学书籍。

到了大二,他开始研究数理逻辑,这是研究数论必经的一个过程。他大学的数学老师也看出他的兴趣,给予了他不少的指导。

数学是一门奇妙的学科,没有灵感,可能一辈子都卡在一个地方,而一旦有了灵感,苦思冥想的问题就像窗户纸被捅破一样,豁然开朗。

得益于平时积累和思考,在大三的那年,刘路忽然来了灵感,他证明了“西塔潘猜想”,并把论文投给了数理方面的权威《符号逻辑杂志》。


老师眼里的差生,22岁当正教授,独立解开世界性难题,获百万奖金

l 荣誉接踵而至,22岁成为最年轻的教授

2010年,中南大学宣布该校学生刘路证明了“西塔潘猜想”,其论文"RT_2^2 does not imply WKL_0",发表在《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2012年第二期609-602页。为此,中南大学奖励刘路人民币100万元。

芝加哥大学的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看到论文后给他写信:“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


老师眼里的差生,22岁当正教授,独立解开世界性难题,获百万奖金

2011年9月16日,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他应邀出席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并作了40分钟报告。

2011年10月,中科院李邦河等3名院士分别向教育部写信推荐,请予破格录取刘路为研究生。

2012年3月20日,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读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他也因此成为我国最年轻的正教授。


老师眼里的差生,22岁当正教授,独立解开世界性难题,获百万奖金

刘路的成功绝非偶然,他标准地诠释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厚积薄发这两个概念。因为他从小痴迷数学,这导致他对数学方面的知识有无限的兴趣。

比如在初中就开始学习数论,那些初等数论中的整除理论、同余理论、连分数理论像等知识点极其枯燥乏味,他却能看得津津有味。

在大学,他一头扎在图书馆里,用心研读各种英语数学书籍,正是他这些年的不断积累,才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即使他最后没有能够证明“西塔潘猜想”,但也大概率在数学的其他方面有一定的建树,差别仅在于成果的大小而已。


老师眼里的差生,22岁当正教授,独立解开世界性难题,获百万奖金

但在另外一个方面,也必须看到刘路对自己的成长道路也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即使他对数学再痴迷,也必须保证其他科目不拖后腿,大学是他成功的起点。

明白自己要走什么路,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并坚定地走下去,这样的人最后大概率是会走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