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企“毁坏”的中年人

  前一天的惠利还在畅想未来计划,明天就收到了公司的邮件:一个和他同时进公司的经理因为个人身体原因,主动辞职。其实惠利知道,这是公司嫌弃他年纪大,薪资高给辞掉了。这位同事进取心强,能吃苦,以为以后还能VP,结果VP还没有当上就成了4050成员,需要再就业。


被外企“毁坏”的中年人


  惠利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名牌大学毕业的他过五关斩六将才进入这家大型外企做管理培训生。在外企在中国的黄金十年中,惠利满世界出差,住五星级酒店,出席各种高级论坛,还一路升迁到了部门经理。惠利认为自己正在走在胜利的道路上,但现实还是给惠利一个沉重的打击,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仿佛一夜之间,外企在中国生存艰难。硬盘巨头希捷宣布关停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苏州工厂,甲骨文被曝裁减200多个北京研发岗位,而通用电气则关闭了上海技术中心。

  而这对在外企工作的普通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每年看着企业的同事上台领五年十年的长期服务奖,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公司的一员,但温馨只是假象,一旦企业运营出现问题,资本就会露出本来面目。

  年轻的时候,你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为你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光鲜的环境。你老了,你就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成本,不是被缩减,就是被优化。

  而中年的外企人,薪资高,外面机会少,除了耗着,别无他法。


被外企“毁坏”的中年人


  一个在外企工作多年的高管,他的能力已经被公司结构化了,在熟悉的体系中,他可以游刃有余,若一旦离开这个环境,他们就会发现,多年的积累根本排不上用场。

  他们身上的光环并非来自真正实力,而是平台的威力。

  他们熬夜开电话会议,经常出差,努力工作,专业知识头头是道,但真正想离开外企才发现,自己好像什么也不会。

  其实外企的成功,要么是特别聪明会交际,要么就是敢拼业绩高。随着年龄的增高,很多人工作精力就会逐渐下降。而我们在外企苦苦追寻的能力只是如何更快地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如何摆脱部门掣肘,甚至是汇报技巧,政治斗争。这些都是为大企业复杂的组织架构而设置的。

  如果来到一家扁平的公司,这些技能就没有任何作用。外企喜欢用很多的会议流程将人框死,而民企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任务。所以,在这里,外企善于甩锅的优点反而成了弱势。

  在外企工作会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准时下班,假期多,薪资福利不差,不用回复邮件,这样的公司比国内企业要舒服很多,但这也会让这些人形成一种依赖,由奢入俭难,如果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外企的工作氛围,就像温水里的青蛙,最后跳都跳不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