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ETF成交額創新高,達19億元

證券ETF成交額創新高,達19億元

今日A股強勢上攻,三大股指都創出階段新高,量能也有搶眼的表現。

兩市開盤漲跌不一,臨近上午收盤,金融板塊集體發力,推動大盤強勢上行,一舉站上3000點。午後,證券、銀行等權重板塊繼續飆升,三大股指逼空上漲,個股迎來普漲格局。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收盤漲1.27%,收復3000點,錄得三連升並創三個月新高;深證成指漲1.45%報10306.03點,續創8個月新高;創業板指漲1.2%站上1800點,創出一年半新高。

量能方面,今日兩市成交額超過7500億元,量能再度刷新三個月以來最高。如果後續市場情緒保持熱烈,成交額能夠穩定在6000億元以上,甚至繼續提升,那麼將有希望展開一輪整體性的行情

今天的市場上,金融板塊是絕對的焦點,而其中的證券行業更是耀眼。繼前兩天大漲後,證券ETF(512880)今天再度上漲3.10%,盤中最高漲幅接近6%。短短三天之內,漲幅就接近9%,成交額也一舉躍升至18.9億元,四捨五入19億元的量級,創了上市以來的新高。

證券ETF成交額創新高,達19億元

為什麼是證券板塊率先發動呢?

上週五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加上英國大選塵埃落定、脫歐形勢明朗,這些因素都在助力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我們在昨天的文章裡提到,春季行情似乎已經提前啟動了。

當市場行情轉暖的時候,證券公司無論是經濟業務、投行業務亦或是自營業務的業績都能得到極大的改善,股價的表現由於高貝塔的特性上升的也會更為迅猛一些。所以,作為“春季行情”的先鋒,行情啟動之際,證券板塊往往會被嗅覺靈敏的資金率先佈局,從11月份的持續淨流入(《11月以來,證券ETF日均淨買入8800萬份!!!》和昨天證券ETF(512880)4.76億份的巨量申購或許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持續關注證券ETF(512880),也可以看看我們此前推薦關注證券ETF的理由(《是時候佈局證券ETF了?》)。


在這裡還要提一下近階段飛漲的半導體50ETF(512760),飛久了也可能會累,需要休息一下,如後期遇調整,記得分批進場哦。想要詳細瞭解2020年半導體行業投資機會的朋友請點擊閱讀《白金分析師趙曉光+國泰基金梁杏:2020年半導體投資機會有多棒?》。


除了量價齊飛的證券板塊之外,北向資金近期的堅定加倉也十分引人注目。

證券ETF成交額創新高,達19億元

在MSCI史上最大單次擴容落地之後,MSCI指數在A股市場的擴容計劃將暫時告一段落。市場曾經擔心步入指數擴容空窗期後,外資流入將會面臨停滯,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截至今天,北上資金已經連續24個交易日都處於流入狀態,僅僅今天一天就又鉅額淨流入了88億元。

這背後到底是誰在增持,又會不會突然就跑路?

根據國盛證券策略團隊的分析,11月以來,北上流入資金大多仍屬於長線配置型資金。說到這裡有的小夥伴可能會困惑,一直以來,外資不就是長線資金的代名詞麼。非也,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外資都叫長線資金,其中也存在著短線。他們可能是宏觀對沖、可能偏量化、甚至可能是追漲殺跌的“洋遊資”。這些都是外資中的交易盤,通常託管在外資投行,也就是券商裡。

根據國盛策略團隊的最新數據統計,雖然11月以來陸股通前100大標的中,獲淨增持個股的交易盤略有提升,但是基本維持著交易、配置的比例3/7開。這也就是說,近期大部分入場資金仍然以長線配置盤為主。

證券ETF成交額創新高,達19億元

此外,根據北上重倉股持股分佈,可以看到下半年以來配置盤和交易盤佔比大體保持穩定。這也就是說,近期北上流入資金大多仍屬於長線配置型資金,這與年初北上交易盤佔比明顯增加形成鮮明對比。這個現象也就意味著,後市或許不必過度擔心外資會大進大出。

證券ETF成交額創新高,達19億元

12月份剛剛過半,北上資金就已經買入了500多億。從當前趨勢來看,加倉步伐仍然未見減緩,12月份的淨流入有望創出年度新高。像這樣的長線資金持續流入,對整個大盤和像消費、金融、電子等北上資金青睞的行業板塊而言,都將形成有力的支撐。


今天就這樣,白了個白~

證券ETF成交額創新高,達19億元


風險提示: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無論是股票ETF/LOF/分級基金,都是屬於較高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的證券投資基金品種,其預期收益及預期風險水平高於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資產投資於科創板股票,會面臨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提請投資者注意。


文中提及個股短期業績僅供參考,不構成股票推薦,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您關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規定、提前做好風險測評,並根據您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與之相匹配的風險等級的基金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證券ETF成交額創新高,達19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