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如今的我們,穿梭在鋼鐵城市森林,與繁忙的生活短兵相接,工作的壓力常常讓人感到筋疲力盡、失望迷惘。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此時,不妨找個閒暇之日,來菜場逛一圈吧。這裡是城市的靈魂,你可以脫下往日鮮豔華麗的外衣,去感受生活柴米油鹽的原生本質。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曾經你嫌棄它過於簡單粗暴,“髒亂差”是長久的既定印象,如今蘇州有這樣一個地方,搖身一變,洗盡泥垢,重煥新生,它就是——雙塔市集。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在細巧秀雅的雙塔映襯下,伴著片片飄落的銀杏,此時的雙塔,溫婉浪漫。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從今天起,雙塔菜場正式更名為“雙塔市集 ”,帶著曾經的那份白髮蒼蒼的歲月印記,即將開啟又一段鬱鬱蔥蔥的錦繡年華。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時光荏苒,很多東西都會隨著歲月變遷湮沒漫漫歷史長河中,關於一座城市最為古樸的回憶,也常常伴著一代人的老去而銷聲匿跡。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助力城市創新治理 推動古城有機更新”,姑蘇區政府聯合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欄目組,邀請來自內建築、瀚清堂的建築及平面設計領域大咖和蘇州在地創意機構“看什麼策展”共同策劃設計共同合作,歷時近五個月,完成了這次對於雙塔市集的改造。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蘇州“雙塔”LOGO的藝術造型,

以蘇州花碼為靈感,將其用毛筆書寫後一一拆解,再而組合構建,以達到整齊劃一的視覺體系,加之紅章的樣式篆刻其間,獨特悠久便淋漓盡致地凸顯出來。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而將建築美學化為青磚灰瓦、飛簷翹角設計的“小食”二字,所承載的早已不單單是兒時的幸福回憶,更是文化的靈魂歸處。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改造後的雙塔市集,將一份歷史印記鐫刻在每個人心間,使一份情感訴求有了長久的定格和傳承。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沒有以往網紅菜場的浮誇,改造後的雙塔菜場我們看到的多是一份原木古香。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清晰的號碼指示牌對應著明確的品類:蔬菜、水果、冷凍、糧油、鮮肉、豆製品、牛肉、光雞、醬菜、水產、海鮮、生面、南北貨,還有雜貨、玉器和文創等。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蔬菜區和水果區,還是熟悉的那些老攤主,在售賣著今天早上新鮮購進的蔬果。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親切的寒暄,實惠的價格,一邊賣菜,一邊還說著:“現在環境變好了,每天賣菜的心情也很好!”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不過有攤主反映改造後的攤位有些偏高,尤其是冷凍區域的攤位,大家看產品有時都需要踮起腳尖。過於規整的格子狀設置,擺放菜品也不是很方便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不過,眼前碼得整整齊齊的菜品,光是看著就足夠令人心情愉悅:鮮紅多肉的辣椒、翠綠欲滴的青菜、油亮飽滿的茄子,金黃光亮的橙子,甜美多汁的葡萄……五顏六色的畫面,感覺生活是如此繽紛多彩!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海鮮水產區,歡脫蹦跳的魚蝦,躍躍欲試,好像在爭先恐後地等待主人的挑選認領。

“老闆,來條魚!幫處理一下”“好嘞!”只見老闆撈起一條魚,就迅速地處理起來。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環境是變好了,但是現在的排水系統是真的不太好……”老闆和顧客閒聊間,這樣說道。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以前逛菜場就是很純粹,如今我們在買完蔬果調料之後,還可以把玩一下玉器,和幾位志同道合夥計過上幾招,要的就是這種隨處即可抓拍的藝術氛圍。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改造後的菜場,全部採取智能支付的方式,每個攤位上方的電子顯示屏,均有微信和支付寶二維碼,但是今天深度君在現場的體驗感並不很好,因為網絡環境不是很理想。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車輪、簸箕、籃筐、幹辣椒……一件件充滿田園風味的擺件懸掛牆面,是不是想起了那個在鄉下奶奶家度過的歡樂暑假?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每個攤位上黑板式的裝飾,寫著蘇州各個節氣的時令食材介紹,大家在買菜之餘,也可駐足瞭解一番。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還有那些溫馨的小巧思:“外面都吃膩了吧!”“三餐四季,買菜做飯”……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逃離了方法論和KPI,來到這裡,一切變得細微而具體,這些暖心的文字,流淌著生活的溫度,也在提醒著我們善待自己,好好生活。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一個個可愛的人形立牌,讓原本單調的菜場瞬間變得活潑許多,

生活不就是這樣嘛,在平凡簡單中製造些許的小驚喜,就會很有樂趣。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在這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會因為一把贈送的香蔥而變得親密,轉身你還能看到相伴數十載的夫婦,關係親密的好友,帶著寶貝的阿姨……他們臉上洋溢的盡是幸福。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另外,深度蘇州CITYSUZHOU的文創市集,也是收穫了大家的一致好評,“來了,你就是網紅!”“你買什麼?我賣萌!”吸睛的話語,引得大家紛紛打卡拍照。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自在的菜場中還有一間閒適的咖啡館,它就是去北海道必打卡的森彥咖啡,天冷了,來杯暖暖的咖啡,未嘗不是一種愜意享受!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如果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吃貨”,那麼恭喜你,走出菜場售賣區域,你將來到一個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美食天地,還能重溫老蘇州街坊間的和樂。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你記憶裡的蘇州是什麼味道?又有哪些味道,讓你吃過之後一直念念不忘?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在姑蘇原生民坊小食,你不僅可以吃到地道正宗的蘇式面和糕團,還能品嚐到專治不開心的蘇式甜品,還有各種餛飩、湯圓、米飯砂鍋、煎炸等。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那塊熟悉的滷味,那口回甘的香茗和老酒,滿足腹欲,聊天閒坐,體會著蘇州人骨子裡的精緻,感受著蘇式的幸福。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每日,我們為了生計奔忙,兩點一線的機械生活,夜深人靜時,時常問自己:這樣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的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哪怕是須臾的美好,也同樣值得我們去向往。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當食物和閱讀相結合,會不會覺得心生美好?九分之一書店,作為蘇州姑蘇區第一個創新型的24小時書店,中國首個建立在社區裡的可移動智能零售書店。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希望讀者來到蘇州的時候不僅僅是去往某個地方,而是通過書籍這個載體,嘗試融入環境,試著成為地方的‘一部分’”。步入書店、展卷閱讀,遠離周遭的紛擾,當下就請沉浸書本,享受閱讀的美好。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九分之一書店旁,還有廣受年輕人歡迎的生活市集,各式的手工藝品和生活好物在這裡售賣、展示,還有樂隊在這裡給大家助興。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美食、書籍、音樂,當三點串聯成一線,生活的美好便在這裡展開了全新的篇章。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古龍曾經對菜場有過這樣一段經典描述:“走投無路的鐵傳甲無意中走到了菜市場,抱著孩子的婦人,帶著柺杖的老嫗,滿身油膩的廚子,各式各樣的人提著菜籃在他身旁擠來擠去,和賣菜的村婦、賣肉的屠夫為了一文錢爭得面紅耳赤,鮮明而生動,他的心情突然明朗開來。”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曾經大家喜歡菜場,是因為它是隱匿在冰冷寫字樓背後的草莽熱血江湖,走進它,那撲面而來的鮮活氣息,可以讓平日裡的傷春悲秋瞬間擊碎。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活色生香的煙火氣息,不正是我們一地雞毛的生活本質嗎?

這裡迸發的熱烈和真誠,洋溢著人之常情,滾滾紅塵中的生之澎湃,可以化為日後前行的不竭力量源泉。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但現如今,曾經大家鍾愛的嘈雜凌亂的菜場變得整潔規整、年輕新潮,大家也紛紛發表自己的心聲。有的表示支持,

覺得這樣的菜場不僅滿足了物質需求,還滿足了年輕人的審美需求,一站式解決買菜、吃飯、喝咖啡、讀書,簡直太方便……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有的提出質疑,覺得裝修後沒有煙火氣,偏離生活本質,對改造的相關環境和設備使用的後續問題也表示擔憂……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細細想來,萬事萬物都是兩面性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姑蘇區政府此次改造的立足點是植根於姑蘇悠久歷史,從蘇式傳統文化出發,探索未來式理想生活環境,把一個傳統的菜市場打造成兼具生活服務與生活美學的多功能複合空間。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如此一來,在滿足周邊中老年人的生活所需的基礎上,還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到雙塔,學習感受蘇式文化。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大家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時令新鮮、品類豐富的

“菜市場”;也可以把它定義為滿足老中青各年齡段的‘‘社交場”;還可以把它打造成藝術氛圍濃郁的“美學空間”和星光熠熠的“旅遊打卡地”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一代人終將老去,總有人正在年輕。

任憑這座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菜場變了模樣,但只要那份真情實意的溫度依舊滾燙,治癒人心的煙火氣也依舊飽滿溫暖,其實,雙塔還是那個雙塔。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不管它是曾經的“菜場”,還是如今的“市集”,找回食物最初的味道和鄰里間的真實純粹,依舊是雙塔不變的初心。只要它還在那兒,我們就可以知曉生活的真正意義。

雙塔市集,枕河人家的“桃花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