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北溪,不能錯過的“桃花源”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此時的永春北溪,已經到了桃花盛開的季節,那一簇簇如美人嬌羞的桃花正在山間、在河谷、在溪邊默默盛開,等待有緣人前來欣賞。

永春北溪,不能錯過的“桃花源”

常言道,春天乃是一年之起始,是最為充滿生機的季節,而桃花則是這濃郁生機的具象,是報春的信使,是春天的精靈。

永春北溪,不能錯過的“桃花源”

今年2月14日,在永春縣岵山鎮的北溪文苑,舉辦了一場以“桃花結緣·閒氧永春”為主題的永春縣第九屆桃花文化旅遊節。本屆桃花節十分重視文化詩意的融入,將春天、文化和桃花緊緊結合起來,成功地讓遊客獲得視覺和心靈上的雙重享受。借用詞人秦觀一首《點絳唇》來作結,即:“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永春北溪,不能錯過的“桃花源”

桃花除了本身極具欣賞價值,還有許多蘊意,歷史上關於桃花的名人軼事不在少數。《西遊記》中,孫悟空第二次招安上天,被封為齊天大聖,代管蟠桃園。蟠桃園有桃樹三千六百株,都是瑤池王母親自栽培。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這裡,桃子是長壽的象徵,故而神話傳說中的長壽之神壽星每次出現,都是捧著一顆壽桃。而桃花,依附於仙桃的長壽語境裡,被賦予了美好神秘、遙不可及等寓意。

永春北溪,不能錯過的“桃花源”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宴桃花豪傑三結義》寫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涿郡結識後,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張飛說:“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三人遂於桃園中焚香結拜,結下生死之交。在這裡,桃花是兄弟義氣的見證,是情誼堅定的象徵。

永春北溪,不能錯過的“桃花源”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此文連同陶淵明本人,都成為後世田園隱士必提之經典。“桃花源”成為理想中環境幽靜、不受外界影響、生活安逸的地方。在這裡,“桃花”比喻一種虛幻的超脫社會現實的美好境界。

永春北溪,不能錯過的“桃花源”

類似以上的桃花典故,縱觀歷史長河,其實不勝枚舉。現在,桃花已經迎來了一年中最為璀璨奪目的時刻,趕緊來永春北溪的“桃花源”,開啟你的“賞花模式”吧,千萬不要錯過最美的花期!

(運營人員:培鴻LR18002,特邀撰文:陳章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