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美化人居環境 推進鄉村振興

傍晚時分,在永春縣城木棧道上,兩邊的芳草滴翠、鮮花盈目,人們漫步於棧道上,呼吸著美好的空氣,觀賞著美麗的縣城景色。而在縣城道路上,人們騎著自行車,盡情地讓清風拂面,感受秀麗桃溪和兩岸的醉人美景。

永春:美化人居環境 推進鄉村振興

2014年來,永春縣以爭創“聯合國人居獎”為目標,在開展桃溪生態修復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上,在全縣開展以“新房美化、裸房裝修、古厝修繕、違建清理、搭蓋拆除”等五項工程為整治內容的“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動。今年,該縣在原來三年行動的基礎上,繼續開展深化“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動,並結合生活汙水、生活垃圾等治理,不斷深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全面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如今,永春縣城鄉人居環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潔,山更青水更綠,群眾更加安居樂業,“沿海城市的後花園”已初步成形。

放眼全域規劃

改善人居環境

“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簡單說就是把農村的環境整治清楚。但是,面對歷史欠賬多、農村常住人口減少、鄉村環境長期缺少整理等問題,就必須全盤考慮,再逐步推進。”永春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此,永春把編制規劃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符合農村實際,滿足農民需求,體現鄉村特色、地域特色和田園風貌要求,達到前瞻性、特色性和實用性以及可操作性。

永春:美化人居環境 推進鄉村振興

根據“全境美麗”的目標,永春縣按照“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配套、特色明顯”的要求,完善縣城總規修編,抓好道路、溪流、汙水、給水、排水、景觀風貌和住房建設、裸房裝修等各類專項規劃,形成以縣城總規為龍頭、鄉鎮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為輔助,涵蓋全縣的規劃體系,引領全域發展。

在編制《“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三年行動方案》時,永春縣著重突出山水稟賦、生態資源和宜居優勢,以景點景區的要求來規劃建設每個村,打造縣域大景區,重點突出人居環境整治規劃。

整合資源運作

推進項目建設

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小到一家一戶的垃圾處理,大到整個村莊的汙水管網建設、新房美化,無不需要資金的支持。為此,在整治過程中,永春縣整合多方面資源,加強項目運作,併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推進人居整治建設。

永春:美化人居環境 推進鄉村振興

永春縣依託桃溪流域綜合治理、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山美水庫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等多個平臺,策劃、生成、捆綁、整合、推進了200多個農村生活汙水處理項目;同時統籌環保、水利、農業等部門資源,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支持,2011年以來,共獲得中央、省、市相關補助資金1億多元。

永春:美化人居環境 推進鄉村振興

蘇坑鎮嵩溪幹流和支流綜合整治

永春縣林業局掛村幹部指導在村莊道路兩側綠化、房前屋後綠化、樹種的選擇及搭配;住建局掛村幹部對鄉鎮新房建設標準、基礎設施建設、裸房設計等進行細則指導;文體新局掛村幹部就深入挖掘延伸永春鄉土文化元素修繕古厝,建設趣味性文化景點等方面作指導……

永春:美化人居環境 推進鄉村振興

在建設中,人才是重要的保障。去年,該縣抽調縣直各個部門科級幹部掛村,每月至少一次入村指導建設,切實提高美麗鄉村建設水平。此外,鼓勵群眾自願投資投工投勞,尊重村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首創精神,引導他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貢獻聰明才智,參與到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汙水革命中來,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凸顯鄉土特色

把鄉愁留住

永春縣石鼓鎮桃星村通過修繕提升鄭氏宗祠、“百二間”、頂少房等古厝,展示別具一格的“古韻味”民俗特色;一都鎮仙陽村對古街的古厝進行修繕提升,結合傳承當地特色酒文化……在建設中,永春縣注重保護村居本色,對於傳統風貌保存完整且建築質量良好、具有建築文化價值的古厝建築,通過加固、修繕等方式恢復其原貌,保留原有建築的格局,保留當地人的傳統生活和風俗習慣,凸顯農村鄉土。

永春:美化人居環境 推進鄉村振興

同時,永春縣牢牢把握“留住鄉愁、記住鄉愁”的建設理念,以“清新桃源·宜居永春”五項工程為抓手,以鄉土為載體,努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永春。

在凸顯民俗特色上,永春縣著眼於人、建築、環境三者和諧共生,把民俗特色融入村莊道路、庭院、溪流等各個環節,懸掛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燈籠、中國結、地方特色文化標誌(大羽白鶴拳、香都logo)等,在古厝院落引入牆繪藝術,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彰顯村落人文、建築、農耕、手工等文化的獨特魅力。

永春:美化人居環境 推進鄉村振興

此外,永春縣還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全城植綠活動,倡導植綠、捐綠、愛綠、護綠,並探索“從平面到立體,從地面到陽臺,從單一到多元”的綠化模式。同時,在通村公路兩旁、空雜地、村民房前屋後種植桂花、香樟、三角梅等觀賞性較強的苗木,打造“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生態環境,凸顯綠水青山。

(姚德純 徐智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