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30年後,宜昌男子尋到親生父母

“寶貝回家”提供線索,宜昌警方比對查找

被拐30年後男子尋到親生父母

被拐30年後,宜昌男子尋到親生父母

本報記者申明 通訊員傅武第

兩歲半時,貴州六盤水市男子小江(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在菜市場被人販子拐走,賣到河南;30年後,在國內知名公益尋親組織——“寶貝回家”聯繫下,宜昌警方通過DNA技術比對,讓被強行阻隔的血緣親情重續!

12月12日,在宜昌民警的見證下,小江和親生母親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等著我”欄目重聚。昨日,夷陵公安局民警吳剛向記者講述了艱難而曲折的尋親故事。

接到線索:河南男子尋親求助

今年3月,吳剛接到“寶貝回家”組織一位志願者的求助信息:河南新鄉男子小江在2歲半時被拐賣,尋找父母,因時間已有30年,所提供的有價值信息並不多。

接到線索後,吳剛一邊瞭解小江的相關情況,一邊協調當地誌願者,採集了小江的DNA信息。

原來,小江在讀書期間,發現自己的臉型和父母、兩個姐姐都不像,甚至小時候的口音都有不同。

在他追問下,家人終於告訴他實情:2歲半時,他被人販子拐賣,養父花了7000元買下他撫養。

儘管一家人對他非常好,但小江隨著年齡增長,尋找親生父母的願望越來越強烈。2015年8月,小江在“寶貝回家”網站登記了相關信息。

然而,由於小江數次更換電話,直到今年3月才完成DNA取樣。

技術比對:各方努力終獲突破

按照流程,吳剛將小江的DNA信息上傳到公安部打拐數據庫,同時把小江的血樣送到市公安局刑偵部門進行DNA分析比對。

11月底,一個讓人驚喜的消息傳來:刑偵技術專家在DNA庫裡找到重要線索,一對來自貴州的夫妻高度疑似小江的親生父母!

市公安局司法鑑定所檢測結果出來後,市刑警支隊高度重視,夷陵區副區長、公安局局局長李宏智專門做出指示,決定派遣技術人員採集雙方DNA信息,到公安部進行復核。“接到局裡電話時,我還在廣西出差。”吳剛說,12月4日,他回到宜昌後,立即和市區兩級刑偵部門配合,聯繫委託河南新鄉警方,再度對小江進行DNA取樣;12月9日,在中央電視臺聯繫下,貴州六盤水的疑似母親阿芬啟程趕赴北京,接受DNA複核。

10日晚,貴州六盤水警方找到此前已經離異的疑似父親,採取了DNA,用於比對。

11日,三人的血樣被一起送到公安部權威機構複核。

12日,複核結果出爐:一家三口分離30年後,終於重聚!

北京相聚:堅強母親30年不放棄

“現場非常感人。”吳剛說,12日,在央視“等著我”欄目第二現場,小江見到母親後,深情擁抱,痛哭流涕;而母親在隨後央視採訪時,也是泣不成聲,節目一度無法正常錄製。

阿芬向民警講述了30年來的艱辛尋找之路。

阿芬和丈夫育有一子一女,夫妻倆在六盤水市中心一處菜市場賣菜為生,收入還可以,家裡專門請了保姆幫忙照顧姐弟倆。

事發當天,保姆帶著姐姐回老家,阿芬帶著小江到菜市場賣菜;由於忙著生意,小江被人販子乘機拐走,一家人就此分離!

遭此變故後,丈夫心性大變,在外賭博喝酒,回家就對阿芬發脾氣、動手腳。

忍受了5年後,阿芬與丈夫離婚,女兒交給丈夫撫養,她存摺上的最後兩千元存款也交給丈夫,帶著身上僅有的數十元淨身出戶。隨後,阿芬一邊打工,一邊四處打探兒子的消息。

去年,在家人的幫助下,她向“寶貝回家”求助,錄入了自己的相關信息。

記者看到,央視新媒體拍攝的視頻上,小江向民警、志願者下跪致謝;而在和民警的聊天記錄上,小江已經直接稱呼民警為“吳爸爸”!

“由於時間跨度長,線索不多,這次尋親難度非常大;圓滿的結果看似巧合,實際上是家人不離不棄、警方和志願者組織全力相助的結果。”吳剛說。據介紹,最近幾年以來,在上級和相關部門支持下,吳剛和志願者組織緊密配合,已經幫數百位被拐者找到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