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殘疾的他,卻憑雙手脫了貧

他從小因為疾病無法正常行走,在鎮裡要評定他為貧困戶時,他卻推辭不想當。他不僅憑一雙手解決行走問題,還學得了一手好手藝。就這樣,50多歲的彭定雙自己用雙手賺到錢擺脫了貧困,讓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家庭貧困重度殘疾的他不想當貧困戶

說起彭定雙,興安縣湘漓鎮的扶貧幹部都不陌生。彭定雙因為出生時右腿骨結核,導致畸形,2歲時又因小兒麻痺症左腿萎縮,導致無法正常行走。如果低頭瞧他身上,幾乎看不到他的雙腿。因病畸形的腿,細如麻稈。但跟他一搭手,就知道他非常有力量:厚實的掌背,粗壯得有些變形的手指,掌心幾處厚厚的老繭,沒有經歷多年的磨礪,一雙手絕不會有這樣的力道和堅韌。

“我不要被定為貧困戶,把更困難的村民列為貧困戶吧!”2015年秋天,興安縣湘漓鎮的幹部為精準識別貧困戶走進該鎮力頭村新塘坪自然村,找到重度殘疾的彭定雙,要將他列入幫扶對象。彭定雙沒等他們把話講完,便一口回絕。這話,讓前來核定貧困戶的幹部愣住了:咋的?居然還有拒絕幫扶的殘疾人?

幹部們在思忖:在別的地方,別說殘疾人,就連健康的人,有很多都“搶”著做貧困戶的哦。彭定雙,這個只能“坐”著、直立僅50釐米高、靠“手”行走的殘疾人,為何推辭?

雖然彭定雙自己不想當“貧困戶”,但他一個重度殘疾人,不僅要養活自己,80歲的母親和一個收養的同樣有殘疾的女兒的生活也需要他操持,其中的艱難和不易可想而知。村裡比他更困難的,也沒幾個了。鎮政府和村委幹部看在眼裡,憂在心裡,雖然彭定雙推辭了,大家還是按照政策將他定為了貧困戶。

利用巧手,他做起了竹編

彭定雙說,因為沒法行走,小時候父母專門為他做了一個小拖車,由妹妹拖著他在村裡四處玩耍。到了上學的年紀,彭定雙雖然非常渴望上學,但最終還是因為腿部的問題沒能如願。

“沒有腿,我還有手呀。”9歲時,他練習以手當腳,撐起整個身體往前移動,用雙手分別握住一隻腳,左右輪換,用手搬扯著腳往前邁開步子。冬天凍得手生疼,手掌在沙地上磨破,彭定雙都咬牙堅持。隨著手掌上的繭一天天增厚,他移動得也越來越靈活了。歷經難以言說的磨難和艱辛,他終於能生活自理。

俗話說,上帝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他打開一扇窗。對於彭定雙來說,腿殘了,上帝就給了他一雙巧手。他的手非常靈活,曾到竹編廠打工,學得一手竹編好技藝。能幹、多思的他,嘗試改變當地傳統的竹蓆編制品沒有花紋的做法,在席子上編制“福”字、“囍”字、龍鳳圖案等,讓竹編產品更受歡迎,他的好手藝也漸漸有了名氣。

彭定雙說,前些年,他幫本地的一家出售花圈的店鋪打工。他做的花圈骨架美觀、結實,很受歡迎。“何不自己在家加工,自己單幹呢?”他一思忖,當夥計那麼久了,也當下“老闆”吧。鎮裡、村委和幫扶幹部都來幫扶打氣,堅定了他的信心。

“當時母親年邁,女兒因智力殘疾無法外出打工,家裡的重擔壓在我身上,我也想闖一闖,於是便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單幹了。”彭定雙說,隨著自己的產品越做越好,向他下訂單的人也越來越多。近幾年來,整個興安縣城出售花圈的店鋪都找彭定雙訂貨,桂林市的一些店鋪也慕名前去找他訂貨。

生意越來越好,但活更多更重了,彭定雙有時整天都要加工,從清早忙到擦黑。手被磨破皮,磨出了血。在他感覺艱辛的時候,幫扶幹部及時向他伸出援手,為他申報了產業扶助資金更新了兩臺電力切割機和鑽孔機,能快速省力地將竹子切割成細條和各種形狀。

“更新了機器,換了鑽頭,又省力,又快。”效率提高加上他老實誠信,他的“錢袋子”漸漸鼓了起來。在接受記者採訪的過程中,彭定雙也沒有停下手裡的活,他熟練地打開電力機器切割長竹子,然後把切斷後的竹子破成幾片,再用篾刀削竹子。在他家的堂屋,擺放著不少已經做好的竹製花圈骨架。彭定雙開心地跟記者算了一筆賬:每一個花圈骨架可以賣2.8元,扣除購買竹子等的成本,每一個的淨利潤是1.7元,他每天可以做150個左右,也就是說他一天在家裡就可以掙250多元錢。

彭定雙說,去年他一家的低保金有5100多元,養雞養鴨養鵝有4500元收入,獲得產業扶助和產業獎補金4000元,殘疾金補助有1520元……幫扶聯繫人又為他申請了貼息貸款5萬元,他種了4畝柑桔今年已經掛果,又將增加一項收入……

2017年,彭定雙帶領全家順利脫貧。“這兩年,我每年的收入都達到4.1萬元啵。”去年,彭定雙家建起了一棟2層的鋼混結構小洋樓,廚房還配備了現代化的廚具,電視、衛生廁所、自來水……應有盡有,“八有一超”的標準全部達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