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技術如此複雜難搞,韓國人是怎麼會得,他們比我們多了什麼?

在一粒米這麼大的面積上雕刻出複雜的電路,這個電路圖,相當於一個城市的規模,每一條街道,每一棟大樓都不能錯,而且功能齊全,要活起來。

這要解決的問題,不光是電路之間的邏輯聯結,更重要的是如何解決感抗,與容抗互偶的問題。硅片的純度,與硅,鍺,硒,這些半導體的純度,濃度,雕刻的工藝。

芯片技術如此複雜難搞,韓國人是怎麼會得,他們比我們多了什麼?


邏輯電路的設計模擬化。

許多在使用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數字電路中,如果改進。

比如過去的老舊手機,到今天的智能手機,一代一代的改進,電路的合理性,實用性,大規模的綜合性。

模擬人腦的分析性,與記憶存貯量。

這是一個過程,而需要時間來積累。

芯片技術如此複雜難搞,韓國人是怎麼會得,他們比我們多了什麼?


集成電路的製作,首先要在一個大型的電路板上裝備,實驗,實驗它的電路的邏輯性,實用性,然後才能把這個電路光刻在一個微小的芯片中。而且芯片技術又有一套技術與理論。

軟件開發與設計,把軟件電平安裝在電路存儲器裡面,再有執行與運算操縱電路的有程序工作。

芯片技術要做到這樣,這條路複雜囉嗦,還要時間的總結。

韓國的芯片技術確切的說是三星的芯片技術確實很牛,海力士也不差。

芯片技術如此複雜難搞,韓國人是怎麼會得,他們比我們多了什麼?

說到芯片,很多人可能覺得的英特爾、高通、AMD、臺積電、聯發科這些企業才是搞芯片的,卻不知道三星的芯片業務在世界上具有具足輕重的地位。

可能很多人最熟悉的就是三星手機,目前三星手機世界銷量排名第一,所以很多人就以為三星只是一家簡單的手機生產商,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手機業務只佔三星總體營收入的一部分,三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是三星的存儲芯片。根據三星2018年的業績報表顯示,2018年總營收243.77萬億韓元,約1.47萬億人民幣,其中半導體營收86.29萬億韓元,其中內存營收為72.38萬億韓元,兌換成人民幣分別為5207億和4368億人民幣。

目前三星在移動存儲芯片銷售上已經佔據了領先地位,就連強如蘋果也只能選擇使用三星的顯示屏和內存,三星電子在全球產芯片市場佔有率達到16%左右。

至於為什麼三星能在芯片領域闖出一片天地,其發展的歷史過程很多答友都說了,我們在不一一列舉,我們就來想說下,為什麼三星能把芯片技術搞好。

第一個、三星有野心,不服輸,捨得花錢搞研發


芯片技術如此複雜難搞,韓國人是怎麼會得,他們比我們多了什麼?

三星原來是一家做魚乾的企業,後來慢慢做到了家電,而家電需要芯片,當時三星的芯片主要從日本進口,但是在70年代,日本人不賣芯片給三星了,沒有了芯片,三星的電視機等家電產品就相當沒有了大腦,所以三星的家電業務職能停產 。被日本人擺這麼一槓,三星的創始人李秉喆感到了極大的恥辱,所以李秉喆生死看淡,不服就幹,日本不提供芯片那就自己生產,而且李秉喆下了死命令,必須研發出芯片。

但是芯片哪是你想研發就研發的?技術積累、人才在哪?再說三星宣佈研發芯片的時候,該產業已被美國鎂光、日本三菱、夏普等企業牢牢佔據,美國依靠長期以來的系統集成的技術積累優勢,日本依靠長期積累的應用科技等,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這個時候三星貿然進軍芯片領域就有點雞蛋碰石頭的意思了。

然而倔強的李秉喆就是不服輸,更是咽不下被人擺佈這口怨氣,所以決定投入巨資進行芯片研發,最初投入是1700億韓元,之後也在不斷加大對芯片的投入力度,為此,三星在研發芯片最初的幾年甚至處於虧損的狀態、

比如83年,半導體價格史無前例的暴跌,日本企業依靠技術及成本優勢,大幅降價,64位芯片每片價格從4~5美元暴跌至最低時只有25美分,而當時,三星生產64位芯片的成本是1.3美元,這也就意味著,每生產一片芯片,三星需要倒貼1美元。據說1983年三星虧損了3億美元,這個在當時可不是小數目了。

不過即便是虧損三星依然堅持加大對芯片的投入,正是這種冒險精神和堅持的精神讓三星笑到了最後。不過取得成功後的三星並沒有放鬆研發的投入,而是進一步加大了研發的投入力度,比如前2019年4月24日,三星宣佈計劃到203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處理器製造商,這一計劃為期10年,將耗資1160億美元。

第二原因、耐得住時間的考驗


芯片技術如此複雜難搞,韓國人是怎麼會得,他們比我們多了什麼?

芯片研發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一個時間的積累,這個時間可能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和風險,如果期間因為虧損而放棄,那估計三星就不可能走到今天。

比如三星在三星成功開發64位芯片,但卻落後於當時最先進的日本技術將近5年(即便是到了開發1MDRAM時,仍然落後1.5年),如果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根本不能做到趕超日本。幸好三星經得住時間的考驗,並在在1993年成為半導體存儲器市場領域第一,此後20多年至今,三星沒有從這個位置退下來過。

第三個原因、政府的大力支持


芯片技術如此複雜難搞,韓國人是怎麼會得,他們比我們多了什麼?

三星的芯片的成功絕對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是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為了發展韓國的芯片,韓國政府推動了大規模的改革,將大型的航空、鋼鐵等巨頭企業私有化,並分配給大財團;與此同時,向大財團提供被稱為“特惠”的措施,甚至為發展芯片產業,不惜動用日韓建交過程日本向韓國提供的戰爭賠款。

一個是人才的支持。發展芯片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才,為了吸收更多的人才,韓國實行了一些政策,吸引前往歐美髮達國家留學的韓國學子回到韓國,並加入到半導體產業的當中;三星方面則充分利用這次機會,招聘了近140名人才,並用了將近2年時間向三星的工程師及高管們傳授半導體產業的經驗及技術,之後三星得以開始正式建造工廠並投入量產。

第四個、三星芯片技術有偷來的成分


芯片技術如此複雜難搞,韓國人是怎麼會得,他們比我們多了什麼?

為了發展芯片業務,三星創始人李秉喆一度向美國鎂光及日本夏普派遣員工,以獲得半導體產業的初期技術,雖然過程並不順利,但是三星派出的這些工人對於三星發展芯片至關重要,雖然這些工人看不到圖紙,也接觸不到核心技術,但是他們通過參與到實際生產當中掌握了不少技術。比如有一位研究員通過自己的手指間距離、身高及步伐數,記錄工廠的大概面積及其他參數來記錄芯片生產的一些重要參數。

此外,三星還美國硅谷和韓國各成立了一個研發團隊,從美國的半導體公司聘用了5名韓裔美籍電子工程博士,另外加上300名美國工程師,這些在美國半導體企業中工作和大學中執教的韓裔美籍科學家和工程師,幫助研究市場、辨別潛在的技術供應商。

除了學習模仿美國和日本,三星芯片的發展還跟臺積電有不少關係。比如2009 年,在臺積電任職的梁孟松因研發副總升遷不上的問題、憤而離開研發部門,帶走了自己的一組人馬投奔三星。接下來幾年,三星的製程突然研發快速進步,從48、32、28 納米的間隔時間急遽縮短,且三星的電晶體制程與臺積電的差異快速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