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頭"最多的是哪一位?是不是"頭"越多法力越強?

囿山綠城


在中國神話中,"三頭六臂"是一種常見的法術,而名氣最大的就是哪吒,《西遊記》原著中第四回:“那哪吒奮怒,大喝一聲,叫:“變!”即變做三頭六臂,惡狠狠,手持著六般兵器,乃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丫丫叉叉,撲面來打。”


為什麼說"三頭六臂"是常見的法術?只因會的人實在太多,除哪吒外,西遊記中孫悟空、青牛精等都會變化。另一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會此術的人更多,有記錄的就有七人:馬善、溫良、呂嶽、羅宣、哪吒、殷郊、楊戩。可見,大凡有點法力的修真者,會變化"三頭六臂"不是什麼難事。

那麼,是不是變成"三頭六臂"之後法力能增強呢?答案是肯定的。當哪吒變成"三頭六臂"之後,孫悟空"見了心驚",也趕緊變成"三頭六臂",否則可能難以抵擋。畢竟,頭多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更強,可以360度無死角攻擊或防禦,自然實力大增。

如此說來,似乎"頭"的數量越多,在實戰中會更加佔便宜,變成了"三頭六臂",就尤如增加了三個本體,實力自然倍增。從某種意義上說,"頭"的數量變化得越多,就意謂著法力的進一步增強。在封神原著中,還有能變出更多"頭"的大神。


看原著第八十四回,金靈聖母被三大士圍在當中,只見三大士面分藍、紅、白,或現三首六臂,或現八首六臂,或現三首八臂,渾身上下俱有金燈、白蓮、寶珠、瓔珞、華光護持。 這裡出現了"八首六臂",即能變化出八個頭,在面對強敵金靈聖母之時,三大士即文殊、普賢、觀音展現了比哪吒等更強大的神通"八首六臂",打得金靈聖母"頂上金冠落在塵埃,將頭髮散了",非常狼狽。


當然也有比八個頭數量更多的,比如西遊記中的九頭蟲、九頭獅。九頭蟲現出原形:九個頭顱十八眼,前前後後放毫光,一下子就捉走豬八戒,孫悟空也"心懼"敗下陣來。

至於九頭獅,實力則更加強悍,原文:那老妖把頭搖一搖,左右八個頭,一齊張開口,把行者、沙僧輕輕的又銜於洞內。

好了,小編寫到這裡,大家也應該很清楚了,在中國神話中,頭的數量與法力是成正比的,如果你還是不信,小編再找一位大神出來,他能變出的頭更多,達到二十四個,是哪吒"三頭六臂"的八倍,當然,他的法力更是哪吒的八倍以上。



這位大神就是封神演義中西方教二教主準提道人,他與商朝大妖孔宣大戰時,在孔宣的五色光裡現出了"一尊聖像,十八隻手,二十四首",逼得孔宣現出孔雀原形。在萬仙陣與截教聖人通天教主的較量中,準提同樣現出"二十四首,十八隻手",將七寶妙樹一刷,把通天教主手中劍打得粉碎。


我們知道,孔宣的實力堪稱封神世界聖人之下第一,曾打敗燃燈、陸壓等高手,但在準提"二十四首"面前,只能現出原形,皈依西方教。而通天教主的實力更強,甚至略勝元始天尊、接引道人,但準提現出"二十四首"後,法力大增,僅憑七寶妙樹一刷之力就震碎通天教主的先天至寶青萍劍,可見"二十四首"爆發的力量有多麼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