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决定性格,还是基因决定性格?科学解释来了

外貌决定性格,还是基因决定性格?科学解释来了

基因决定我是谁

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不少心理学家倾向于性格先天论。该理论有两个相关版本,其一是,性格受个人身体特质的影响,其二是,性格取决于具体的基因或某些基因的相互影响。

第一个版本几乎与心理学的历史同样古老。加伦的性格体液论是古代版本的形式之一。之二是相面术,宣扬人体的特征、面相等与相关的性格特质息息相关。这一观念从古希腊至今昌盛不衰,例证成千上万,比如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乔叟刻划古板的教士(学者)“胖得别扭”而“中空”,多次再婚且俗不可耐的“巴思的寡妇”脸盘“突出”而“赤红”,且“齿大如门”(齿间有缝,按相面术的说法,象征着胆大和纵欲),而对那位俗不可耐的磨坊主的描绘则是又粗又壮、面色棕赤、骨架硕大、鼻大孔阔。

上世纪初,身体-性格理论一直是戴着科学面罩的。当时,在德国南部数所精神病院从业多年的德国精神病专家恩斯特·克雷奇默(1888-1964)宣称,他已发现病人的身体与其性格及精神状态之间存在着联系。他认为,四肢短小、面孔呈圆形、矮胖健硕的人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要么兴高采烈,要么极度沮丧,癫狂与抑郁交替发作;四肢修长、面容消瘦、身材苗条的人则内向,害羞,冷淡和反社会,是分裂症患者;四肢平衡、肌肉结实的人富有活力,富于进取,性情达观,但有其他精神毛病。

克雷奇默相信,身体外形和性格类型或精神状态都是由荷尔蒙分泌造成的。他的理论发表于1921年的《体格与性格》杂志上,一时引得大家的注意与好评,因为它似乎科学地支持了古代的传统。但其他科学家对其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大多数人无法明确地归属于三个体型类别中的任何一个——短小、肥胖者所具有的性格,瘦长的人常常具有,而瘦长者往往表现出运动员的性格。而且,克雷奇默的例证也有失偏颇。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年龄要比癫狂抑郁病人年轻,仅此一点即可解释他在身体脂肪分布中找到的诸多差异之处。

然而,这种身体型概念的确有其引人之处,且很快就产生出一位在科学上更富活力的权威性人物——哈佛大学的医生兼心理学家威廉·谢尔登(1899-1977)。克雷奇默的英文版论著出版之后不久,谢尔登即开始其“身体差别”(身体类型)研究,并在此后的几十年内收集了有关身体尺寸和正常人性格的大量数据。在其晚年,他还将自己的研究领域扩展至精神病人和少年罪犯。

作为一位研究人员,谢尔登可谓是鞠躬尽瘁:共拍摄4000幅男性大学生的裸体照片,一一记录下他们的主要身体尺寸。从大量的数据里,他得出结论说,共有三种基本的人体类型,跟克雷奇默的观点差不太多:ENDOMORPH型,即柔软、滚圆、丰满者;ESOMORPH,即硬梆、平阔、大骨架、肌肉丰富者;ECTOMORPH,即高挑、瘦削、颅骨巨大者。他认为,这些类型代表着最早在胚胎中开始产生差异的三层细胞中的一种或另一种的特别发育:从ENDODERM细胞中将产生消化道和内脏器官;从MESODERM细胞中将形成骨和肌肉;从ECTODERM细胞中将诞生出神经系统。

为显示性格特质与这些体型的相互关系,谢尔登对他的200名受试者进行了性格测试,并在数年时间内通过面谈和观察积累下大量的其他特性数据。他发现,正如自己所料,具有特色的特质模式与每一种体格类型都有关联。矮小圆滚的ENDOMORPH型通常为社会型,放得开,健谈,且喜欢奢侈的生活;平衡发展的MESOMORPH型则精力旺盛,言行果决,勇敢无畏,乐观向上,喜欢运动;高挑瘦削的ECTOMORPH型则大多内向,害羞,智商较高,善于自制,不善交际。谢尔登推断道,决定哪种类型在胚胎发育时成长壮大的是基因,因而,决定此人将要表现出何种性格模式的也是基因。

他的主要作品发表于40年代,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和学术兴趣。但大多数心理学家发现,谢尔登的类型说仍很肤浅,且其研究方法也存在错误:对受试者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加关注,因为当时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孩子很难长成肥胖、乐天的ENDOMORPH型,有钱人家的孩子也少有害羞、善于思考的ECTOMORPH型。心理学家们对其极高的相关性也深为狐疑——+0.79至+0.83——这是谢尔登所报告的三种体格类型与其相关性格类型的相关度。达到此种程度的相关度在心理学上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大多数现象往往由多重因素造成,这不能不使人们想到,一定是其基本研究在设计上存在漏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