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末梢”創新之變

南陽日報評論員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沒有鄉村的有效治理,就沒有鄉村的全面振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治理有效”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內鄉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創新實施的“三帶五聯”聯戶組工作法,構建起“聯戶組”共同體,夯實了鄉村治理的根基,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樣本。

人們常說,鄉村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內鄉縣以黨員幹部、社會能人為組長,組建由“黨員幹部、社會能人、致富能手”帶動的“聯戶組”,建立起“農戶—聯戶組—村民小組—村黨支部”四級工作網絡,從人才、組織形式、利益聯結等方面實現了多元協調、創新發展,對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了積極完善,這是堅持農民主體地位,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之鄉的有益探索,是發揮農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創新之舉。

發揮好先進群體的引領帶動作用,把為群眾辦實事和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結合起來,把抓發展和抓黨建結合起來,把群眾的爭先意識、競爭意識與德育鄉風結合起來,小單元就能釋放出大能量。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鄉村治理才能行得穩、走得遠,努力探索具有南陽特色的基層基礎工作經驗,農村基層黨組織就能充分發揮“火車頭”作用,推動鄉村振興的時代車輪滾滾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