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對外開放和區域發展齊頭並進

□本報記者 趙白執南 王舒嫄

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表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是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包括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物價基本穩定、就業比較充分、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要做到這些,需要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更好地運用逆週期調節工具。

具體而言,王一鳴認為,財政政策方面,要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使量和質都有所改善。貨幣政策方面,所謂“適度”是指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要與經濟增長、發展相適應。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貨幣政策的傳導問題,讓更多的資金能夠流向中小企業、製造業以及實體經濟,避免流入房地產。

在王一鳴看來,要把財政和貨幣政策通過與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配合,引導資金投向共同受益的領域,既能拉動需求,又能帶動供給,使產業和消費雙升級,供需實現動態平衡。

推進更高水平開放

除了宏觀調控政策外,專家認為,還應推進更高水平開放,支持經濟增長。

商務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俞建華表示,面臨的形勢越是複雜,越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更高水平的開放,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要搭建開放合作新平臺,打造開放創新新高地,形成開放環境新優勢,開創開放共贏新局面,構建開放安全新體系。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表示,我國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更多是指我國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在國際上更有作為,要更加審慎地研判國際形勢,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出更寬廣的發展空間。要更加靈活、積極主動地打造我國貿易圈,推動貿易對手、貿易伙伴和相關國家的開放。

金融開放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在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和金融體系的整體健康穩定的同時,紮實落實好已經宣佈的各項開放措施,並穩步擴大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的程度,努力實現金融業進一步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以及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陳雨露強調,金融的開放程度要守住風險底線,與金融監管能力相匹配。國際經驗表明,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不僅要與經濟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相配合,與國內金融市場承受能力相適應,還要與金融監管能力和金融法制建設相匹配。只有在監管到位的情況下,金融開放才能夠起到促改革促發展的作用。

區域經濟在發展中求平衡

對外開放的另一頭,是帶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區域優勢互補,打造區域增長極,推動經濟發展。

在區域發展方面,俞建華建議,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形成更多制度創新成果。持續做好複製推廣,深化政策和制度體系研究,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通過國家級經開區打造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穩定和提升產業鏈,推進邊境合作區和跨境合作區建設。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鷹表示,在區域發展當中,不能為了縮小區域之間的差距,就簡單要求各地區的發展“齊步走”,要在發展中求平衡。在這個階段,要格外注意處理好區域經濟發展中公平與效率的矛盾,發揮比較優勢,減小區域差距矛盾。首先要講效率、講比較優勢,讓能快的地方快起來,能高質量發展的地方“高”起來,把“蛋糕”做大,再來處理區域協調發展問題,才能掌握主動權。

多位專家日前在“2019-2020中國經濟年會”上表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是重點任務。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靈活性,應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著力推進更高水平開放,打造區域增長極。

■ 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更好地運用逆週期調節工具

推動對外開放和區域發展齊頭並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