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相信?多次流產背後的一大黑手——腸道菌群失調

早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臘,

被稱為現代醫學鼻祖的

希波克拉底就已經指出:

萬病始於腸道

(All diseases begin from gut)。

患者自述:

4次流產的謎團

2019年7月18日,我的小公主順產誕生,重6.5斤,非常健康。我的醫生認為,這標誌著一個複發性不良妊娠的全新調理方式的完全成功。有點拗口吧!簡單說,就是我的醫生僅僅用調理飲食的方法,就治好了我的複發性不良妊娠。下面,我來講講我的故事。

敢相信?多次流产背后的一大黑手——肠道菌群失调

我是浙江人,27歲,身高165cm,體重46kg。我結婚4年,懷孕4次,一年一次,悉數流產,其中自然流產2次,生化妊娠2次。我丈夫的精液檢查顯示正常。我的子宮和性激素檢查也都正常。夫妻雙方染色體結果正常。

我就診於浙江瑞安人民醫院。在流產的檢查中,婦產科蔡珠華醫生驚訝地發現,我這4次流產中每次妊娠的HCG都比上一次要低。所以綜合考慮認為,複發性不良妊娠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免疫系統異常,而且免疫排斥力還在不斷加強。

後來的實驗室檢查發現,我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高於正常,而補體C3低於正常,進一步支持免疫系統有問題的結論。同時我有過敏和食物不耐受的情況,也證明免疫系統有問題。

我的腸道健康指數竟然高達16分,屬於重度腸道菌群失調(13分以上都是重度失調)。此外,我還存在重度便秘、嚴重過敏、精神抑鬱。實驗室檢查發現,我也存在胰島素抵抗。

平時,我愛吃各種零食、垃圾食品、各種飲料,主食以米飯為主,愛吃紅肉,喜歡吃燒烤。蔬菜水果吃得不多。

所以,醫生的臨床診斷如下:複發性流產、免疫紊亂、胰島素抵抗。

複發性不良妊娠包括反覆性的自然流產、生化妊娠和種植失敗等幾種。其病因主要是遺傳因素和免疫因素。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有一半遺傳物質來自於男性,所以妊娠本質上講是一種同種異體移植,需要母體適應性地建立免疫耐受,才能成功妊娠。

患者自述:

到底該怎麼保胎

去年,蔡珠華醫生在與杜瑋南博士交流時說,她的很多不孕症的病人都有腸道問題,比如便秘、腹瀉、食物不耐受等。這個信息讓杜瑋南意識到生殖系統和胃腸道系統可能也有關聯。杜博士主要的關注點是腸道功能和腸道菌群的平衡,更加關注的是腸道本身以及部分代謝性疾病的調理。

敢相信?多次流产背后的一大黑手——肠道菌群失调

杜博士曾提出,人體腸道周圍分佈有高達70%的免疫細胞,存在於腸道相關淋巴組織(GALT)裡。作為黏膜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對人體的免疫功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他認為飲食可以影響腸道健康,繼而影響到免疫系統。

免疫原因所致的反覆不良妊娠,很顯然是妊娠早期免疫耐受沒有很好建立,受精卵被母體排斥掉了。換言之,母體的免疫系統對受精卵並不友好,受精卵細胞表面的抗原,刺激和激發了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通過細胞因子、炎症因子等把受精卵清除掉。

所以,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是根源。想要保住胎兒,讓免疫系統處於合理的工作狀態是最重要的。但是,怎麼樣才能讓免疫系統往好的方向走呢?這可是一個世界難題。現有的所謂改善免疫系統的做法,效率都比較低。保胎,到底應該怎麼保?

患者自述:

通過飲食改善免疫系統,我懷孕了

敢相信?多次流产背后的一大黑手——肠道菌群失调

基於腸道菌群調整的角度,杜博士為我設計了“杜博餐”,並建議我,首先在飲食上做巨大的調整:

停止吃垃圾食物,停止吃米飯麵食(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支鏈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大腸桿菌、腸桿菌這類壞細菌的數量,因此需要避免),停止吃紅肉。增加蔬菜水果攝入以便增加有益細菌的數量。吃魚肉雞肉等來補充蛋白質。吃堅果。多吃富含纖維素的五穀雜糧。此外,也提供了一些保健產品,比如益生菌和益生元,來進一步調整我體內菌群的含量。

蔡大夫的基本方案是用肝素、阿司匹林這兩種保胎藥物。

調理半個月之後,我的氣色明顯變好了,皮膚變好了,也不抑鬱了,感覺像是變了一個人。

後來不到兩個月,我沒有做避孕,竟然懷孕了。當我羞澀地跟兩位專家說起這個消息時,他們倆都很高興,更加密切配合:杜博士負責我的腸道調理,蔡大夫負責我的孕期保障。

有意思的是,這次意外懷孕是在沒用任何免疫相關保胎藥物的情況下出現的。停經34天第一次監測到的HCG數值是3568 IU/L。鑑於前4次不良妊娠病史,蔡珠華還是給予阿司匹林和肝素來改善循環抗凝治療保胎,但杜瑋南認為也許並不需要,只是保險起見。

接下來,停經42天準時出現胎心,停經54天HCG漲到接近15萬IU/L。13周順利通過早期NT篩查,順利進入孕中期。一切都超出預料的正常。22周完成通過系統排畸B超檢查,胎兒大小和羊水情況都正常。37周自然分娩一個可愛的女兒,我順利實現當媽媽的目標。

醫生回憶:

蔡珠華:保胎先治腹瀉便秘,你認同嗎?

作為傳統的婦產科醫生,胎停屬於優勝劣汰的觀念也曾經在我腦中根深蒂固。但當週圍的胎停病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我開始困惑,為什麼胎停越來越多,是胚胎質量都不好了嗎?

在劉湘源教授的啟發和指導下,我發現免疫原因可以解釋很大部分的反覆不良妊娠。這部分患者通過免疫方法保胎成功率很高。當事實證明反覆不良妊娠免疫原因佔比越來越高,而且用免疫方法保胎都有效的時候,我又開始困惑,為什麼免疫紊亂這麼流行?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變了嗎?環境汙染?還是我們的轉基因食品?還是快速流行的外賣食品?

帶著這些困惑,在留美醫學博士杜瑋南的啟發下,我開始拿起了功能醫學書。認真學習以後,我的一些困惑解開了。其中最值得分享的是“腸道功能紊亂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就是說腸道功能紊亂與反覆不良妊娠有關”。

敢相信?多次流产背后的一大黑手——肠道菌群失调

而對大多數患者和婦產科醫生來說,首先需要接受的理念恐怕就是保胎先治腹瀉便秘,這種調理方法你會認同嗎?

醫生回憶:

杜瑋南:迴歸自然的生活,

讓人更完整

聽完患者的自述和蔡珠華的回憶,讓我們跳出來思考一下:這個案例的成功是否有普遍性?現在的不孕不育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到底是這哪個地方出了問題?現代科技的發展,是不是正在一步步地把人類帶向離大自然更遠的地方?

有人可能會不屑,說遠離大自然也沒什麼不好。他們說科技讓人享受新生活,在大自然裡享受不到這樣的生活方式。但是當遠離大自然跟疾病掛上鉤,我們就應該深思了。

有許多病人,他們就過著跟大自然幾乎隔離的生活,包括本文的女主人公。她的飲食就是工業加工食品、燒烤、精加工的米麵食物,這些食物都一步步地把她推向了“反大自然”的生活。

但是,人類是從自然中產生的,是大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遠離大自然,就必然讓人體承受被自然拋棄的病痛。反之,迴歸自然,會讓人更加健康。

我建議病人迴歸自然的生活,少吃或者不吃精加工食物,多吃來自大自然的蔬菜和水果,不要吃工業加工食物。這些都是迴歸自然的飲食方式。

敢相信?多次流产背后的一大黑手——肠道菌群失调

所以,她成功了。她之後,今年先後又有兩名30多歲的女性,在調理腸道後成功懷孕。而且她們都沒有做任何治療,尤其是一名女性,結婚3年來都沒有成功懷孕,而現在已經懷孕5個月。

關於腸道健康對人體的重要性,人們對它的認識由來已久。早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臘,被稱為現代醫學鼻祖的希波克拉底就已經指出:萬病始於腸道(All diseases begin from gut)。儘管是非常樸素的觀察,但古人已經認識到了腸道健康的重要性。中國元代的李杲在他的《脾胃論》一書裡也強調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故夫飲食失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這就是“病從口入”的最合理詮釋。

我非常讚賞希波克拉底和李杲的強大洞察力。基於現代更多證據的觀察,我也非常贊同他們的觀點。所以這裡我強烈呼籲大家,在飲食上儘量去做“自然飲食”,不要過度的加工食物,儘量不吃工業加工食物。實際上,大自然本身具有強大的治癒疾病的能力,或者說人體具有強大的自愈能力。自愈起於破壞,破壞始於炎症,炎症始於外敵內患,敵患源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所以,親近自然,才能成為完整的人。

本文由美國凱斯西儲大學 杜瑋南整理

校對:欒兆琳

敢相信?多次流产背后的一大黑手——肠道菌群失调
敢相信?多次流产背后的一大黑手——肠道菌群失调敢相信?多次流产背后的一大黑手——肠道菌群失调
敢相信?多次流产背后的一大黑手——肠道菌群失调敢相信?多次流产背后的一大黑手——肠道菌群失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