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都不“南”!蒙古族群眾上訪,他們這樣幫


一點都不“南”!蒙古族群眾上訪,他們這樣幫

群眾觀看信訪工作流程


通遼市是全區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後,通遼市監察對象由1.63萬人增加到7.98萬人,在市本級受理的2019年前三季度來訪舉報中,蒙古族群眾反映基層涉農領域信訪舉報佔比超過三分之一。通遼市紀委監委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特點,找準服務群眾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強化蒙古語言文字在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工作的使用和推廣,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廣泛宣傳引導,讓蒙古族群眾少走“冤枉路”。在暢通信訪舉報渠道上下功夫,利用“清風通遼”微信公眾號、通遼市紀委監委網站及報紙刊物等媒介,向社會廣泛宣傳紀檢監察機關信訪舉報的監督對象、受理範圍、辦理流程等基本知識。在信訪接待場所醒目位置擺放蒙漢雙語宣傳標語和指示引導用語,並先後製發矇漢雙語“如何舉報”“舉報須知你問我答”“七字舉報口訣”等宣傳圖冊3000餘份,積極引導群眾通過正確途徑反映信訪舉報問題。強化對惡意舉報及誣告陷害行為的分析研判,調動群眾監督積極性,激發監督正能量。


一點都不“南”!蒙古族群眾上訪,他們這樣幫

  市紀委監委信訪幹部接待蒙古族群眾來訪


配備蒙古族幹部,讓蒙古族群眾來訪“有人管”。結合工作實際,明確由一名蒙古族班子成員分管信訪舉報工作,並通過組織調整任命一名蒙古族幹部為信訪室主任,側重培養蒙古族紀檢監察干部,為蒙古族群眾反映問題提供便利條件,方便群眾開展監督、進行舉報。通過熱心接待、耐心溝通、細心引導,受理好紀檢監察業務範圍內問題。對群眾來訪管轄權外的問題解釋好疏導好,講清楚不能受理的原因,應該到哪裡反映,正確引導群眾依法依規、有序有效反映問題。目前,在委機關能夠熟練使用蒙古語言文字的信訪舉報幹部佔比超過65%,且9個旗縣市區紀委監委信訪室均已配齊能夠熟練使用蒙古語言文字接訪的工作人員。


一點都不“南”!蒙古族群眾上訪,他們這樣幫

  市紀委監委督查督辦科左後旗信訪舉報轉送件


分析研判把好關,把群眾的“煩心事”做到“暖心辦”。配備蒙古族幹部來電接線員,並專門開設蒙古族基層群眾服務窗口,利用蒙古語言文字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準確瞭解來電來訪群眾訴求。充分發揮蒙古語言文字在信訪舉報的接訪、受理、錄入和分流等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加強甄別研判,把好篩選關、分類關,確保各類信訪舉報分類準確、辦理及時。對蒙古語言文字信訪舉報件同步翻譯、同步錄入,有效地縮短信訪舉報件的錄入和處置工作時間。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單位聯繫,拓寬信息共享渠道,做到精準分流、歸口辦理,確保群眾反映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據悉,今年9月,通遼市紀委監委信訪室被評為“全市學習使用蒙古語言文字先進集體”。截至目前,市紀委監委受理蒙古族群眾舉報問題近1400餘件,已依規依紀依法進行分流處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