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副書記壯膽,他首個“吃螃蟹”打光棍幾十年後,俏媳婦上門

紅牆、黑瓦,一棟棟風格統一、裝修一新的民房,依山傍水而立。

房縣土城鎮土城村中國黃酒民俗文化村,位於村中一片平地,緊挨209國道。

今冬首場雪剛下,群山之上,還是一片冰清玉潔世界。近處,酒肆燈籠,迎風招展,空氣中瀰漫著濃郁的黃酒芳香。

天寒地凍,路上行人稀少。靠近國道公路下方的瞿萬江家,生了一盆炭火,幾個人圍攏一起,烤火、聊家常。他們中,身穿大紅色羽絨服的任琴,是瞿萬江的準新娘。

1979年出生的瞿萬江,曾是村中“掛了號”的貧困戶,如今,在黨委、政府的幫扶下,發展黃酒產業,不僅住上新房、買了小車,與貧困作別,步入不惑之年的他還贏得了愛情。

瞿萬江很忙。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週年,他參加彩排活動;次日,他還參加京鄂兩地的一個大型連線互動活動,講述他家脫貧致富歷程。

瞿萬江說,忙完這一陣,兩人就去把結婚證給領了。

女副書記壯膽,他首個“吃螃蟹”打光棍幾十年後,俏媳婦上門

房縣土城鎮黃酒民俗文化村一角。

帶頭簽字 力爭在大山深處脫貧

瞿萬江上有父母和一個奶奶,一家4口人過生活。

瞿家有四五畝地,以前主要種植玉米和水稻,勉強填飽肚子。

瞿萬江在車城十堰打工,在汽車配件廠上班,後來遠赴福建等地打過隧道。

“瞿家奶奶和父母多病,瞿萬江每月打工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當時這個家庭很困難。”土城村黨支部書記耿吉奎介紹,2014年,瞿萬江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七八年前,談過一個十堰的女朋友。兩人交往了一段時間,女方要求來我老家看看,當時我家只有土牆薄瓦三間舊房。”瞿萬江說,女方上家裡看過後,丟下一句“你們家太窮了”,然後遠他而去。

瞿萬江的心被深深刺痛,但又無可奈何。

憑一己之力,要想在四面都是山的大山深處改變貧困面貌,談何容易!

房縣黃酒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土城村是有名的黃酒產地,差不多家家戶戶開作坊釀黃酒售賣。

“看到別人發展黃酒,我也行動起來。”囿於場地限制,瞿萬江家釀黃酒小打小鬧,一年釀幾百斤,主要是自家人飲用,少量拿到國道邊售賣。

轉折發生在2014年,當地返鄉能人牽頭成立黃酒合作社,著手打造黃酒民俗村。剛開始,村民參與民居改造積極性不高,大家都在觀望,誰也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我記得,2015年農曆二月二十三晚上,我家第一個簽訂民居改造協議。”瞿萬江說,當時鎮裡的書記都來了,他覺得脫貧的機會到了,帶頭簽了協議。繼他之後,陸續又有幾戶人家簽了協議。

女副書記壯膽,他首個“吃螃蟹”打光棍幾十年後,俏媳婦上門

瞿萬江和任琴展示釀造的多種包裝的黃酒。

幹部幫扶 小作坊搭上發展快車

民居改造協議簽下,產業發展號角吹響。

“鎮委副書記劉玲玲等人,一手把我們家帶起來。2015年,劉玲玲鼓勵我家把黃酒做到1萬斤。”瞿萬江說,釀製1萬斤黃酒,讓他想都不敢想,怕賣不出。“劉玲玲給我打氣,賣不完的她負責找銷路。”

心裡有底了,瞿萬江放手一搏。這一年,瞿家1萬斤黃酒銷售一空。

“如果不是鎮委副書記給我們壯膽,恐怕5000斤都不敢做。”回想創業之初,瞿萬江感慨萬千。他說,因為開局不錯,步子也邁得更大更堅實了,2016年,他家的黃酒產量躍升至兩萬斤。

也是在這一年,瞿家成為當地早一批脫貧銷號的家庭之一。

還是在這一年,瞿家新房新作坊完工,政府獎補8.4萬元,瞿家自己出資五六萬元。

瞿家黃酒產量逐年攀升,今年接近5萬斤。

記者在瞿家看到,新房一樓為釀酒車間。發酵間門口,有一臺嶄新的提純設備,白色黃酒“洑汁”被這臺機器“喝進”,經過4個圓柱形的過濾管,流出淺褐色的黃酒。

一番提純過濾,黃酒口感更好,常溫下保質期也更長久。

記者看到,提純設備上方等處,安裝有高清攝像頭。作為黃酒合作社成員,瞿萬江等村民的黃酒小作坊,原材料、釀造工藝和器具及質量標準等,都要接受合作社統一管理,有關部門通過攝像頭實時監控生產流程。

規範經營,讓房縣黃酒產業得以健康快速發展;瞿家的黃酒小作坊,搭上快車。

土城村黨支部書記耿吉奎說,瞿家人勤勞憨厚,做生意本分,經營越做越大。

曾經幫扶過瞿家的劉玲玲,如今已調任野人谷鎮長。她告訴記者,起初,瞿萬江的母親,對兒子的婚事很著急。劉玲玲對瞿媽媽說,別急,我們來築巢引鳳。“所謂的築巢,就是做黃酒。”她說。

讓劉玲玲感到欣慰的是,2016年下半年,她調到野人谷鎮工作時,瞿家的房子蓋起了,黃酒小作坊也粗具規模。

脫穎而出 事業和愛情雙豐收

“一斤糯米出七兩黃酒。一次釀造週期一至兩個月,分泡米、洗米、蒸米及拌曲等工藝流程。

“這個季節,做黃酒的人多;夏天氣溫高,弄不好就酸了、壞了,好多人不做酒,所以夏天的酒好賣。

“酒裡不要摻水,摻了水一下就能嚐出來。酸了的壞了的酒,堅決不混在好酒裡賣。

“今年糯米價格微漲,黃酒的價格也微漲,一斤黃酒賣10元,利潤可佔到一半。”

提及釀酒心得體會,瞿萬江話匣子打開。

在高手如雲的房縣,瞿萬江脫穎而出,2018年9月,他被評為“房縣黃酒釀造能手”第三名。

發展黃酒,讓瞿家徹底告別貧困。今年6月,瞿萬江還花幾萬元,買了一輛二手小車代步和跑業務。

事業穩步向前,愛情接踵而至。前不久,經介紹,任琴走進瞿萬江的生活。

任琴的孃家也在房縣,距離瞿萬江家100多里路。其孃家父母也做黃酒,任琴從小就熟悉瞭解做黃酒,她說瞿萬江釀的黃酒好喝,很喜歡。

瞿家的新房,緊挨著老房。裝修一新的老房,存放黃酒。

瞿萬江和任琴,一件件地向來客展示所釀的各種精美包裝的黃酒。他們說,現在主要做的是回頭客生意,少量在微信上銷售,目前,正在申請商標,準備將酒搬到網上賣。

提及未來,兩人言語中滿是憧憬。

房縣脫貧檔案

房縣位於鄂西北,是我省第二版圖大縣,素有“千里房陵”之稱,轄20個鄉鎮281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48.9萬。

2014年,房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0596戶146382人,重點貧困村69個,綜合貧困發生率35.96%。經過多輪次動態調整,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7105戶140866人,重點貧困村69個。

5年來,房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全縣農村特色產業快速發展,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累計脫貧46712戶140042人,出列69個重點貧困村,全縣還有存量貧困人口393戶824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由最初的35.96%降至0.2%。

房縣黃酒發源於西周,興盛於漢唐,有“封疆御酒”“黃帝御酒”之美譽。近年來,房縣把發展黃酒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舉措,全縣培植黃酒生產企業9家,培育黃酒釀造作坊2000餘戶,建設黃酒民俗文化村。2018年,全縣黃酒產量突破5萬噸,主要銷往北京、武漢等地,實現產值15億元,帶動2061戶6004人脫貧。(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壽江 通訊員 杜達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