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误杀》绝对是贺岁档的第一匹黑马。

翻拍很少出佳作,何况还是有诸多限制的犯罪类型片,所以,一开始《误杀》并没收到多少青眼。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从原作的设定来看,也不得不叫人为翻拍捏把汗,毕竟太不公平公正法治了。这部国产《误杀》改编自2015年印度版的《误杀瞒天记》,而这版《误杀瞒天记》本身也是翻拍作品,改编自2013年南印的《较量》。

故事从东野圭吾名作《嫌疑人X的献身》汲取了灵感。讲的是一个平凡家庭,大女儿夏令营被偷拍,遭威胁,误杀了警察长的儿子,父亲为了保护妻女,利用从电影里学到的手段,瞒天过海逃避警察追踪。

在印度版本中,最叫人振奋的是,男主角成功的瞒天过海,用自己的方式惩治了恶人,保护了家人。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显然国产改编版本,如果照搬这样的结局,是不可能上映的。这也是为什么看到最后男主角自首,很多观众第一反应会认为是为了过审而画蛇添足。

其实这部电影改的不只是结局,很多细节已经进行了调整,那样的调整之下,自首是合情合理的选择。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首先,男主的人设相对原版已经进行了调整,原版中的父亲是经常因为看电影而跟家人“失联”,而肖央饰演的李维杰对妻子和女儿一开始就视若珍宝,相比于原版,要更符合我们认可的好丈夫好父亲形象。并且影片一开始就勾勒了李维杰与人相处的细节,拖网费不交,同事建议断网,他会考虑到客户女儿高考,过两月再一起收,和邻里关系十分融洽。

这样的前提下,这就注定李维杰会第一时间保护妻女,也会顾及其他人的处境。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在“误杀”上则进行了更大的改编,原本大女儿是洗澡被拍,而到了《误杀》里情节更恶劣,大女儿被警察局长的儿子素察迷奸还录了视频,也给素察加了戳瞎别人眼睛的剧情,是素察这个人物更“恶”。

素察拿着视频想威胁平平再犯,平平告诉了妈妈,在母女俩跟素察周旋时,李维杰在看拳击,拳击选手被打晕的同时,这边素察也被平平打倒了。这里有一个细节,拳击现场的工作人员迅速去撬开晕倒选手的嘴,李维杰还跟身边的人解释是防止吞舌窒息。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但是母女这面将素察打倒后以为素察死了,并没有做任何处理,就抓紧想处理尸体。

李维杰回来跟妻子确认没有流血,他是有怀疑的。

后面在警察来开棺材的时候,虽然素察的尸体已经转移,被羊替换,但是棺材盖上有长长的血迹,也有一个闪回镜头,是素察瞪大眼睛的画面。说明素察真正的死因是被活埋窒息而死,极有可能是打昏后吞舌假死了,但是搬运时颠簸的那一下让他舌头出来了,只是醒来的时候已经被埋到了棺材里。

这一场景也对应上了电影开始的“活埋”。

这里就让这个“误杀”多了一个不确定,人不是大女儿杀的,而是被妻子活埋误杀。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李维杰心里是有愧的,事件发生后他布施没被接受,就是一个暗示。

《误杀》还有一个改编,是将素察的父亲都彭从富人改成了市长候选人。李维杰跟友人交代,如果再被抓就打都彭竞争对手那面的电话,将事态扩大化,相当于是要跟都彭的竞争对手联手来抵抗。

李维杰成功了,民众因为他们一家被权势欺压而上升到不信任公权,奋起反抗,引发了暴乱。之后素察父母被革职,社会的关注重点也不再在他们一家。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但是电影里不止一次提到过李维杰的身世,他的父母死于暴乱,他成了孤儿。

综合之前李维杰的人设,和他的身世来看,他定然忍不了自己引发的暴乱,持续让别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独善其身。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除此之外,这场“瞒天过海”虽然保护了他的家人,但是也给了家人不好的引导,有一处细节,是小女儿的考卷发下来了,妻子拿给李维杰看,镜头聚焦试卷的分数,100分,但是顶部有一条横向涂改液的痕迹,也就是说,这个试卷的分数是修改过的,应该是把7的横涂了,真实分数只有70分,小女儿都开始撒谎了!

站在李维杰的立场,他之所以要在妻女误杀素察后,不让她们自首而是去掩盖真相,是因为素察的父母一个是警察长一个是市长候选人,他不相信公权人员,认为她们自首也定然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而后来的暴乱又警示群体无政府状态会导致毫无秩序可言,让更多人民陷入慌乱。并且当时素察的父母已经停职,他自首可以阻止暴乱,可以给孩子正确的教育示范,可能得到新当权者公正的判决,并且可以救赎自己的灵魂回到“无相布施无限功德”的状态。自首是全剧各个情节推动之下,主角“顺理成章”的选择。

如果说原版《误杀瞒天记》的意义在于突出“正义”,最终男主一家成功“逍遥法外”,是揭示“新的正义是建立在罪恶之上”的深刻内涵。那改编之后的《误杀》,则是另一方向的发力——合理的规则之下才有自由,当公权都让人觉得不公的时候,反抗和重塑是必然的。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本次这版《误杀》“羊”贯穿全片,每一次出现都值得深思。电影的英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也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内涵所在:

离群的羊是什么样?警察去学校找大女儿平平问话的时候,课堂上老师正说到“羊是一种群居动物,视力极差,当它们单独行动时,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捕食”,平平就是那只羊。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牧羊人不守护他的羊会是什么样子?电影中有句台词说“羊只要能好好的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褥他们身上的毛呢?”,对应的是电影中官与民的关系,牧羊人不守护他的羊,当权者不能让人民安全生活,那温顺便也无法维持,反抗是必然的。

没有牧羊人的羊会是什么样子?这是最后的落脚点,对应影片后期人民心中无政府,打砸抢烧的暴乱状态。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所以,改编之后的《误杀》,是用原版差不多的故事,在讲另外方向的深刻内涵了。如果带着原作的主题去要求这新版的结局,定然会失望。

如果跟随电影的暗示,来看《误杀》的结局,会发现,其实另有社会深度。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而这个结局也并不落在一家三口去自首,而是自首之后,记者们对民意的调查,大部分群众认为李维杰应该无罪释放,最终会如何判决并没有明示,秦沛饰演的角色看向镜头的那一笑,更像是就这李维杰的审判对观众抛出问题“你觉得呢?”。

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那个哥哥为救妹妹铁锹打死妹夫的案子,一开始是判故意杀人,今年又“无罪释放”了。

你们误会《误杀》的结局了,“自首”的意义不比“瞒天过海”差

类似的社会案件其实不在少数。

李维杰的自首也并不是李维杰的结局,这个电影结局也绝对不是为了过审而敷衍的设置,它值得更多重视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