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母,做個“俗人”


前兩天,我爸過生日,我買了個暖風機回去,想著他有咽炎,不能凍著,空調的風又太乾不舒服。買完就跟我爸說了讓他別忘記了拿快遞。

快遞到了,我看到一直沒有取貨,就在家族群裡​發了個消息,後來沒有回應。我也就沒管了,想著總會拿的。第二天,我就在群裡看到我媽發的語音,我打開聽了,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你買的暖風機收到了,多少錢啊?”​

“前兩天問你多少錢的時候你也不說,怎麼總是這樣不跟我們商量就直接買啊,也不問我們是否需要”​?

“如果比較貴,就退了吧,我前幾天看上一個床墊,醫用的,5000多,你四姨說用的挺好,給你爸買這個估計好些,比你買這個實用多了”​

“或者你有那個錢,給我幫你存著啊,過兩年就要用到……”

聽完語音,我心裡很難受,總是這樣,一片好心總是被潑冷水!


面對父母,做個“俗人”


實在不理解我媽,​為什麼總是這樣,我不管買什麼東西她都不高興,對她來講,從來不怕傷我心

我憋住氣,直接把這個月剛發的工資給她轉5000過去了,說話也不冷不熱的,大致意思就是暖風機不用就放我房間,不退。然後去給我爸買她說的那個床墊!

​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一來自己好心被拒絕,二來我媽的意思就是讓我買那個5000多的床墊,可是我也才工作不久,並沒有什麼存款。也是氣自己的無能為力!

我剛轉完錢我弟就給我打電話了,說我說話語氣不對,現在是不是特別難受?我也不想理他,從小到大,我總是覺得我跟父母的距離好遠,以前打個電話基本就是像完成任務一樣5分鐘快速結束,現在我弟上了大學,建了個一家人的群,我就乾脆都不單獨打電話了,直接跟我弟提前溝通好,什麼時候打電話我加入進去就好了,就像是完成任務一般!​

對於我跟我父母的關係,我弟也一直在撮合,​用我弟的話講就是之所以跟父母感覺溝通有障礙,是因為你“不俗”,而我之所以溝通沒問題,是因為我就是個“俗人”。

面對爸媽,應該用他們的思想去溝通而不是你的!​


面對父母,做個“俗人”


何為“俗?”​思想不一致,做法不一致,表達不一致。可是原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何來絕對的一致呢?

我媽的“俗”體現在哪呢?

我媽對我的教育理念:

從小到大,總覺得我媽跟別人家的媽不一樣,首先,我媽對我的教育是反著的,比如家裡有個地方髒了,我媽明明是想表達的意思是讓我去打掃一下可她卻會說,你看哈,那個地方髒了,你就看著,千萬別去動它,千萬別動。語氣及其犀利,我就知道,我應該去這樣做,我從小就會舉一反三了!

每當我媽看到我朋友圈裡發的去哪裡玩的照片時她總是會問我,今天又去哪玩了?總是到處跑,這又得花多少錢啊,有那個錢不能存起來嗎?以後總是用的到的。你總是這樣完成亂花錢的習慣,一點都不好!

可是,我想說我出去玩也是長見識啊,難道一天24小時不休息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嗎?我都這麼大了,還沒有自由?

在我媽眼裡,好好的衣服不穿了,就是浪費。生活太奢侈就是浪費,偶爾去玩一下花錢也是浪費,去外面吃一次不如在家吃,因為浪費!

我想,其實我媽的“俗”也許就是提現在這些地方吧!

之所以顯得格格不入無法溝通應該也是因為這些!


面對父母,做個“俗人”


不溝通不理解是問題的根源

對於父母來講我們的很多思想他們是無法理解跟體會到的,反思我文章前提到的給爸爸買的生日禮物,在我看來,原本是個很實用的東西,可是在父母看來確實再亂花錢,還不實用,關鍵還不跟他們商量。可是我的出發點是給他們一個驚喜。

可是在他們看來這種驚喜無疑是讓人很不好受的。本來就是一個感覺用不到的東西,關鍵我不溝通,他們問價格的時候我還不說,他們就肯定以為很貴,很沒必要了!

這些都是存在的問題,導致最後的不愉快也只能去找自己的原因。但是如果一開始我就說出自己的想法,先徵求他們的意見,也許就不一樣了。

在父母眼中,從來都不是你能給他們多少驚喜,或者給他們買多少東西,更多的他們只會在乎你有沒有錢,夠不夠花,會不會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

而作為子女,只能接受他們不夠細膩不太溫柔,簡單粗暴的方式,因為他們的出發點永遠是為我們好!

面對父母,做個“俗人”


思想的代溝造成的差異性

著名女星陳喬恩,最近跟媽媽一起上一檔節目《旋風孝子》,在鏡頭中,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不是一對很和諧,很友好,像姐妹一樣的母子,而是很冷淡的樣子。無話可說成了常態,開車一臉嚴肅的表情無話可說,飯後在沙發上坐著各坐各的無話可說,哪怕為了節目效果在一起玩耍,拍照,也會顯得比較生分。

後來在溝通中瞭解到原來是因為陳喬恩媽媽從小對她的教育是很嚴厲的,甚至還經常被打,這一度成為她心中的陰影,導致她從小對媽媽心懷恐懼。而陳媽媽的回答也是道盡很多家長的無奈“我不是故意的”

其實媽媽肯定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思想的差距造成的一系列問題,而在過程中又不知如何解決,便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難道我媽不愛我嗎?不是的,她只是想讓我變成她眼中那個比較美好的樣子。而我不愛我媽嗎?不是的,只是我在以我的方式對他們好,而他們不理解而已,就像我們有時候不理解他們一樣!

面對父母,做個“俗人”


如何做到跟父母順暢溝通?


不要把外面的戾氣帶到父母面前來

都說,我們總是習慣把最壞的一面展現在自己最親近的人面前。這話一點沒錯

對於我們來講,父母無疑就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而之所以對父母展現出我們最差的一面是因為心裡明白,無論怎樣,父母永遠都是不會怨恨我們的!也正是這種思想導致了現有的結果。

但是想想,真的划不來,憑什麼對我們最好的人換來的卻是我們最不好的一面呢?有時候他們的想法跟做法之所以顯得格格不入是因為過於簡單粗暴,可是,跟父母的溝通還需要彎彎繞繞嗎?

而我們之所有會覺得接受不了是因為已經習慣了把風度,優雅留給了別人,面對父母的簡單粗暴我們也會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回應。

可是這隻會加劇矛盾跟誤解,不管對待外人如何,對待父母應該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在父母面前,我們永遠是孩子。


面對父母,做個“俗人”


把父母當孩子

歌德說過:“我們體貼老人就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 學會“順從”

昨天我媽特地打電話給我,說讓我把5000塊錢收回去,爸說不買那個床墊了,我買的暖風機挺暖和的。要不她就幫我存在,以後留給我出嫁,說總會用到,我很無奈的笑了。只說,那你幫我存在吧,我安心些,放在我手裡我也會亂花,不好!我媽語氣瞬間就緩和看很多。

“對了,媽,去年你灌的那個香腸挺好吃的,今年也做點吧,我到時候還可以帶過來吃,外面都買不到呢!”我興奮的說到。

我爸在一旁應和著,說明天就去弄。

結果我媽在一旁笑笑說道:“你還會享受的,知道今年豬肉多貴嗎?都快去年翻一倍了!”

我說“那你多給我放點肥肉唄!”

與什麼人說什麼話這是從小就聽過的一句話,多半意思是要懂得變通。面對我們的父母,如果他們不足以有風度,不足夠優雅,不十分完美,我們真的要做到“同流合汙”。因為很多時候他們的思想已經無法改變了,但是我們的思想是可以的改變的。因為我們都知道,父母都是無條件的對我們好的,哪怕有時候“俗”點,但是出發點總是好的。憑這一點,我們可不就得多讓著點嗎?本就在世俗,總歸會做個“俗人”,

在父母面前,該俗就得俗!


面對父母,做個“俗人”


  • 學會“聆聽”
    我有個同事,一個男生,他是家中獨子,每週固定給父母打電話,時間通常都是1個小時以上,而且都是跟他媽嘮嗑。之前問他都聊些什麼,跟父母有那麼多東西聊嗎?他說其實他說的很少,都是母親自己在說,自己一直在聽,偶爾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而已!母親總有說不完的話!

是啊,聆聽原本就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行為,更何況對方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親人。聆聽父母的嘮叨其實也是一個作為子女應該做到的,只是更多時候面對父母的時間很少,確實找不到如何溝通,那就多聆聽他們的心聲,或者嘮叨,很多事他們也許就只是想嘮叨一下而已。


面對父母,做個“俗人”


  • 學會多陪伴

如果做不到人時常陪伴在父母兩側就要做到始終把父母放在心上,這也是一種心靈上的陪伴!也是陪伴的最高層次。

著名喜劇演員賈玲在節目《王牌對王牌》中提到自己曾經用母親的故事拍成了一個電視劇,在節目上還曾經被演繹出某個片段,當時的賈玲在場泣不成聲。因為常年在外工作的原因,很少陪伴父母,知道最後母親去世,也因此留下了太多的遺憾。

真正做到陪伴其實不容易,都說子欲養而親不待,趁父母還健在,多花點時間花點心思去陪伴父母,時刻把父母放在心上,天冷了打電話問好,多點關懷,他們才是自己一生的財富!


面對父母,做個“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