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神”出包、民進黨丟包!綠營又以騙術來矇混了

臺灣“大華網路報”今天專欄說,“卡神”楊蕙如被臺北地檢署以發動網軍“汙辱公署罪”,因該案涉及去年9月臺“大阪辦事處長”啟誠因風災究責而輕生,引起輿論一陣譁然。執政的民進黨在去年底選舉時即不斷指控大陸網軍試圖影響選舉,不料未發現大陸網軍的具體事證,反而出現民進黨黨員楊蕙如指揮下的臺灣的網軍被起訴,對於明年一月的“大選”選情造成衝擊,可見一斑!


  為了不使該案對選情造成影響,民進黨開始上演坊間輿論所稱的“可割可棄”、“楊蕙如出包、民進黨丟包”的故事,想要以切割來停損。不過因楊蕙如與民進黨的關係過於密切,愈想要切割反而被爆出愈多料,迫使蔡英文必須由“不認識”,在合照照片曝光後改稱“沒私交”;民進黨中央從原本聲稱“沒有關係”,到被迫坦誠楊蕙如是黨員。凡此都印證了那句俗話:“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實際上民進黨“立委”及市議員在楊蕙如申請政府或公營公司各項補助時,扮演護航的角色,因此愈想要切割只會讓外界想方設法要爆更多料。若當初楊蕙如被起訴時,民進黨不切割得如此徹底,或許新聞熱度只有一、兩天而已。然因民進黨想要徹底切割,以致使外界更想要了解其中是否有不為人知的故事,畢竟這還關乎人命,怎能用“沒有關係”了事?
  在整個事件中,最感尷尬的應是民進黨“副手”參選人賴清德,曾經在2020黨內初選期間呼籲蔡英文停止網軍對他的攻擊。如今爆出楊蕙如指揮網軍帶輿論風向,以她與民進黨關係之密切,若她是攻擊賴清德的網軍之一,亦是合理的懷疑。不過因賴清德已成為蔡英文的副手搭擋,面對楊蕙如所涉“網軍”是否和初選時攻擊他的相同,僅能表示“還要查證”而不能再多言。

  民進黨想要用騙術來矇混楊蕙如案對其選情造成的影響,如同日前想要以騙術操作王立強“共諜”案影響選情如出一轍。當澳洲媒體披露自稱是“共諜”的王立強向澳洲政府申請政治庇護時,只要稍有常識的人士都知道王立強聲稱曾匯款2000萬人民幣影響選舉及相關資訊,不足採信。偏偏有民進黨現任“立委”指稱王立強所言有80%的可信度,想藉此影響選情的意圖明顯。

  蔡英文對此更表示:“此事件攸關“國安”的重要事情,調查單位、執法單位已經在做必要的調查,“國安”部門也證實,已派員前往澳洲進行適時且必要的合作”。然而實情卻是,“國安局”與“調查局”都沒有派員赴澳。“國安局”副局長在“立院”答詢時更指出“這是假新聞、我們沒有發佈”;“法務部次長”則表示,“法務部”系統沒有派員到澳洲,因為境外查案比較敏感。民進黨當局藉造假新聞來帶風向,何須再多言?
  尤有甚者,蔡英文日前在造勢活動中提到:“2016 年的選戰過程中,她承諾了大家許多事情,包括了轉型正義、年金改革、長照 2.0、能源轉型、產業轉型、國防自主、婚姻平權等等,而每一項在上任之後,都做到了。”若蔡英文所說的為真,試問為何2018年年底的縣市長選舉民進黨會敗得如此之慘?莫非又要怪是選民沒跟上! 


  民進黨當局一再對外宣傳臺商今年迴流資金已經達到7000億臺幣。在“經濟部次長”在“立法院”坦誠臺商匯回金額尚未看到時,民進黨當局才改口稱是審議投資而非實際迴流金額!試問迴流與審議投資是同一回事嗎?如果這不是民進黨當局想要用騙術來誇大施政成果,又是什麼?即使改口,也無法改變民進黨當局想要靠騙術來達成連任目的的事實。
  從2018年底到如今,民進黨當局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政績,競選連任民調支持度似乎贏過“在野黨”候選人,純粹是因為炒作“亡國感”的關係。然而民眾終究在投票前還是會思索過去近四年的時間,生活真的有過得比較好嗎?若民進黨當局在敗選後在施政上已頗有建樹,試問2019年的代表字“亂”,難道是刻意在唱衰嗎?
  蔡英文聲稱施政目標已說到做到,然而不處理更具迫切性的勞退年金,卻針對較晚破產的軍公教年金開刀,是說到做到?“不當黨產”處理,除不斷在法院審理時遭到敗訴,看不到“轉型正義”在哪?“促轉會”更因被操作成“東廠”,成為導致去年敗選的主因。由此可見,若民進黨想以騙術來競選連任,去年敗選的歷史恐將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