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員工暗箱操作貴金屬購銷 非法侵佔2100萬炒股炒黃金鉅虧

交行員工暗箱操作貴金屬購銷 非法侵佔2100萬炒股炒黃金鉅虧

  銀行是各類金融市場的參與者,貴金屬市場也不例外。一家銀行在貴金屬業務上的發展情況,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這家銀行在金融市場上的專業化水平和多元服務的能力。

  不過,身為交行海南省分行個人金融部市場推廣經理的潘賢德,卻利用自己在管理、操作貴金屬系統上的職務便利,在採購和銷售貴金屬過程中,通過修改貴金屬產品價格、調換訂單和實物的手段,將單位資金近2100萬元非法佔為己有,最終也將自己送進了監獄。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這則刑事判決書揭露了案件的真相。

調低價格 虛構訂單

暗箱操作套利千萬

  潘賢德生於1987年,大學本科文化。2012年,25歲的潘賢德開始擔任交行海南省分行個人金融部市場推廣經理,負責特許商品,即貴金屬產品銷售業務的管理。

  在熟練掌握了貴金屬系統操作流程後,潘賢德打起了歪主意。

  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間,潘賢德利用職務之便,將黃金珠寶公司給交行海南省分行的10公斤沃德金條墊貨,採取不入庫的方式據為己有,並先後6次讓黃金珠寶公司回購,循環套取回購款項用於炒股和消費。

  嚐到甜頭的潘賢德開始變本加厲。

  2016年5月24日至2017年5月9日期間,潘賢德通過管理操作貴金屬系統的職務便利,從後臺調低貴金屬產品價格,虛構貴金屬產品交易訂單,以陳宙婷、韋某、潘賢德的名義在交行海南省分行營業部(海口)先後15次以超低價向黃金珠寶公司、中鈔公司、工美公司、國金公司購買貴金屬產品856件,總計購買價格為199萬元,交行訂貨實際支付款項則1629萬元。

  而在實際操作中,潘賢德向中鈔公司、黃金珠寶公司發出前述15次同等金額訂購沃德金條訂單,收到沃德金條後,被告人潘賢德再讓中鈔公司、黃金珠寶公司進行回購,並將回購款轉入其控制的羅某及其本人名下的銀行賬戶,用於炒股、炒黃金期貨,其中,購買金銀紀念幣、金銀工藝品、奢侈品及各類日常消費約1460萬元。

  雖然在貴金融系統後臺的暗箱操作屢屢得手,但潘賢德在股市和黃金期貨上卻是碰的一鼻子灰。

  經統計,潘賢德炒股虧損約600萬元,炒黃金期貨虧損約40萬元。於是,為填平交行海南省分行的財務虧空,潘賢德又玩出了新花樣。

故技重施 欲填虧空

貨不對版再坑一家分行

  2016年9月29日至2017年12月29日期間,潘賢德再次通過管理操作貴金屬系統的職務便利,從後臺調高貴金屬產品價格,以韋某、梁某、蘇某、杜某、潘賢德的名義在交行海南省分行營業部(海口)先後8次以超高價購買貴金屬產品21件,總計購買價格為1686萬元,交行訂貨實際支付款項則為4萬多元。

  潘賢德先低價賤賣,然後又通過高價貴買反向操作的方式歸還侵佔款項,填平交通銀行海南省分行的財務虧空。

  為籌集填平交通銀行海南省分行海口營業部賬務虧空的鉅額資金,潘賢德還給交行三亞分行挖了個坑。

  2017年12月18日、19日,潘賢德又利用職務便利,虛構5筆向工美公司、國金公司、金一公司採購的貴金屬產品交易訂單,指令交行三亞分行付款購買價值221萬元的貴金屬產品22件。

  而在實際操作中,潘賢德則向中鈔公司發出訂購70公斤沃德金條的訂單,收到沃德金條後再讓中鈔公司回購,並將回購款項轉入其控制的韋某名下銀行賬戶,用於在交行海南省分行海口營業部高價貴買反向操作。

  為掩蓋犯罪事實,潘賢德還向三亞分行寄送一批與虛構訂單上類似的貴金屬產品,但與訂單描述貨不對版,且價值懸殊。經鑑定,三亞分行實際支付款金額221萬元,實際收到的貴金屬產品價值僅為112萬元。

  一番“眼花繚亂”的操作最終還是難以自圓其說。最終,潘賢德犯職務侵佔罪,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半。扣押在案的贓款979950元退還被害單位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行;扣押在案的被告人潘賢德利用贓款購買的物品折價後退賠被害單位交行海南省分行,不足部分繼續追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