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豬肉價格連續4周下降

生豬產能連續6週迴升,“兩節”期間供應基本有保障

湖北豬肉價格連續4周下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通訊員 謝毅


“豬肉價格降了,我買兩根排骨和一根筒子骨,花了40多元,以前買這些,要花60多元。”在武昌南湖社區,提著菜回家的王婆婆看到熟人就拉起了家常。

12月1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武漢市部分超市及農貿市場看到,豬肉及豬排的價格,大多從原來的每斤40元降到30元上下。

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的消息稱,湖北豬肉市場價格持續4周環比回落,與此相對應的是生豬產能已連續6周環比回升。

元旦、春節期間居民肉類消費基本有保障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肖伏清12月12日在全省生豬“穩產保供”電視電話會上表示,預計“兩節”期間活豬出欄量可達860萬頭,全省將有70萬噸豬肉產量,再加上禽肉和牛羊肉,“兩節”期間肉類生產總量可望超過100萬噸,不會出現肉品斷供脫銷的情況。

從長遠趨勢看,2020年全省預計可出欄生豬3000萬頭以上,基本能夠實現居民人均肉類消費的國家保障目標。

生豬產能持續回升

11月份,全省生豬出欄量213.9萬頭,環比增長15.27%;全省生豬存欄1724.01萬頭,比10月份淨增加145.66萬頭,環比增長9.23%;能繁母豬存欄171.04萬頭,比10月份增加14.57萬頭,環比增長9.31%。

11月14日,金浠農牧10萬頭生豬養殖小區項目在浠水開工建設,年可出欄生豬10萬頭,年產值可達3.5億元。政策和市場利好讓一大批生豬企業迅速擴大產能。目前,牧原在石首的50萬頭、溫氏在通城的50萬頭、新希望在應城的50萬頭、金龍在浠水的30萬頭規劃項目均已動工建設,還有很多項目正在選址。據統計,11月份,全省出欄500頭以上規模豬場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分別增長3.84%和2.75%,其中5000頭以上規模豬場環比分別增長3.47%和3.76%。

為養豬企業解難題

豬肉市場的穩定,離不開國家和省出臺的“雙十七條”扶持政策,為繼續鼓勵生豬養殖企業擴大生產,根據前期暗訪和檢查情況,我省下一步重點為生豬養殖企業解決4個政策難題:

用地政策,協調自然資源部門落實生豬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政策,簡化用地程序,壓縮辦理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環保政策,進一步鞏固清理成果,對超範圍劃定的禁養區,年底前要調整恢復到位。要落實養殖項目環評“放管服”改革,對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建設,開展環評告知承諾制試點。

財政政策。2019年明確的項目和補貼資金,省裡要求在年底前撥付到位。2020年預算安排中,省政府已明確了非洲豬瘟防控專項資金,要求各地在預算安排中也要足額保障。

金融保險政策。進一步落實生豬政策性保險,總結推廣抵押貸款試點經驗,在今年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試點的基礎上,將保險覆蓋面由5個擴大到44個養殖大縣。

動物疫情穩定可控

冬春季節是動物疫病的多發期、防控的關鍵期,我省加強動物疫情管控,到目前為止全省基層排查已3個月,生豬無異常死亡情況。秋季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工作於9月初開針,11月初全面完成普注任務。各地認真開展以養殖場、屠宰場、運輸車輛等為重點的洗消專項行動,建成並投入使用洗消中心94個,各養殖場生物安全防護能力進一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