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閻肅(1930年5月9日-2016年2月12日),原名閻志揚,男,漢族,河北保定人,肄業於重慶大學,著名文學家、劇作家、詞作家。 1950年9月參加工作,195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6月入伍。曾任中國劇協副主席,空政歌劇團編導組組長,中國劇協第三、四屆理事。 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歌舞團編導室一級編劇,專業技術一級,文職特級,享受大軍區正職生活待遇和政府特殊津貼。代表作品有歌劇《江姐》、歌曲《說唱臉譜》、《敢問路在何方》《故鄉是北京》《北京的橋》《霧裡看花》等。2016年2月12日3時07分,閻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閻肅

60多年來,作為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閻肅始終與偉大祖國的發展同行,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矢志不渝地謳歌時代主旋律,80多歲高齡一直活躍在文藝工作第一線。他先後創作了1000多件文藝作品,獲得100餘項國家和軍隊文藝大獎,參與策劃或主創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央視春晚、全國雙擁晚會等100多場重大文藝活動,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嘉勉。他創作的一部部紅色經典猶如一道道亮麗的風景,鼓舞和激勵了幾代人。他藝術生涯的累累碩果,成為偉大時代闊步前進的藝術標記和我們這個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其實可以理解,為什麼閻老的消息會傳播得如此之快?因為每個人對他的關注,是自發產生的,對他的尊敬,也是發自內心的……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圖:閻肅在接受採訪

棄學從藝,文藝工作大有可為


解放前,我從重慶南開中學畢業,當時考上兩所大學:重慶大學和四川大學,後來讀了重大的工商管理系。解放後,我們重慶大中院校的學生參加了當時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西南工作委員會舉辦的一個夏季暑期學員活動。當時我是大專部文藝部的副部長,組織大家做文藝演出。說相聲、演戲、唱歌,就在這座古城中度過了一個非常快樂的暑假。可能因為我的這點本事,受到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西南工作委員會的青睞。領導告訴我:“你不要念書了,我們要成立一個青年藝術工作隊。”我欣然答應。我覺得我要給新中國乾點事兒,在這種心理的促使下,1950年9月大學還沒讀完,我就加入了青年文工隊,成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西南工作委員會下屬青年藝術工作隊的一個隊員。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圖:年輕的閻肅

當時,我所有的同學都瞧不起我。我的同學有考北大、清華的,有留學捷克、蘇聯的,他們覺得最沒出息就是我了,好好的大學不念,唱戲去了。我當初有一個初戀情人,都訂婚了,她後來去北京念大學,也因為這件事跟我分手了。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圖:閻肅(右)早年說相聲劇照

事無大小,要做就做最好


我原來在文工團,什麼都幹過,拉過大幕、幹過舞臺照明;唱過合唱、跳過集體舞;說過相聲、還催過場……但我到現在都還會想,就算是拉大幕也要把它拉好,絕對不是機械式的簡單工作,我要拉的快慢和導演心裡想的節奏是一樣的。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圖:閻肅(前排中)與戰友

當時我管照明,自己就琢磨怎麼能做好。當時舞臺照明用的是汽燈,裡面有一個石棉的燈罩,就像一個橢圓形的燈泡輻射出裡面很強的光。這個燈罩有一個特點,油氣會凝固在上面,燒一次就灰了,輕輕一碰就碎。為了節約成本,我就想要一個燈罩多用幾次。我弄了一個盒子支撐著燈罩,讓它四面不著地兒,把中間的口焊住,讓空氣流動,避免了油氣附著。然後,我走到哪兒就抱著這個燈罩,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它。這樣,一個燈罩在我手裡可以用到七八次。後來,到了部隊才懂“一專三會八能”,文工團演出需要這樣什麼都會的人。

深入生活,為創作打下堅實基礎


後來,在青年藝術工作隊的基礎上成立青年文工團。我當時的任務是到處去做宣傳工作。在這期間,我見到了各種各樣的人,見過城裡人、農村人、國民黨的兵,甚至特務;共產黨的高級幹部、普通幹部,還有鄉下集市上的普通老百姓。接近這些不同的人,是做好宣傳工作的基礎。跑了四川各地,和各色人等都熟悉了,帶給我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後來寫歌劇《江姐》時的順理成章。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圖:閻肅與家人合影

當時我根本沒想過今後會搞創作,更沒想過多少年後我會寫歌劇,只是簡單地把每天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心滿意足了。對於舞臺、對於文藝工作,自己能做得津津有味,這可能是源自於我從小對這些事情的熱愛。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圖:前排為閻肅及夫人,後排從左至右為閻肅的兒媳、女兒、兒子

步入軍營,從文工團演員到普通一兵


1953年,我們整個西南青年文工團都到部隊當了兵。我這一當兵就是60年。那時候我一個人,也沒有連對象,說走就走,下到了廣州沙皮的空軍部隊。我去的那個機組中隊,有機電師、機電兵、兩個機電員,還有作為下放幹部的我。剛去第一天,誰也不認識,心裡還在想就這樣開始當兵了。從第二天起,讓我去種菜,解決伙食問題。我從買菜籽開始,回來間苗、澆水、施肥,一直到把菜收割,收拾進廚房。種了四個月菜,我連飛機的影子都沒看到。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閻肅

後來,我們一起下部隊的四個人湊在一起吃晚飯,又到後山上散步,大家都唉聲嘆氣的,情況都一樣。合計之下,我們覺得這樣太被動、太沒意思了。不能這麼混日子,把“要我當兵”變成“我要當兵”,主動爭取。於是,我當天回到隊裡,就拉著大個子聊了起來。我歲數比他們大,相對見多識廣,對於文工團的演員等更是如數家珍,很快我們就打成了一片。之後,他們就開始領我到外場去刷飛機,再做一些加油、分解輪胎等工作。我給他們變魔術、講相聲,慢慢地就和整個地勤部隊、飛行員們都熟絡起來,已經忘掉自己是從文工團來的身份了。

紮根基層,尋找創作的源頭活水


下部隊一年後的一個傍晚,這個場面我至今記得。那天,在飛機場的跑道盡頭停著八架飛機,我和機電師扛著旋梯去做檢查,看到最後一架飛機的飛行員小王,正坐在飛機上望著天空發呆。那一刻,他的背影映著漫天晚霞,美麗迷人。我感到很好奇,心想他在琢磨什麼呢?機電師告訴我,他心裡惦記著頭頂這片天,作為飛行員的他們深深地熱愛祖國的藍天。當天夜裡,我情不自禁地在被窩裡琢磨出了一首詩叫《我愛祖國的藍天》。後來,我們文工團下去演出,我們就把這首歌做了出來,在部隊唱了快60年。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閻肅

如果你要問這首歌是怎麼來的?我的回答就是當兵得來的,這就是生活。是我在部隊老老實實當了一年兵,把自己當成部隊的一員才悟到的感情。這種感情,是你之前在屋子裡面坐著找不出來的感覺。為什麼說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是我真真切切體會來的。

精益求精,做有深度的文藝作品


我並不反對流行音樂,我也聽我也寫,比如說《霧裡看花》。真正開始寫的時候,我發現真的寫起來很難。我在屋子裡轉來轉去,怎麼也想不出來。我兒子在準備功課,不讓我轉了,讓我回屋去。我一進屋打開電視,正在播放川劇《金山寺》水漫金山的情節。白蛇、青蛇鑽進水裡找不到了,法海找來了韋陀菩薩,請他找出白蛇、青蛇。韋陀菩薩手拖一根降魔杵,腿往腦門上一踢,腳尖碰腦門,踢出一隻法眼。法眼,在佛家裡又叫天目,也叫慧眼。慧眼一開,上能看三十三重天,下能看十八層地獄。我看到這兒,心想太好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隻慧眼,什麼假貨一眼就都能看出來了。但是,法眼、天目都不好寫在歌詞裡,還是用慧眼好。那“我有一雙慧眼”、“送我一隻慧眼”都不夠通暢,我琢磨來琢磨去,最後用了“借”這個字。“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紛擾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寫出來這一句,覺得太棒了,這首歌有了。然後前面的“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很順就寫出來了,給作曲、導演一看,他們都覺得好。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閻肅

從這首歌的創作看,就說明你要做有心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我沒看過川劇,不知道這演的是川劇裡的踢腿絕活;如果我書沒看夠,不知道佛經裡有天目、慧眼這些典故,就想不出來這些詞來。

甘當慈父,教育子女做個充滿正能量的人


我對兒女沒什麼太多的疾言厲色,沒有要求他們必須怎麼樣。我有三條標準,一是正直,做個正直的人;第二是健康,身體得棒;第三是善良。至於從事什麼職業,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看你自己的努力,看你碰到的機遇,看你的準備,看你的勤奮。我的幾個孩子,都是自由生長,他們獨立生活能力也比較強。具體他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覺得是他們自己的事。我很難去安排他們做什麼事,也很難預料他們會做什麼事,成為什麼樣的人。

閻肅:無愧時代 文藝工作者充滿責任與擔當的一生

閻肅

我覺得每個人好好地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怨天尤人,也不要過分地想這想那,做好每個人本分的事情,種好一畝三分地,多長糧食,就對得起這個時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