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棄美國綠卡毅然回國,發表超400篇論文,是獲這項大獎的"中國第一人"!

在2018年7月29日—8月1日舉行的應用計算電磁學(中國)國際會議(ACES-China)上,72歲的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聶在平

榮獲"技術卓越獎",以表彰他在應用計算電磁學及其相關領域的卓越貢獻和影響,成為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中國學者。雖早已過了退休的年齡,但他依然活躍在科研第一線,在電磁學學科前沿躬耕不止。

他放棄美國綠卡毅然回國,發表超400篇論文,是獲這項大獎的

聶在平,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電子科技大學"電磁輻射與散射團隊"的創始人,長期從事電磁輻射與散射、計算電磁學、目標電磁特性、天線新理論和新技術、複雜非均勻介質中的場與波等研究,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省、部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12項(其中10項排名第一);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防專利授權20餘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期刊論文逾400篇,其中SCI和EI收錄300多篇;完成學術著作和譯著近百萬字;培養博士生、碩士生近百人,所指導的博士研究生曾榮獲"四川省首屆(2006)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表彰。

師從中國微波之父

1963年,聶在平考入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雷達專業本科,1978年又考入本校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專業,在我國電波與天線學科的先行者謝處方教授的指導下,從事電磁場的輻射、傳播和散射研究。中國微波之父林為幹院士也是他的老師。

在研究生學習階段,聶在平沒有辜負學校和老師的厚望。作為學校在動盪後第一位作畢業論文答辯的研究生,他給評委留下了深刻印象,並獲得高度評價。

一位來自美國的著名教授直言道:"你的畢業論文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碩士生的水平。希望你寫一篇論文投到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EMC上,我願意作為審稿人來評審你的論文"。

在多年的學習與研究中,聶在平逐步理解了電磁場理論與工程,也從老一輩科學家身上傳承了為了國家的發展堅守學科方向和開拓學科領域的學術精神。

他放棄美國綠卡毅然回國,發表超400篇論文,是獲這項大獎的

心懷科技報國的理想

1987年,41歲的聶在平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學習深造。聶在平回憶說,從最初進入成電學習、到考研究生、再到出國留學,自己對所學專業和研究方向一直都有一種神聖的感覺。哪怕是去美國作訪問學者,也是力求本專業具有較高學術造詣的教授作自己的指導導師。

聶在平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爾巴納-香檳分校跟隨國際著名的計算電磁學教授周永祖研究深造。儘管周永祖教授比聶在平小七歲,但在聶在平看來能有這樣一位專業如此精深的學者做自己的導師,實在是幸運之極。他說"他能教我實實在在的東西,無論他年齡比我小多少都是我的老師。他那深邃的理論見地、充滿靈氣的思想方法、執著的專業精神,也確實讓我印象深刻、受益不盡"。

1989年10月,聶在平謝絕導師的多次挽留,放棄了可輕鬆到手的美國綠卡,選擇回到祖國,回到母校成電,繼續當一位普通教師

他放棄美國綠卡毅然回國,發表超400篇論文,是獲這項大獎的

從"上天"到"入地"

從美學成歸來,滿懷著科技報國的理想,聶在平組建了"電磁輻射與散射團隊",苦苦尋覓著機會,希望把電磁輻射散射學科方向做大做強,並將其先進技術投入各個工程領域,為中國工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然而一開始並不是那麼順利。

聶在平回憶道:"剛從國外回來,如何開展工作,一時找不到頭緒。正好聽說中海油需要做電測井技術研究,我立即跑到北京去爭取。第一個合同僅5萬元,買一臺386電腦就花去2萬7千元,課題組內有老師嫌課題經費太少;但我覺得,第一次合作,素未謀面人家就願意給你5萬元,這是中海油投給我們寶貴的信任票。還有老師開玩笑,說電磁波都是上天的,怎麼你把它'入地'了?我說,既然現在一時'上天無路',但我至少還'入地有門'呀,可以聊以自慰吧!"

從五萬元做起,這就是聶在平的起點。他憑著紮實的學術功底,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埋頭實幹的精神,硬是把電磁波從"上天"變成了"入地",圓滿地完成了課題。由於贏得了甲方的認可,也開啟了電子科技大學和中海油服雙方長達近三十年的科研合作關係。

2007年團隊與中海油服的合作迎來新階段,雙方合作共建的"電法測井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雙方在電法測井的理論方法研究、測井儀器設計、電路模塊開發、高速數據傳輸等多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研究。

2009年,聶在平課題組承擔了一項極富挑戰性的研發項目:三維感應測井儀原理樣機關鍵技術研究。該項目國外一流的公司就做了七、八年,而聶在平團隊由青年教師孫向陽、管國雲承擔主要研究任務,經過奮戰,實現了2年如期交付。

2007-2018年間,聯合實驗室解決了測井數據實時傳輸、電法測井、感應測井、聲學測井大量技術難題。在此基礎上,中海油服累計生產儀器200支以上,價值2.5億元;聯合實驗室還為中海油服培養輸送技術骨幹11名;聯合申報成功科技部國家深海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儀器項目。

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如今聶在平建立起來的科研團隊已成長為包括兩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兩位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的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

。但是,五年前聶在平就"交棒"給年輕人了,他自己則作為團隊的普通一員,爭取為團隊的發展繼續做出貢獻。

他放棄美國綠卡毅然回國,發表超400篇論文,是獲這項大獎的

"還在大學學習階段,同學中就流傳著來自清華大學的一個口號:努力鍛鍊身體,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從1968年大學本科畢業算起,到2018年,聶在平已健康工作了50年。他說"我們要做的工科科研,就是要讓科研成為科學與技術之間的橋樑,讓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國家的工業實力,讓科研真正服務於社會,

這是一個科技工作者的良知與使命。"

關注"電子科大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