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舉牌今又來,後發制人有“升”機

3年前險資舉牌潮讓人記憶猶新,後來一度演繹成為一場有關金融資本和實體經濟之間的爭論。3年過去,險資舉牌是否會重現眾多概念股批量大漲的走勢,或者僅僅是個別股票的單打獨鬥?筆者認為,雖然險資長線買入A股還有很大空間,此次舉牌也帶來個別公司股價連續大漲,但今年的舉牌行為和3年前存在一定的差別,投資者在追隨險資買股力圖富貴“險”中求時還需要做好風險防控,後發制人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與3年前舉牌的不同之處

從近期險資舉牌的操作手法來看,並非通過二級市場直接買入進行舉牌,除了通過網絡平臺拍賣取得股份外,還有則是通過受讓關聯方持有的股份實現,這和3年前普遍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股份實現舉牌有很大不同。

近年來許多舉牌的險資也存在類似現象,買入股份不一定通過二級市場交易實現,採用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比如,此前中國人壽持續舉牌萬達信息,就採用交易所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場外受讓大股東持股等多種方式實現;近期中國太保旗下的資管公司,也是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實現對上海臨港的舉牌,更早之前中國人壽也是通過參與定向增發實現對京能電力的舉牌。相比通過二級市場買入“捲起千堆雪”,這些場外增持股份的方式“潤物細無聲”,並不會給二級市場的股價帶來直接的資金流入,反而可能因為未來限售期滿解禁而造成拋壓,股價的長期表現更多取決於公司基本面及市場對其所處行業的認可程度。

目前和3年前險資舉牌的情況還存在許多不同。比如,目前舉牌的主力軍是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大型險企,而3年前頻繁出手的中小險企則活躍度大幅降低;其次,舉牌的對象也不像3年前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公司,科技股也被納入舉牌對象,顯示科技股已經被險資列為長線持有的品種,內在價值獲得更多的關注;第三,舉牌對象除了A股之外,H股也出現不少案例,如中廣核電力、中國金茂、申萬宏源、中國太保的H股都曾經被舉牌,說明低估值的H股獲得更大程度的重視。

這些特徵也說明,和3年前相比,如今的險資舉牌炒作成分更小,更注重舉牌標的長線投資價值,這也是A股向成熟市場邁進的必然結果。

事實上,險資參與A股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估值安全,險資搶錢”是險資參與A股最大的理由,在全球利率走低的大背景下,險資需要為手上鉅額資金尋找出路,股息率高、價值低估的藍籌股必然成為長線資金流入的對象。海通證券此前的研報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險資持股規模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5.6%,低於同期公募基金的8.6%和外資的7.4%。而相關會計準則也決定了險資參與股市更重視估值和股息率,股價波動帶來賬面的損益更多影響的是淨資產而非當期利潤。因此,未來險資參與股市的主流,還是以低估值、高分紅的藍籌股為主,博弈短期價差只是“非主流”的投資行為。

四類險資重倉股有“升”機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險資舉牌也未必是股價長期上漲的票房保證,在受到消息刺激短線大漲之後,舉牌股的中期走勢出現較大的分化。從3年前舉牌的情況來看,走出上漲大牛行情的有格力電器、萬科A、伊利股份等,中期大箱體震盪有中國建築、華夏幸福、浦發銀行等,出現下跌則包括了農產品、吉林敖東等。在下跌的案例中,比較典型像2013-2014年被生命人壽舉牌持有至今的農產品,舉牌期間股價走勢牛氣沖天,但如果沒有及時在牛市高位出局,目前價格已經大幅回落,跌破舉牌買入的均價(見附圖)。

因此,投資者在參與特別是追高相關概念股的時候,需要做好風險防控,結合技術面和基本面進行波段投資,針對股價尚未明顯反應的品種“後發制人”,或許是比較好的選擇。筆者重點觀察以下四類險資重倉股的機會:

1.險資新進型。三季報險資大舉增持的低位低估值品種,在近期險資舉牌消息影響下,這些沒有明顯反應的公司可望被挖掘價值,未來也不排除險資有進一步增持的空間,如藍光發展、三友化工、天地科技、東阿阿膠等;

2.險資被套型。主要是歷史上險資買入多年被深套、估值較低的品種,投資者如看好其長線投資價值,現價買入形同抄底險資,具備更高的安全邊際,如京能電力、遼寧成大等;

3.潛在舉牌型。一些險資已經買入、持股比例較高,同時大股東佔比較低者,未來不排除進一步增持帶來控股權變更的可能,成為股價上漲的催化劑,如鵬欣資源等;

4.價值重估型。此次南寧百貨大漲帶來外溢效應,將會產生對商業股估值的再發掘,此前也有多家商業股像大商股份、歐亞集團、合肥百貨等都已經被險資收入囊中,其他商業連鎖板塊中估值較低、股權比較分散的品種如鄂武商A、南京新百、王府井、寧波中百等,都存在價值重估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