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胡潤榜富豪變為“老賴”!匯源果汁“帝國”風雨飄搖

盟君導讀:去年,他還是胡潤百富榜上35億元身家的富豪;今年,他就淪為四度被限制消費的“老賴”。匯源果汁創始人朱新禮的2019年令人倍感唏噓。

匯源果汁十來年的命運跌宕,令人扼腕,也應讓人們警醒。

要警惕對於企業的道德綁架,讓市場的歸市場,讓企業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要在往年,新年將臨之時,匯源果汁的廣告如暴風驟雨般密集起來,而在今年,你有可能感受不到這樣的場景。


又一個胡潤榜富豪變為“老賴”!匯源果汁“帝國”風雨飄搖


近日,匯源集團創始人朱新禮,再爆新危機。41億資產遭凍結。而今年以來,朱新禮已經多次被相關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以及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自2017年債務危機爆發之後,百億國民果汁帝國至今大有愈演愈烈之勢,而上市公司匯源果汁也因向關聯方違規擔保,遲遲無法復牌, 2017年及2018年年報至今難產。

不久前,匯源果汁意欲“賣身”天地壹號的計劃也落空。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達成所有復牌條件, 匯源果汁將面臨退市局面。

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朱新禮。來源:新華社

曾經說著“看著大夥受窮,我吃著再好的東西也難以下嚥”的“大農業守望者”朱新禮,在逐漸消解的匯源帝國裡漸行漸遠。


又一個胡潤榜富豪變為“老賴”!匯源果汁“帝國”風雨飄搖


41億元資產遭凍結

12月11日,朱新禮作為有權代理人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簡稱德源資本)被法院查封,41億元人民幣資產遭凍結。

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被招商銀行起訴。

據一份民事裁定書,招商銀行曾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請求查封、扣押、凍結德源資本持有股權等資產約計41億元。

該裁定中,匯源集團創始人朱新禮作為德源資本董事成為有權代理人。

1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向朱新禮發佈限制消費令,限制其乘坐飛機和動車、購買不動產、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等。

這是他今年以來收到的第4個限制消費令。

果汁帝國飄搖

招商銀行與德源資本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只是朱新禮匯源帝國沉淪的一個縮影。

憶往昔,“喝匯源果汁,走健康之路”、“喝匯源,才算過年”這些廣告語是陪伴90後成長的重要記憶。一手締造了國民果汁帝國的朱新禮,也一度成為被封為農業“守望者“,幫助數百萬農民”脫貧致富”。

1992年,從山東省沂源縣東里東村走出來的農村青年朱新禮,受改革浪潮的鼓舞,辭去沂源縣外經委副主任職務,毅然下海創辦了淄博彙源有限公司,這就是匯源集團的“前身”。

1994年10月,朱新禮帶領30人的隊伍來到北京順義安營紮寨,正式創辦了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將業務版圖漸次鋪開,並斥7000萬元的“重金”中標了央視新聞聯播5秒標版廣告權。

這個大膽的決定一下子打開了匯源在全國的知名度,1998年,匯源開始面向全國佈局建廠,成為享譽全國的“國民品牌”。

2007年,匯源果汁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上市當日股價大漲66%,曾一度創下最大規模IPO紀錄,市值一度超過300億港元。

匯源也藉此實現了與國際資本平臺的成功對接。

2015年至2017年,朱新禮連續登上胡潤百富榜,但排名不斷下滑。從2015年的846名降至2017年的1066名。同時,其個人財富亦不斷縮水,從2015年的45億元降至2017年的40億元。


又一個胡潤榜富豪變為“老賴”!匯源果汁“帝國”風雨飄搖


“國民飲料”匯源果汁和朱新禮,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匯源果汁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匯源果汁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是十年前輿論關注的“可口可樂收購案”。

2008年,匯源果汁在籌劃賣身可口可樂時,朱新禮為了提高匯源的資產評估價值,曾大舉擴產,裁撤變革渠道減少成本,提高利潤率,同時大量裝入資產讓公司評估價值進一步提升。

期間,匯源還完全裁撤了銷售團隊,全國21個銷售大區的21名省級經理已基本離職,員工人數從2007年底的9722人減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銷售人員則從3926人減少到僅剩1160人。

2008年,可口可樂擬要約收購匯源果汁全部已發行股份(66%),出價約24億美元,受此刺激,匯源總市值一度飆升到“最高點”36.36億美元。

然而,令可口可樂和朱新禮沒有想到的是,這場併購卻觸動了輿論敏感的神經,在捍衛民族品牌的旗幟下,反對收購的輿論一浪高過一浪。

參與這場民族品牌保衛戰的,不僅有普通網友相關專家,多家企業也義憤填膺,紛紛上書反對這場收購。

而當時朱新禮說的“企業要當兒子養,但是要當豬賣”那句話,更成了輿論的箭靶,遭到了鋪天蓋地的聲討。

在這種輿論氛圍之下,匯源併購案遭遇強大狙擊,這場收購案因觸及《反壟斷法》被商務部否決。

一心打算提前退休的朱新禮“如意算盤”落空,大刀闊斧的“調整”也讓匯源果汁元氣大傷。

2010年,併購被叫停的第二年,匯源果汁開始出現虧損,股價腰斬,扣非淨利潤連續六年為負,政府補貼和變賣資產,成了企業淨利的主要來源。

此後,朱新禮做了很多努力,引入職業經理人,多元化佈局,但投資者和輿論把朱新禮的行為解讀為:想把“豬”養得更大更肥,好再賣出去。

負債114億元人民幣 停牌已2年

2009年至2016年,八年時間裡,匯源果汁有七年扣非淨利潤處於虧損狀態。

在此期間,匯源果汁的負債率也在不斷攀升,到2017年中報時,匯源果汁的總負債規模已經達到115.18億元。

2017年債務危機爆發之後,匯源果汁又遭遇內控問題出現違規擔保。

2018年3月,在未經董事會批准、無簽訂協議,尚未對外披露的情況下,匯源果汁向匯源集團旗下的關聯方北京匯源出借42.75億元人民幣貸款。

這一行為違反了港交所上市規則中關於關聯交易申報、股東批准及披露的條款,匯源果汁被港交所宣佈停牌,停牌前股價2.02元港幣,市值54億元人民幣。

這筆違規擔保,又使匯源果汁捲入先鋒集團P2P網信平臺的兌付風波。

截至2017年底,匯源果汁的負債已達114.02億元人民幣,其中83.51億元人民幣通過銀行、公司債券、融資租賃等渠道的借款。

其實,從2011年起,匯源果汁連續6年扣非淨利潤均為虧損。

(據匯源果汁2018年4月19日《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未經審核項目賬目》)

2018年4月19日開始,匯源果汁一次又一次宣佈延後披露2017年報,到了即將跨入2020年的今天,匯源果汁依然沒有發佈2017年、2018年業績和2019年中期業績。

目前,匯源果汁的執行董事只剩三人,分別是創始人朱新禮、朱聖琴、鞠新豔;

其中朱聖琴是朱新禮之女。

2019年4月,新三板公司天地壹號與匯源果汁簽訂框架協議,計劃以36億元人民幣收購匯源果汁60%股份,但三個月後,該計劃以失敗告終。

今年港交所發函:

“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復牌條件,將啟動對公司的退市程序。

匯源果汁的最新公告顯示,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下令將清盤呈請及臨時清盤人申請的聆訊押後至2020年3月13日。

“企業要當兒子養,還要當豬賣”,這句話成為朱新禮心中永遠的“傷痛”。

對照現在匯源的局面,也不能簡單說當年那場讓匯源由勝轉衰的併購被否就是錯,輿論不應該反對。

眾所周知,被外資併購的國內企業,不是個個都順風順水,死掉的也有不少。

但至少,當初公眾在討論這場併購時,明顯搞錯了方向。

對於匯源這種既不影響國家安全,也與核心技術無關的企業,外資能否併購,主要考慮的是企業本身。

也就是說,併購是不是能夠改善企業治理,幫助企業發展和壯大,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增長和利潤。

但當時的輿論,卻將這一併購簡單解讀為“中國飲料行業遭遇洋品牌威脅”。

匯源因此無奈地被綁架在這輛道德戰車上,只能聽任命運的擺佈??事到如今,看著匯源慘淡的境遇,不知當初激烈反對的人該做何感想。

時代在前進,從汽車、金融等行業外資持股比例的放開,到放寬市場準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

這些無不顯示,堅持開放,擴大外資進入,已成當下主流。

不僅外資併購國內的企業,早已變得稀疏平常。

許多國內資金企業也紛紛出海淘金,併購國外優質企業。

全球化時代,資本流動洶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匯源果汁十來年的命運跌宕,令人扼腕,也應讓人們警醒。

要警惕對於企業的道德綁架,讓市場的歸市場,讓企業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只有有利於企業生存發展,才符合企業利益,符合國家利益。

一旦企業垮掉,其他的也就成了一團虛幻的泡影。

來源:中國經濟網綜合中國證劵報、上海證劵報、21世紀經濟報道、澎湃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