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无鸡汤、东西城无择校、朝阳无学区,你还敢选哪个区?


海淀无鸡汤、东西城无择校、朝阳无学区,你还敢选哪个区?


纵观北京教育形势,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了解这些区的形势有助于在幼升小阶段或者小升初亦或者在中考阶段选择在哪个区就读。不过由于现在中考政策(校额到校、集团直升&签约)的影响,最好是在起步阶段就选择好目标区,或者是小升初阶段也可以。


海淀无鸡汤】


海淀区由于是高校聚集地,以几大附中为首撑起了海淀的升学率,尤其对顶尖生源的加工能力是非常强的。


海淀区家长共同的特点是都在鸡娃,不同的是付出的决心。明智家长在追求效率,普通家长在追求公平。哪里有绝对的公平,能做到相对公平就不错。在还有机会抓住择校尾巴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这是家长唯一且明智的选择。


海淀区可以择校的学校有20多所,其中热度和关注度最高的是六小强(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十一学校、一零一中学),其次还有各民办校(人大附中分校、清华实验、师达中学、北大实验、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建华实验学校、理工附中分校、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联合实验学校、北外附校、尚丽外国语等),还有优质普校(上地实验、十一龙樾、清华附中上地学校、首师大二附中、人翠、57中、十一一分、十一实验、首师大一分)。还有几所区重点(教进南、20中、交大附中、北航实验)这些都有一定的择校机会。


不过随着公办寄宿将来要“取消”,那么影响最大的,还是区重点初中和普校,至于影响多大,那就要看学校自己能通过其他升学途径解决多少入学名额。


相对而言,几所小强的影响不会太大。众所周知,想要好成绩必须要有好生源和好老师的相互成就,缺一不可。小强寄宿的名额即便是完全取消,对于生源质量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因为还是那些学生,除了登记入学、子弟名额之外的生源基本都是学校可控的,只要说登记入学或者大派位的名额大幅增加,学校生源就不大用担心。


民办校虽有“摇号”趋势,但笔者感觉这个摇号的比例应该是可控的,具体什么情况,现在也不好揣测,静观其变。


现在的各种政策,已经确定了今后择校的意义要小于择班。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初中阶段都需要在学校突出才能有更好的平台。以市重点初中为例,大家在小升初的时候都趋之若鹜,而实际上中考后进入本部高中的孩子也是需要在校内的成绩名列前茅才可以。


很多家长平时问笔者,人大附中实验班和区重点或普校实验班如何做选择。之前我很讨厌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些学校都给你票,那么你可能会毫不犹豫的做出选择。但是在拿票之前,如何选择就要根据孩子自身的实力和特点决定。再者,现在各学校招生时间有很大的重叠的可能,时间冲突如何做选择,也是需要家长提前对学校的情况作深入了解。


前几天一篇帖子广传于网络


海淀无鸡汤、东西城无择校、朝阳无学区,你还敢选哪个区?


这种情况其实一直存在,不过不到自己身上是很难有深刻的体会。现实的情况是人大附中早培、清华附中创新、北大附中元培亦或者是人大附中顶尖实验班,在起步阶段进度就很快。学的比较超前,很多时候基础部分是不讲的,这些孩子被“天然”的认为基础题都会,起步就是上难度,基础不懂,那你就要课下搞。


至于你选择什么样的辅导班那是自己的事。跟不跟得上是自己的事。大家也都清楚,高考想要出好成绩,好老师至关重要,好学校之所以是好学校,是因为聚集了好师资、好生源,集中最优势力量才能出最好的成绩。在初高中阶段其实都是如此。如何根据孩子成绩和特点找到适合孩子的学校,能给孩子匹配最优质的资源,这才是最佳选择!


小学阶段,看似辛苦,殊不知,上了中学后,孩子更苦。不过在这个阶段家长能做的就不会太多了,主要还是得孩子自己面对,所有学科都需要兼顾,就那么多时间,效率至关重要。


现在初中的孩子考试假如700分满分,在一些学校里面第一名的孩子往往能考到680分以上,中上的孩子也可以达到640分左右。现在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容错率越来越低。


这也就意味着“鸡娃”,不是一时的事儿,而是需要做长远战线规划。可以理解为这是大趋势,也可以认为被裹挟,其实这就是超现实的现象,无论你愿不愿意,都需要面对。


【东西城无择校】


西城区学生比海淀要少很多,师资强,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西城教改之后不会有明显的下降,而海淀这一招儿肯定是玩不起的。因为两极分化很严重,强的太强,弱的太弱,即便是集团化后也很难扶的上墙。


作为教改先锋,西城教改执行力度比较彻底,初中生源质量虽有些许下降,高中依然保持强势。因为中考后要进行大洗牌,初中生源下降,对高中或多或少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在教改之后(2014年)第一批取消点招之后的孩子还没有高考,所以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还不好定论。


不过个人觉得不会有大幅下降,毕竟好高中的根据还是有的。不同于其他城区,西城小升初的直升还是含金量很高,甚至是最高的,所以在幼小阶段买个好学区房,小学、初中这九年起码是不用太担心的。不过中考仍然是要用自己实力说话了。


东城区初中的二分、五分、171、汇文等现在的成绩依然还是不错的。鉴于也有一定的根基,故高中一本升学率还还是挺可观,不过现在很多家长的期望绝不局限于此。


相较于两个城区,西城区仍保留了一点点的择校空间。八中少素班在低年级阶段就有机会进入,这些孩子免中考,将来直接面对高考或出国。华夏女中作为北京现在仅存的唯一女中,成绩也保持强势,全部是点招生源,虽说新初一学生取消了校额到校,仍然有很高的热度。其他几所特色校的热度就要差很多。


另外,北师大实验分校也能进行少量点招,这部分孩子的实力在京城都是比较突出的。


近些年西城由于机会少,很多实力强的孩子在小升初阶段选择了跨区到海淀,对于西城也是不小的损失......


【朝阳偏素质】


朝阳区的几所学校在海淀区扶持之后有很大改观,现在的情况是初中尚可,但是高中稍显疲软。不同于东、西、海中考相互锁区,朝阳区的学生还是可以在中考的时候有一定的机会选择跨区,对孩子的成绩要求也相对较高。


相较于海淀区的鸡血,朝阳区大多是选择素质教育。不过也有不小的群体也在努力的鸡娃。而朝阳区,笔者一直认为是教育方面的“小海淀”。


主要体现在小升初阶段也有一些择校的机会,同时很多机会也都是非常隐蔽的。在朝阳区把握住一条秘诀,“学校的任何一次活动都有可能是入学机会”,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朝阳区,可以选择买对应的学区房,比如人朝、朝外等。


海淀无鸡汤、东西城无择校、朝阳无学区,你还敢选哪个区?


2019年单校划片比往年的条件是要更宽松一些。


朝阳区初中较推荐的几所学校有80中、人朝、人朝分、陈经纶嘉铭、陈经纶帝景、陈分实验、朝外等。


80中jw给的扶持力度大,最近学校有“王选”活动(可见官网),官方组织的任何活动尽量不要错过。几乎不会有直接的公开收简历的机会,但是某些机会需要填写重要信息要重视。


寄宿招生的4个班都在望京,一般情况下是2个王选、2个张景中,基本全部2+4直升。所以相对而言80中的高中要显得更强一些。


人朝初中是比较强的,近两年在朝阳区一直是名列前茅,今后直升的学生越来越多,势必会稀释一部分,据说今年200来个直升只有十几个孩子考进了实验班......


人朝分作为人分重点扶持的学校,进步明显,生源都来自于自主选拔,是民办校先天的优势,当然也不排除有少量关系户,这貌似成了好学校必要的条件之一。


陈经纶系列的嘉铭和帝景一直是成绩比较出色的,好成绩的背后是老师和学生背后的付出。陈分实验虽说是背靠陈分起的家,现在关系也不算太大,成立没几年,成绩依然是名列前茅。


朝外的中考成绩一直不是很强势,毕竟生源基本都是来自于直升,没有升学压力,动力也稍显不足,不过朝外的优势自来就不是初中,而是高中。朝外高中不接受外部学生,全部来自于本部初中,目前中考之后留存率能有4成上下。朝外高中的成绩在本区里面还是是相当可以的。


虽说朝阳区大多家长偏素质教育,近些年有一部分家长还是热衷于课外班,今年早培选拔,朝阳区的孩子就不少。每年也有不少学生跨区到海淀区小强或者优质民办。


以上作为北京市几大教育强区,各有自己的特点。除此外,丰台区大家有目共睹的就是十二中,之前有中考满分,今年理科状元是来自于十二中.至于与丰台区其他学校之间的差距,那是天上地下。可以说是除了十二中没有更好的选择。


都在羡慕丰台区可以统考,给你看看往年的题。


海淀无鸡汤、东西城无择校、朝阳无学区,你还敢选哪个区?


昌平区的二中虽说时不时的能出几个清北,也属于是小概率事件,最核心的问题是中考太弱。大兴区的人大附中经开今年喜获理科探花,不过传闻这位同学是高二在江西转学过来的。


区与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对顶尖生源的吸引力和加工能力。


海淀无鸡汤、东西城无择校、朝阳无学区,你还敢选哪个区?


教育是家庭实力的体现,现在的教育需要家庭付出更多的精力、财力、人力。


学习是长远的事,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更加重视孩子的习惯、能力培养,也许你就不会再那么焦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