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达州历史故事|荔枝道上的马渡关

摘要:唐天宝年间,从涪州(今重庆涪陵)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运送荔枝的驿道,行程1000多公里,途经达州市今大竹县、达川区、宣汉县和万源市约200公里。时至今日,达州段荔枝道留下了许多的遗址遗迹和动人的传说故事,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宣汉县马渡关镇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历史点位,可以打造成为文旅新地标。


巴文化·达州历史故事|荔枝道上的马渡关

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喜食新鲜荔枝的爱好,颁旨在贵妃家乡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建荔枝园,置专驿直通长安(今西安),途经垫江、梁平、大竹、达川、宣汉、平昌、万源、通江、镇巴、西乡,进入子午道,全程1000多公里,荔枝道由此命名。

  宣汉县马渡关镇是荔枝道的重要驿站。

巴文化·达州历史故事|荔枝道上的马渡关

马渡关以前不叫马渡关,因境内有沙溪河,始名沙溪坝。据传,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张飞受孔明之命从荆州夺取巴州,率部夜达沙溪河。河水陡涨,无舟桥可渡,张飞借酒浇愁,三更提矛扬鞭,一举跃马渡河,乡人于渡处刊石刻碑“张飞跃马飞渡”,故名“马渡”,后名“马渡关”。在马渡关石林景区,各种奇形怪石栩栩如生,以三国文化命名的有“张飞石”“关刀石”“玄德掌”“孔明扇”等。与荔枝道相关命名的有手握巴戟维护运输安全的“守卫石”,有盼望作为驿使的儿子平安归来的“老妪石”,有驮运荔枝累得气喘吁吁的“马脸石”,有喜爱偷吃荔枝的“猴婴石”“鹰嘴石”。

巴文化·达州历史故事|荔枝道上的马渡关

马渡关是川东民歌之乡,是民歌的摇篮。男女老少都会唱,唱的是巴人的歌,也就是“一人领唱千人和”的巴山歌。歌声清脆,旋律悠扬,驿马听到会慢步倾听,驿使也陶醉其中。鉴于马渡关民歌氛围浓厚,为便于荔枝快速运输,官吏在此增设驿站。在交接前后,接者和交者都可尽情欣赏和学唱民歌,不影响任务完成。情歌王子李依若就出生在马渡关,他创作的《康定情歌》已成为世界经典名曲,他改编的《苏二姐》已成为川东北文化象征和地域标志。

巴文化·达州历史故事|荔枝道上的马渡关

在运输荔枝的繁华期间,官吏还上报朝廷,唐天宝九年(750)在此置阆英县。可见,马渡关当时在荔枝道沿线所处的交通地位、贸易地位和政治地位。宋乾德五年(967),阆英县废止,马渡关置县史达217年。在运输荔枝末期,唐至德元年(756),在此修建丰饶寺。寺内有一块长9米、宽2米、高4米的巨石,巨石四面开龛造像,天龙八部、飞天等造像精美。造像群里有一尊男观音石像,表明这是早期佛教造像。观音传入中国之初,是以“观自在”(男观音)的形象高坐佛堂,南北朝及唐代后演变为“观音菩萨”(女观音)。全国仅存三尊男观音石像,另两尊位于福州市永泰名山室和重庆铜梁侣俸镇。北宋皇帝敕赐丰饶寺为龙华寺,明朝重修时,因有浪洋村而更名浪洋寺。考古专家称:“浪洋寺摩崖造像及男观音石像的发现,印证了历史上的‘大唐盛世、马渡雄风’。”

巴文化·达州历史故事|荔枝道上的马渡关

荔枝是新鲜水果,是怎么储存和运输的呢?运输荔枝不亚于特快专递。土法保鲜,荔枝带叶,装入竹筒,用蜡密封,换人换马接力传递,昼夜飞驰,货到西安新鲜如初。在马渡关石林景区,有一眼泉水从巨石下面流出,名为幽谷泉,这是当年驿使的专用饮品。泉水有神力,喝了能快速解除疲劳,瞬间精神抖擞。从某种意义上说,幽谷泉为运送荔枝贡献了达州力量。后来,在泉水处置一水缸,放一土碗,供过往行人饮用。水缸刻有三个大字,只有“养生”二字清晰可辨,不清晰的一字是“泉”还是“缸”,或者别的什么字,至今是谜。

巴文化·达州历史故事|荔枝道上的马渡关

荔枝道因杨贵妃的关系,被掺杂了许多政治因素和人为因素,也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虽然荔枝道因杨贵妃被缢死而停止运送荔枝,但这条古道所蕴含的历史风云和复杂故事并没有结束。明清以来,荔枝道成为川陕商贾的负贩之路,《三省边防记》称为“川陕要道”。明清两代盐茶官营,商贩利用荔枝道私贩盐茶。达州地处川陕交界,有“一条黄龙(火纸)出川去、一条白龙(棉花)入川来”的说法。清嘉庆年间,达州是秦楚川省白莲教起义的主战场。上世纪30年代红四方面军入川后,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上世纪30年代,汉渝公路基本沿袭荔枝道路线。新中国成立后,210国道西(安)万(源)公路也大多沿荔枝道建设。2012年达(州)陕(西)高速贯通后,取其捷径横贯秦巴山区,荔枝道逐渐被人淡忘。

巴文化·达州历史故事|荔枝道上的马渡关

达州段荔枝道主要贯穿大竹、达川、宣汉和万源四个县市区,约200公里。时至今日,留下了许多与荔枝道密切关联的城寨、古桥、村落、寺庙、青石板、饮马槽、拦马墙、摩崖造像以及传说故事。像万源鹰背乡的关墙和衙门营盘、秦河乡的三官场古民居群、石窝乡的紫云坪盘陀寺,达川檀木镇的高观音岩石窟摩崖造像,大竹的东柳醪糟、巴山竹传说等。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掘这些历史点位,可以让历史与风景并存,让古道重新焕发生机。

  正是因为马渡关有精美神奇的石头、保存完好的古道和优美动听的民歌,成功申报为2015年度四川省第三批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实现了达州市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零的突破。马渡关已打造成文旅新地标,目前正在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