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畢業,遠離家鄉,來到豫南農村當個女村醫16年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翟利銘,1978年11月出生於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畢業於河南醫科大學兒科專業,畢業後,我來到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老君廟鎮肖屯村,成為了一名女村醫,如今我已經來此服務這裡3000多位村民16年了。

我家有4個兄弟姐妹,我排行第三,從小與大伯感情深厚。在我上中學期間,大伯突然患病,長期受到病痛折磨。我在旁邊常常看的心痛不已卻無能為力,這也讓我暗暗的下定決心,以後要做一名醫生,長大後可以為患者解除病痛。高中畢業後,我終於實現夢想,考入河南醫科大學兒科專業,學習醫護知識。圖為我和同學們的合影,這其中有一位現在已經是我的老公了噢。

畢業後,我先後在鄭大三附院、濮陽市兒童醫院等醫院學習工作,雖然條件尚可,但總感覺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狀態。2002年一個假期,我跟隨男朋友來到他的家鄉——駐馬店汝南縣老君廟鎮肖屯村,發現這裡的村衛生室條件很差,很多孩子生病了也沒有足夠的條件醫治,這讓我不禁想起小時候大伯生病時的困境。


於是,我和當時同樣在市區醫院工作的男朋友商量,回村做村醫,用自己的知識來為村裡的孩子和病患服務,實現自己的初心。男朋友聽後,很是贊同,立馬辭去醫院的工作,一同回到村衛生室。當時各地的農村衛生室條件都不好,村醫因為沒有專業的知識,被村民們稱為“赤腳醫生”。我就決心改變這些狀況,改進治療手段,引入先進的治療設備等,一點一滴的改變人們對村醫的看法。

2003年,我與男朋友步入婚姻的殿堂,同樣為醫生的老公給我的支持,也是我最大的後盾。我與老公結婚這麼多年來,他一直在背後默默的支持我、鼓勵我。他常常告訴我,你遠嫁他鄉,來到我家,為我的父老鄉親們操心忙碌,我怎麼也不能拖你的後腿,你願意怎麼幹,我都會支持你的。

婚後,為了讓大家更接受我這位外來的村醫,我常常揹著藥箱走家串戶,看望回訪老患者,及時為他們檢查身體。記得2015年,我正準備去村裡巡診,鄰居陳新芝突然給我打電話,說自己頭暈嘔吐,話沒說完就口齒不清了。我知道陳新芝是一個人在家的,急忙叫人翻過牆頭去開門。果然陳新芝腦梗發作,已經昏迷,我陪她到醫院直到搶救回來。現在,我都會定期來到陳新芝家為她體檢。


村醫就有這樣的好處,因為離的近,所以可以第一時間為患者處置病情,這也是我認為我們村醫的價值所在。我們肖屯村共有10自然村11個村民組3000多人口,誰家有病人,誰的病情需要給以提醒,誰家需要幫助,我都記得一清二楚。現在,大家誰都不把我當外人,都當我是他們的親人。

醫者父母心,我老公就常說我是“玻璃心”,看不得患者受苦。應該是2012年的時候,有一對來自外縣的父母,帶著一對雙胞胎兄弟來找我。當時的雙胞胎弟弟有6個月大,可是腹瀉不止有一週有餘,當地的大醫院已經放棄治療,可是看到已經骨瘦如材的小孩童和哭腫了雙眼的父母,我決定為他們試一試。經過三天的治療,孩子止了瀉,轉危為安。現在,這孩子的父母還常常來這裡看我。

生活中我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常常別人覺得辛苦,我也甘之如飴。只是偶你想起來,確實是少了很多對孩子的陪伴,更是很少有時間回到老家,看望逐漸老去的父母。我常常在衛生室忙碌到大年三十還沒休息,每天夜裡都是很晚才能回到家。好在老公很支持,父母和孩子也很理解,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有更多的機會看望自己的父母。


村級衛生近年來也受到了國家的重視,現在的新衛生室,也是政府出資建設,村民也可以實現就醫報銷。唯一的問題就是人員不夠,現在中午的時候,我和老公都是一個吃飯,一個接班,連一起吃個飯的機會都很少。老公常常笑稱,我們以往是同學,上班是同事,下班是夫妻,就吃飯的時候像不認識。

這些年來,我在服務村民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專研自己的專業,少用抗生素是我最近治療兒童病症的基本原則,我用中醫貼敷的療法,治療兒童感冒、腹瀉等常見病,受到大家的歡迎,有很多患者都從很遠的地方驅車來這裡看病,他們的信任也是我進步的最大動力。

我也先後被評為“河南省天使村醫”、“ 駐馬店最美村醫”、“好媳婦”等榮譽稱號,我感覺對照其他先進人物,我做的還不夠多,還要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繼續堅守在村醫的崗位上,為農村的健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村醫,我認為是一個光榮的職業,我們堅守在離病患最近的距離,第一時間處置病情,守護他們的健康,甚至是為他們爭取生的希望。16年,我始終不悔,不改初衷,只為減少患者的病痛。我是翟利銘,我是一名普通的村醫,希望大家關心更多像我一樣長期堅守在村頭的醫生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