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大學畢業後逃入深山,從此以後躲在洞內修道再也沒回家


王屋山,因“愚公移山”的故事而出名,同時這裡也是道教聖地。許多人理想中的隱居聖地。老張,也是眾多修道者中的一員。老張大學畢業之後,雖然從事過幾份工作,但因壓力過大再加上沒賺到什麼錢,他便選擇了辭職。後來,老張便去到王屋山開始隱居的修道生活。

起初來到王屋山時,老張並不知道在哪裡可以進行修道,於是開始就在附近的石壁上隨意鑿出了一個山洞,便在裡面住下,開始了自己隱居修道之路。

山洞在半山腰上,從山下步行往上走,至少需要四十分鐘才能到達。平時燒柴做飯,張道長都會在山洞外面。若碰到下雨天,在洞內做飯,一點火就會滿山洞的濃煙,嗆得人直咳嗽。

除了周圍放羊的村民,平時鮮少人經過山洞。洞口很小,陽光照不進去,就算白天在裡面活動,也要點上蠟燭。山洞裡睡的床是用石頭砌成的,上面鋪了幾層薄薄的被子。

洞裡陳設很簡單,只有一張用石頭砌成的床、一個供桌、一根用來搭衣服的長繩。老張的床被都是附近的村民救濟的。

他這樣解釋自己的修行狀態:“我現在慾望不高,很多事情看得越來越淡,不會像出家前,一定要把事情做出好或壞的判斷,追求所謂的成功。之前的步子太快了,我現在試圖慢下來。”

直到在洞穴裡住上很長一段時間,老張才知道附近濟源濟瀆廟能夠修道。不夠老張不排斥將來還回到山洞隱修的可能,他現在談的更多的是"順其自然"。

老張目前的生活十分規律,每日誦經打坐,打掃殿堂,為香客敲磬祈福,清理香灰,練習書法,晚上閒庭散步,閱讀道教方面的書。

在廟裡唸完經書後,老張便將廟門關上,去到其他地方修道。實際上,老張內心一直存有修道的想法,只不過生意失敗後,他才下定決心修道。

老張表示,修道之後他再也沒有回過家。雖然家人曾來這裡找過他,但是他卻不肯回去。在他看來修道的生活讓他內心平靜,若是再回到喧囂的城市當中,後果也許會和當初一樣。他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不願再回到塵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