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80年代的社会

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北海尔,南白云”

北海尔便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海尔

南白云也许只有四十岁左右的人可能才知道

它是80年代红极一时的白云牌冰箱

说起白云冰箱,大多数80后一定见过

但对它的样子可能已经淡忘了吧

现在附上一张照片,

让大家回忆一下辰溪制造的白云冰箱吧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照片右边那台绿色的冰箱就是当时的经典款式。“白云冰箱”,由国家机械委国营白云家用电器总厂制造,厂址位于辰溪孝坪镇。1988年是白云冰箱最鼎盛时期,白云冰箱的年产量超过25万台,厂里在册职工超过1万人。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根据一位老职工的回忆:当年除了黑龙江、吉林的,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买白云冰箱,街上到处是拖冰箱的车……上面这张标签应该是白云冰箱的“保修维修单”吧,当你第一眼看到“辰溪”二字的时候会不会有些自豪感呢?当年的电话号码居然之后两位数,联系方式里还有电报号码。

白云冰箱为何这么火?

因为曾身为军工厂的缘故,白云冰箱的卖点在于“实打实”的质量,产品的使用寿命很长。甚至至今湖南有些家庭拥有仍在“服役”的二十多年“军龄”的白云冰箱。如今还有许多外地人还在寻找白云…… 白云家用电器总厂的前世今生尚不为更多人知道的是,曾以“南方系白色家电代言人”鼎立江湖的白云冰箱,源自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 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失守前,汉阳兵工厂一部分迁往湖南辰,名为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兵工厂。 共和国成立后,该厂又成为兵器工业部的861厂,军转民后,该厂被命名为国营沅江机械厂。厂区建有小学、中专、医院、电影院剧院等等,直让辰溪县城的城里人眼红,没结婚的千方百计想嫁进来。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厂区所在地为辰溪县孝坪镇;孝坪,曾是辰溪第一工业区;孝坪,曾是盛极一时白云冰箱产地;孝坪,曾为国家生产大量的子弹以引以为豪;孝坪,曾是戒备森严富裕之地;孝坪,有着辰溪第一大天然隧洞;孝坪,曾是辰溪第一个有足球场的地方;孝坪,曾有最好的医生在行医;孝坪,曾经有着最繁华的商业,还有电影院;孝坪,曾是辰溪人向往的地方,那里曾经号称辰溪“小北京”。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称为“三线厂”。孝坪便是其中一个。说起孝坪不得不提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这段描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把这段描述放在这里其实是想说,孝坪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和桃花源的描述如出一辙。要进入孝坪镇,要先进入一个大型溶洞,洞内五分钟的车程便可到达神秘的八六一厂。有没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时过境迁,当年抢购白云冰箱的火热场面已不在。然而白云冰箱的衰落也教人心酸,如今我们遇到过去的职工,大都不愿意提起旧事。“已经没有了”,一种非常决绝的口气。知情者称,工厂的民品发展不起来,缘于上面卡得太死,厂里没有利润扩大再生产。随着时间推移,产品跟不上形势。加之管理体制弊端,很大一部分工人都是安置的子弟,员工素质得不到保障,导致产品质量下滑。1989年因冰箱质量问题工厂全面整顿。1995年全线停产。迅速升起的品牌迅速衰落下去。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我们发现镇子上很多人家门上有白云冰柜的门把手。其实,对于这个镇子上的人,厂比镇的概念显然大得多。譬如,镇子上大部分是厂里面的人,房屋是厂房,连临街的门面都是厂里的。镇子由以和平、先锋、解放、幸福、红旗、建国、爱国、友谊、团结、生产等词语命名的村子组成,并且部分村的住房都是特有的苏联式风格,打上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烙印。如今,我们在各条街巷柱子、墙壁上看到的大部分是售房广告。

据称,白云冰箱兴盛的1980年代,厂里在册职工超过1万人,整个镇子3万多人。厂子衰落后,不少职工卖掉房子外出谋生,附近一些农民住了进来。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流经镇子的小河,叫干溪,里面真的是干涸的。据说从前四季都有满溪的清水,里面鱼“多得很”。厂区属石灰岩地貌,地下皆大大小小的喀斯特溶洞,天干水就沿河床渗入地下。由于上游树木砍伐严重,缺乏地表水补偿,从前的生态已发生变化。那么多年过去,厂里的人说话普遍也仍带有湖北口音。而当年从洞口修进来的公路,现在仍是连通外界的唯一通道。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当年的这些场景,满满的只剩回忆

1、遍布厂区、家属区的有线大喇叭,每天早上7点喇叭里开始吹起床号,然后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伴着新闻人们开始吃早饭,开始骑着自行车奔向车间和学校,最后大喇叭以鸣笛声和《团结就是力量》开始广播鸣笛声。早中晚各广播一次。现在还是依旧保存着这种习惯。

2、电影院也就是大操坪的俱乐部,精彩都会有电影和演出。俱乐部有两层楼,每次我们都会抢第二楼的座位。偶尔还会有马戏团来厂里演出在草坪搭帐篷。可是,现在都没有了。

3、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每家都有几辆自行车,上班时由自行车汇成壮观的长龙,三线厂5--6岁的小孩都会骑自行车,那里的人不管男女老少车技都很高。

4、武汉话、辰溪话、四川话、普通话、东北话、上海话。。。。。应有尽有,农转非的普通话都说得十分流利。

5、半军事化管理,那里最早时车间主任叫连长、工段长叫排长、小组长叫班长,很长一段时间是军管会的军代表是厂里的老大,任何事情是军代表说话才着数,军管会主任是一言九鼎。

6、三线厂人们的粮票与人民币一样在市场里流通,粮票可以换鸡蛋、蔬菜、水果、当然也可以换回老母鸡。

7、三线厂的小孩过得都很快乐,男孩都会滚铁环、掺陀螺、打弹弓,赢烟盒,女孩都会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

8、三线厂的小孩都会游泳,一般三线厂在选址时就考虑到水源问题,都是沿河而建,厂区一般都有条十分干净清澈的小河,夏天的河里就是三线厂小孩的天然游泳场,小孩们无师自通,从狗刨开始学会了游泳。大点的青年还会去球岔河游泳,其实就是沅江。

9、三线厂的小男孩一定不会把稻苗认成韭菜,一定知道什么样的藤子下长的地瓜什么样藤子下长的是红薯,知道什么时候玉米熟了,什么时候向日葵熟了,因为基本上都去挖过农民的红薯、地瓜吃,去掰过农民的玉米、向日葵。

10、三线厂的小孩胸前都挂得有一把家门的钥匙,因为家里除了上班的父母就是小孩自己了,学校不会像现在这样天天补课,下课了就自己打开家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11、三线厂的车间都在山洞里,山洞里面就是大厂房,各个岔洞就是各车间班组。一个厂往往有好几个山洞,山洞都有编号。

12、随着九十年代国家体制的改革,大部分三线厂经历了改革合并重组,也有很多三线厂迁入就近的城市,三线厂原来的闭塞性被打破。八六一人也将搬入正在建设的怀化云箭嘉园。

“北海尔,南白云”,一个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在三线工厂长大的你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