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姥爺:談一下我判斷趨勢的依據和邏輯

幣姥爺:談一下我判斷趨勢的依據和邏輯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雖說在幣圈郎教授飽受詬病與嘲諷,由曾經“給我100個比特幣我是不會要的”,眼見這比特幣漲到2萬美元的高度,錯失千萬資產,到如今親口承認“真正用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只有比特幣”。但有一說一,在大學時讀過他的一本書籍還是給了我不小的啟發。書名我早已忘記,只記得書中有關於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論述,當前世界範圍內主流觀點認為是由二氧化碳引起了全球氣候變暖,而關於變暖問題的成因或許僅僅是因為當前地球正處於一個變暖週期,溫度上升刺激海水中碳酸鈣的分解(CaCO3==CaO+CO2↑)導致碳濃度的升高使得二者擁有一定的相關性。關於二氧化碳引起氣候變暖問題,目前在國際上也愈發的具有爭議,這並非本文的重點,我只是想借助這個案例來引出我的個人觀點: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性!

如何去理解這個觀點,比如說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患癌症的概率逐年升高,那麼癌症與科技水平呈現出一個明顯的正相關關係,那麼真的是科技引發了癌症嗎?顯然不是,根本原因在於醫學的發達治癒了大多數疾病,提升了人類平均壽命,那麼留給我們的只剩下最難攻破的癌症。

在幣圈也是如此,人們經常將兩個相關性很強的因素聯繫到一起,比如說減半導致幣價上升,比如說臨近春節幣價下跌,比如說橫久必跌、比如說合約上線莊家要做空幣價下跌,比如說我一發文章幣價就下跌等等,這些現像有的具有相關性,有的沒有相關性,有的具有因果性,有的沒有因果性,有的前者只是後者的影響因子之一而並不具有絕對的影響力。 因此在做判斷的時候,短線可能僅根據技術面或短期消息面來判斷,那麼從大趨勢的角度上這些因素可能就失靈了,需要引入更多的因素加以考慮。尤其是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利空利多影響因素有很多,有的是利空,有的是利多,因此我不建議單獨挑出其中某一項因子就直接由該因子的影響去推導出它最終的結果。

就比特幣而言,它可被歸納為一個金融投資品,眾所周知,金融投資品價格通常呈現出一定的週期性,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牛熊市。牛熊市的影響因素與經濟環境有關,比如寬鬆或緊縮的經濟週期,也與它自身有關。拋開所有影響因素及變量,單純看一個已經飽和的金融市場,那麼它也是有周期的,市場的交易者進行著買或賣的布朗運動,當一時間內買方佔優引發價格持續上漲,激發Fomo情緒就有可能促成一個大牛市。

上漲就是最好的廣告,這句話絕非虛言,17年大牛市最後的衝刺階段就是極佳證明。那麼引發市場走熊的最大因素,絕非合約上線,也絕非年底的各種監管風聲,其根本原因依舊是外部入場的資金無法滿足大量新增項目所需的資金需求以及為比特幣持續上升提供充足彈藥支撐的矛盾,熊市造就牛市,牛市造就熊市不僅僅是一句正確的廢話,也是各個金融市場的客觀規律。

那麼我們再來看當前市場所處的位置,所謂趨勢的判斷就是將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加總抵消,比如說減半,比如說經濟週期,比如說牛熊的自然規律,比如說加密貨幣應用的發展等等,至於說莊家要做空,因此市場還會下跌,在我看來莊家要做空是對前提的假定,並非影響因素,因為另一個層面莊家也會做多。因此結合種種因素,相關因素及影響邏輯在以前的文章中有多次表述,在此不予贅述,我昨天更傾向於當前行情正在進行築底工作。 行情方面:

币姥爷:谈一下我判断趋势的依据和逻辑

BTC:其實自畫門行情之後,大餅一直沒有明確的方向走出,量能萎縮並緊貼7400下方蠕動。日線來看MACD有些許上揚,但並未上穿零軸,走勢與昨天幾乎沒太大改變。這種行情下,開單通常都是為了賭一把,沒啥意思。壓力位7450,支撐位7000。ETH:聯動BTC,也沒啥反彈或下跌勢能。壓力位149,支撐位143。BCH:反彈力度稍強,也未呈現出明顯的方向性。壓力位220,支撐位200。EOS:也是差不多的行情,看到一則快訊,今年5月份鬧得沸沸揚揚的Voice要到明年2月14日才推出,還是測試版,唉,給你個語氣詞,自己體會吧。LTC:做多量能很弱,壓力位47,支撐位4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