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雷的道歉,暴露了德云社的命门

张云雷的道歉,暴露了德云社的命门

继调侃国难事件之后,几大官媒集体开炮,张云雷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口无遮拦”“学艺先学德”等骂名纷至沓来。

张云雷的道歉,暴露了德云社的命门

11月23日,张云雷和杨九郎在表演中用充满性暗示的台词,调侃了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

在官媒的攻讦下,张云雷在微博上公开致歉:“向梅葆玖、李世济、张火丁三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您的家人以及所有的粉丝说声对不起。由于我在之前的相声表演中口不择言,以致给您造成这样的伤害和困扰,我深感自责,我诚挚地在这里道歉,对不起!”

张云雷的道歉,暴露了德云社的命门

围绕着这场对相声界顶级流量的责难,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已经数百年的传统行业,在当下语境中的尴尬状态。

1、砸挂=低俗?

“砸挂”是相声行业的术语,指的是相声演员之间彼此戏谑取笑的一种手段,用以制造笑点,营造气氛。

如果抛去道德因素,仅从技术角度来看,张云雷对京剧大师的调侃只是相声的一种技术手段,其目的在于抖包袱热场,这也是德云社演员的主要演绎方式之一。例如,岳云鹏在表演过程中经常拿郭德纲砸挂,称“师父在我心中是个‘巨人’——一个锯了腿的人”。

当然,这也成为了张云雷粉丝为其辩解的盾牌之一。事件爆发不久,“二奶奶”(张云雷粉丝总称)就立即奔赴现场,用“懂行”的语气指责那些批评张云雷的人“不懂相声”,为“二爷”打响保卫战。

专业人士指出,砸挂不能随便乱用,对长者忌。对于长辈的砸挂应掌握好分寸,避免失尊伤雅。

实际上,对于京剧前辈的砸挂也是一种惯用技术手段。在与于谦形成固定搭档之前,郭德纲早期的捧哏演员常常是王文林、张文顺等相声前辈,在表演过程中也常常模仿前辈的语气和神态等,甚至还以已逝的相声前辈为包袱。

实际上,这些都没有问题。而张云雷的问题就在于砸挂的语言过于粗俗。将张火丁称作“丁丁”,李世济称作“济济”,这种饱含着“性暗示”的字眼是极其粗劣的语言形式,已经超越了砸挂本身的意义,这种相声作品也很难称得上有什么艺术水平。

当然,这并非张云雷一人之过。从德云社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目前德云社的作品质量远远不及其早期作品。郭德纲在2010年之前的“我”字系列《我是黑社会》《我要闹绯闻》等作品,塑造的混迹郊县之间的小混混形象深入人心,以此引发观众共鸣,这才称得上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张云雷的道歉,暴露了德云社的命门

如今德云社的声名远播,作品质量却每况愈下。如果说“伦理哏”是相声的传统本无可厚非的话,那么如今德云社作品中遍布的网络梗、屎尿屁梗以及各种带有性暗示的语言,就毫无艺术性可言了。

尽管郭德纲多次用“俗雅之辨”掩饰德云社匮乏的作品生产能力,但不容混淆的一点是,“俗”指的是“通俗”,而不是充斥着色情与屎尿屁之流的粗俗。这一点,恰好可以解释郭德纲早期作品与如今作品的区别。

一味地故作高雅当然不妥,但沉浸在粗俗的包袱里同样可恶。作为一家商业化机构,德云社迎合大部分观众的口味在情在理,但是当相声前辈将这种形式带入了主流视野之中,就势必要在主流的意识形态下进行创作。

张云雷此次暴雷,可以说其根源在于德云社匮乏的内容能力,错把低级的趣味当作包袱,终于在主流价值观下形成了一次集体爆发。

2、致敬流量

郭德纲大概早已意识到,仅靠一己之力,很难突破传统相声的天花板。于是,当曹云金、何云伟、李菁等一众元老出走后,郭德纲痛定思痛,独力扛起了德云社的中兴重任。

郭德纲虽自幼学艺,长期浸淫传统曲艺行业,但是思维却一点都不传统,甚至可以说他是互联网运营的高手。

张云雷的道歉,暴露了德云社的命门

传统相声演员最害怕的是大范围曝光,因此以天津相声演员为代表传统群体,在如今的演出过程中依然禁止观众拍照、录视频等。而德云社却是最早拥抱电视和互联网的相声社团。

2016年,德云社与优酷举办了一场战略合作喜庆会。合一集团总裁杨伟东、优酷土豆高级副总裁王平、德云社创始人郭德纲和搭档于谦悉数亮相。活动现场,杨伟东、王平、郭德纲、于谦现场结拜,为“优德天下”牌匾揭幕后,郭德纲笑称:“我们四个准备上梁山了,很开心,今天这个仪式就像登记结婚一样,我们终于有证了!”

双方约定,德云社演员每年都会参加优酷的两次演出,2016年全年,德云社将会有23场演出在优酷上线,优酷会员可以拥有观看德云社视频资源的专享福利。

此外,优酷还与德云社联手开创了喜剧演出、衍生品开发、影视剧制作等一系列深度合作模式。

实际上,早在2012年优酷就与德云社展开了合作。据统计,仅“2016年德云社成立20周年开幕庆典”,播放量就超4000万。

郭德纲明白,对于传统内容而言,离开原有熟悉的平台,最好的选择就是进入市场。

此时的德云社,与其说是一个曲艺团体,不如说是一个明星经纪公司。郭德纲甚至放言:“我想让谁红就让谁红”“小岳岳的走红模式是可以复制的”。

张云雷的走红就印证了郭德纲的预言。

台下观众挥舞着荧光棒,与台上的人齐声合唱,这不是粉丝见面会,而是张云雷的演出现场。论实力,张云雷最多是“柳活儿”(唱功)比较出色,其余方面几乎无法与他的师兄弟相提并论,然而他的优势在于俊朗的外表,以及一首迎合当下观众口味的北京小曲《探清水河》,正是这两项,让他频频在抖音等平台上曝光,再加上《欢乐喜剧人》等综艺节目的曝光,张云雷顺利跻身顶级流量的行列。

张云雷的道歉,暴露了德云社的命门

张云雷的走红并非意外,毕竟郭德纲有言在先:这种走红可以复制。饭圈入侵相声圈,可以说是德云社运营方式的必然结果。

饭圈的入侵也给传统相声的表演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为了和偶像产生互动,岳云鹏和张云雷的粉丝会通过“追商演”的方式,近距离接触自己的“爱豆”。但由此也频频产生了相声表演的大忌:刨活儿。

张云雷的道歉,暴露了德云社的命门

“刨活儿”是相声的行话,指的是观众提前泄露悬念或包袱,从而大大削弱作品了感染力和舞台效果。

岳云鹏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粉丝刨活儿“特别尴尬,非常难受”,张云雷也表示:“德云社每个演员都会遇到(刨活儿)……说实话我有点生气”。

但是,“刨活儿”几乎可以确定是饭圈入侵的必然结果,也是由德云社发展策略决定的。

现在展示在观众面前的德云社,远非过去格外注重表演本身的那个相声团体了。现在德云社重运营、轻作品的特征尤其明显,这对于一个曲艺行业的机构而言,显然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在德云社的发展轨迹中再次得到印证。郭德纲曾在表演中反复提到“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假设非要给德云社找到一个式微的理由,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一定衰于乏力的内容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